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红楼之挽天倾 > 第七百四十九章 崇平帝:这个蠢材!

第七百四十九章 崇平帝:这个蠢材!

   第七百四十九章 崇平帝:这个蠢材!(1/2)

翌日,两江总督衙门

沈邡将叶真迎入厅中,刚刚寒暄落座,迫不及待问道:“安南侯,现在金陵防务如何?”

安南侯沉声道:“诸营兵马已经上了城墙,持军械防守诸城,沈大人不必过于忧虑。”

现在江南大营名义上五万兵卒,实际兵额远远不足五万,如今都以青壮编练成新队,持军械守卫城墙。

沈邡点了点头,转眸看向一旁的金陵府尹王思让、江左布政使徐世魁,叹了一口气说道:“金陵多年都未经过战火,现在金陵百姓人心惶惶,王府尹应派衙役安抚城中百姓,不使生乱才是。”

南国承平日久,一听到女真的战火竟然烧到了江口,金陵的官室巨贯无不憧惧,收拾金银细软,远走以避兵赞,城中流言纷飞。

叶真面色沉凝,问道:“永宁伯那边儿可有军报传来?”

沈邡道:“现在还未有军报传来,方才蒋大人说,永宁伯这次率水师追击相关虏寇,多少是有些鲁莽了。”

蒋夙成这时接过话头道: “江北大营水师六千,再加上镇海军新败,对上那刚刚取胜的虏寇,不该如此轻敌冒进啊。”

孟光远点了点头,面色忧虑说道:“水师如是再败,我江口就只能任由虏寇驰骋,那时我金陵就更为被动了。”

南京六部、都察院、国子监的官员点头认同,纷纷附和说道。

都察院右都御史谢朝斌,手捻颌下花白胡须,苍声道: “金陵故都,紧要之处,重若泰山,宁可贼寇驰骋江河,骚扰苏州、太仓府县,也不能让金陵有失,待登菜、福州水师赶来驰援,贼寇也就退了。

“老大人此言老成谋国,下官也是这般作想,那时我等养精蓄税,正好以逸待劳。”蒋夙成赞同道。

安南侯叶真沉吟说道:“永宁伯也是老行伍,如此做法自有决断,我等现在应该防守金陵不失,余下的先不论。”

如是让虏寇聚势,那么将更为棘手,只能说急攻有利有弊,不过这些话也不好给这些纸上谈兵的文官说。

沈邡道:“叶侯所言甚是,水师决战自有永宁伯这等少年俊彦,国之干城操持,我等谨守本分,守好金陵旧都,不给永宁伯拖后腿,已是大功一件。”

白思行暗中点了点头,制台这般说就是为将来从甄铸兵败一事上脱身铺垫,等朝廷责问起来,也可说对军务细情,并不全知,待永宁伯兵败,制台大人的过失就能淡化。

众人议论着守卫金陵的方略,不知不觉就到近晌时分,忽而从庭院中的回廊中跑来一个书吏,上气不接下气进得官厅,手中拿着一份公文,喊道:“制台,诸位大人,军报,军报!”

安南侯叶真面色微顿,起得身来,不由分说,从那书吏手中一把拿过军报,展开阅览而去,浓眉之下的虎目,顿时现出丝丝震惊之色。

安南侯之子叶楷,闻言,心头生出一股好奇。

“侯爷,可是永宁伯败了?”蒋夙成急声问道。

南安侯叶真抬眸,冷冷看了一眼蒋夙成,沉声道:“昨天海门之战,永宁伯领水师大败多铎所领虏寇,剿杀女真旗兵三百

,俘虏四千海寇,水战大获全胜,虏寇损失大半,再不能威逼我金陵旧都。”

蒋夙成:

面色变幻了下,继而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孟光远面色同样倏变,而其他南京六部官员则是先惊后喜,喧哗议论,面带喜色,一副喜气洋洋。

不管如何,不用担心东虏上了金陵这等繁华之地,烧杀抢掠。

沈邡原本带着一丝期待的面容,则凝滞了下,几是神色颓然地坐在椅子上,只觉被一股巨石压在心头,令他喘不过气来。竟然胜了?

