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一大半的官员都认同曲开宇所说的话,纷纷跪倒在地上,希望周仁帝能够收回成命。
大魏初期,皇帝大兴分封,将自己的皇子通通都封为了藩王,不仅有着很大的藩地,个个还都有着实权。
到了大魏末年,这些藩王个个拥兵自重,不听从朝廷的命令,在藩地胡作非为,大肆荼毒百姓。
当时的皇帝纵然想要削藩,但也无能为力,还逼得这些藩王开始造反,最后酿成天下大乱。
之后,周仁帝在大魏的废墟上,建立了大周王朝,从此皇子便不再拥有实权,只能做一个没有实权的亲王。
江念是大周王朝的第一个藩王,拥有着实权!
虽说是周仁帝的义子,关系极高,但说到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子。
多多少少,都会担心江念日后会对大周王朝不利。 🄼.𝓥𝙊𝙙🅃𝕎.𝓛🅰
就算江念能一辈子对大周王朝忠诚,那他的子孙后代呢?
同时掌握着南越、倭国,那这权力可太大了。
再加上,江念亲自训练出来的南越军实力太过于强大,否则不可能如此轻易地攻取倭国。
除此之外。
南越军手中还拥有着强大无比的火器,这些通通都可以对大周王朝造成极大的威胁。
与其日后让唐永言日日夜夜担惊受怕,不如就现在就让陛下开始压制江念。
左相顾诚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话,一直保持着眉头紧皱的神情。
以他为首的官员,看到顾诚都没有说话,自然也不便开口。
但那些武官就不一样了,他们多数都是昔日江毅大元帅的旧部。
眼下看到这些官员,诋毁江念,说江念日后会造反,气得他们个个吹胡子瞪眼。
在他们看来,如果江毅大元帅还活着的话,这帮家伙哪里敢这样说话。
只可惜,沐振宇大将军在外征战大沧国,现在不在朝廷上,如果他在,也能够震慑这些只会满口胡咧咧的文官。
曲开宇等官员的言语,周仁帝自然都听到了,脸色变得愈发的难看起来。
他并没有开口回应他们,而是看向了一旁的唐永言,“太子,你觉得呢?”
“”
唐永言沉默了片刻,随即跪在周仁帝的面前,“父皇,南越王为我大周王朝开疆拓土,理应得到极大的嘉奖。”
“但在儿臣看来,确实不应该将倭国交于南越王,由朝廷派遣合适的官员接管倭国,才是最为合适的。”
在唐永言心目中,现在的江念本就威望极高,南越军更是强大到离谱。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让江念掌管倭国,那日后一旦江念有不臣之心,后果不堪设想。
他可不想在上位之后,日日夜夜都要受到江念的威胁。
“所以,你也不相信江念吗?”
周仁帝眉头紧皱,开口质问道。
“父皇,并非儿臣不信任南越王,而是出于谨慎。”
“大周王朝决不能向前朝
大魏那样,酿成藩王之乱。”
“南越王的为人,儿臣自然清楚,他身为江大元帅的儿子,自然会对大周王朝无比的忠诚,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后续南越王子孙会是如何,没有人可以保证。”
“大魏初期的那些藩王,也是个个都对大魏无比忠诚,可最后还是酿成了藩王之乱。”
“还请父皇收回成命,从朝廷派遣官员,前往倭国。”
唐永言这番话不仅为了他自己,也是为了大周王朝的稳固。
对他而言,江念就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因素。
而且他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父皇特别偏袒江念,甚至喜欢江念,更多于喜欢他这个亲生儿子。
唐永言要说一点都不嫉妒,肯定是假的。 𝙢.𝙫𝙊𝓓𝓣𝙒.𝕃𝙖
明明江念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皇子,可却深得皇帝、皇后的宠爱,作为亲身儿子的他,则根本比不上江念。
毫不夸张地说,皇宫里的诸多皇子,根本没有一个比得上江念。
哪怕他现在已经是太子了,都依旧嫉妒着江念。
“不仅如此,儿臣还建议父皇立刻下令,让江念交出火器。”
“若是大周军队能够得到火器,那大沧国也将不足为虑。”
唐永言趁此机会,说出了他心中另一个想法。
火器真的是太重要了。
谁能看得出来,江念正是因为拥有了火器,这才能如此轻易地击溃倭国。
听到太子这话,在场曲开宇等官员,就更加的有底气了。
周仁帝默
顾诚见此,立刻会意,缓缓跪倒在地上,“陛下,微臣的想法和太子基本上是一致的。”
“但毕竟南越王殿下立下了盖世功劳,依微臣所见,不如派遣一个合适官员前往倭国,担任刺史。”
“而都督一职,则有南越王江念兼任。”
“如此一来,既不会让南越王失望,也不会让倭国脱离朝廷的掌控。”
“至于火器的制作方法,也确实需要让南越王及时上交朝廷,这对攻伐大沧国能够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从一开始顾诚就在思考,这是所能想出来,最为两全其美的办法了。
没办法。
藩王确实是一个极为不稳定的因素,但江念对大周王朝贡献极大。
攻取倭国更是没有依靠朝廷的一兵一卒,在这种情况下,直接下旨让江念带着南越军撤出倭国,由朝廷接管。
这就明显有点卸磨杀驴的意思了。
或许江念本人不会觉得有什么,但他手底下的那些官员、将领、士兵,只怕个个都会不服。
明明倭国是他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可结果什么好处都没有,朝廷直接捡现成的?
顾诚看得出来,周仁帝之所以犹豫不决,也是担心这一点。
一旦让这些人对朝廷心生不满,后果不堪设想。
顾诚所说的这番话,和现在周仁帝所想的基本上一样。
原本难看的脸色逐渐缓解了下来,随后缓缓开口道“那依顾相所言,由谁担任倭国刺史合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