怎么可能,昨天他和一众幕僚分析过,以江北大营的水师,能维持个不胜不败已是撑破天。

那时他还可有所辩解,毕竟永宁都没有在女真手下占着便宜,现在…………两厢对比,只怕神京那里,圣上龙颜震怒!

安南侯叶真深深出了一口气,放下军报,道: “金陵方面,不用如临大敌了,现在需派兵马巡视苏州、太仓等府县,以备残余海寇登岸骚扰诸县百姓,劫掠青壮。”

说着,抬眸看向沈邡、蒋夙成等人,将几人神色变化收入眼底,暗暗皱了皱眉,朝廷水师获胜,彼等竟面无喜色,反而如丧考妣。

而此刻,随着贾珩大获全胜的消息从总督衙门传开,也如一股飓风般随着从总督衙门散去的官吏,向着整个金陵扩散。原本人心惶惶,随时准备乘船跑路的商贯,都松了一口气。

甄家庄园,福萱堂

自甄铸被俘之后,整個甄家已然一片愁云惨淡,因为甄老太君现在躺在里厢的病床上,双眸紧闭,整整一天粒米未进,身旁的丫鬟和甘氏等儿媳亲自侍奉汤药。

而厅堂之中,则是站满了整个甄家的男男女女,静静等着,大气不敢出。

甄应嘉、甄韶、甄轩三兄弟,此外还有姨娘生的庶子、庶女都跟了过来。

此外,楚王妃甄晴昨天已带着甄兰、甄溪两姐妹返回了甄家,这会儿坐在甄应嘉下首的梨花木椅子上,与自家妹妹甄雪两人脸上都见着担忧之色。

不仅是忧心甄老太君,还有别的人。

甄应嘉转头问着甄韶的儿子甄珏,道:“你三弟呢?怎么没见他?”

甄珏回道:“大伯,三弟他一早儿就去了金陵城,说是江南大营调兵遣将,保卫金陵。”

甄应嘉叹了一口气,感慨道:“事情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七百四十九章 崇平帝:这个蠢材!(2/2)

不会降下雷?,迁怒甄家。

只是,她的四儿子终究是回不来了。

这时,忽而外间又是传来一个嬷嬷的声音,道:老太太,外面传来消息,四爷被永宁伯救出了。”

此言一出,福萱堂内外恍若刮起了一股飓风。

甄韶急声问道:“谁被救出来了?”

“金陵城都是这么传着,说是四爷被永宁伯的大军救将出来。”那嬷嬷喜道。

随着时间过去,军报之上更多的细节信息被披露出来,甄铸原与东虏亲王多锋待在一条船上,因为多铎所在船只沉没,而甄铸就被官军解救出来。

而福萱堂中顿时再次喜气洋洋。

然而甄老太君怔了片刻,为儿子回来欣喜之时,心头却又涌起一股悲怆。

甄应嘉道:“母亲,四弟他回来了。”

甄老太君这时在姥嬷的搀扶下,用着米粥,任谁都看到这位老妪已将近油尽灯枯,道:“等珩哥儿回金陵,老身要见他一面。”

念及此处,抬眸看向甄兰身旁的甄溪。

甄晴道:“老太太,子钰只怕还要得两天才能回来。”

她现在也迫不及待地见他一面,甄家因为四叔的事儿,不能受得牵连了。

神京,大明宫,含元殿。

正是午后时分,阳光照耀在殿宇上的琉璃瓦上,反射着熠熠流光。

崇平帝坐在金銮椅上正在与内阁阁臣、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科道等相关官史议事,此外还有军机处的几位要员。

待议事项,除却今年秋粮征收事宜以外,还有今年的秋闹以及明年的春闹试,以及边事。

户部尚书杨国昌以及户部仓场侍郎魏伯阳,两人在下方,叙着今年的秋粮征收一事。

杨国昌手持笏板,苍声道:“圣上,今年河南汝宁、开封、南阳等地普遍即行改种番薯,河南布政司方面上疏奏议,番薯产量如能大获丰收,秋粮可按崇平元年输送朝廷,纾解国库之窘困。”

现在是忠靖侯史鼎正在巡抚河南军政,而原齐党中人彭晔为藩司布政使,这自是隐晦再提及番薯的问题。

当然彭晔没有明着反对,而是说番薯产量丰收,也不用再请求户部减免,所谓架起火堆来烤忠靖侯史鼎,剑指幕后的永宁伯。

以彭晔给杨国昌的书信所言,将如此之多的土地,推广种植番薯,一旦歉收,生民困苦,怨声载道,彼时史鼎去职,贾某人自也不能独善其身!

至于番薯是否歉收?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在闽粤之地即行种植的番薯,岂能适种植于河南?

崇平帝沉吟片刻,看向杨国昌,目光幽晦几分,说道: “朕记得先前河南太仓方面解送了百万石粮食,输送神京,已完夏粮,河南历年的粮税缴纳几何?”

杨国昌道: “秋粮属赋税大头,往年也有一百二十万石,圣上,河南方面是否再行解运一些米粮,如今番薯已在河南各地推广种植,但产量犹未可知老臣以为仍按往年的粮税收缴。”

“河南方面刚刚遭了一场兵灾,根据各府县情形酌情蠲免,至于番薯,河南方面如是丰收,推广山西、河北、山东等干旱之地。”崇平帝沉吟片刻说道。

那番薯已经在御花园中拓田种植下来,看着葱郁青青,但具体产量还要等十月中旬,还有些不确定。

其实对番薯的产量,崇平帝心头仍是打上一个问号。

无他,亩产几十石,谁知道移栽别处能有多少?

杨国昌闻言,也不强求,领命而退。

这时,军机大臣、兵部侍郎施杰道: “圣上,两江总督沈邡与南京兵部联名具题的奏疏于今晨送来,奏请整顿江南大营,重固江防,军机值房刚刚收到奏疏。”

经过六百里急递,沈邡的奏疏终于在今天早上送达军机处。

崇平帝沉吟片刻,沉声道:“前段时日,东虏方面的八旗正白旗旗主的亲王多锋,领人潜入扬州刺杀永宁伯,可见海防疏漏,永宁伯先前得朕嘱托,南下整饬江北大营,前日密奏已初理兵事,今沈邡与南京兵部提出整饬江南大营,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只是其督抚两江以来,署理民政有闻,可得整顿?”

提及前日的密奏,崇平帝目光也有几分失神,心头感慨。

虏王亲自刺杀,这待遇…………无疑是来自东虏的认可,说明用对了人。

同时也说明,河南之乱的迅速平定,让东虏方面坐不住了.

兵部侍郎施杰定了定神,说道:“沈邡举荐了前江南大营镇海卫指挥同知甄铸,并以镇海卫为基础,独立建一水师,驻扎江口,警戒虏寇,此事两位兵部侍郎也极力赞同。”

南京方面经制兵额的调整是南京兵部主管,铂海卫扩充为铀铂海军,更增设节帅,这样的大事自要向神京奏报,得其确认,一般也会得到确认。

“甄铸?”崇平帝眉头皱了皱,问道: “甄家的人?”

当年在潜邸时到江南办差,甄家人之奢靡无度、横行无忌,给曾经的雍王留下了深刻印象。

虽然不如赖大面前,贾蓉还要唤一声赖爷爷那般托大,但在崇平帝眼中,甄家在金陵地面的确是逾越了一个家奴的本分。

施杰回禀道:“圣上,是金陵体仁院总裁甄应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