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怡很好脾气的没有把火气发泄出来,可人她是一定要带回京都的,这天晚上她们一行人直接借住在了杨家村。
村民们很是热情,给他们带了好多自家做的吃食。
周淑怡受宠若惊。
“你们太客气了,不用给我们准备那么多。”
“那哪行,咱们老百姓可感激周大将军了。”
周淑怡脸色红红,她做上将军之位还没多久,能被百姓感激的估计也就是那次逼宫行动。
可她只是帮助女帝登上皇位,未曾给百姓做什么,连打一次仗都没有。
“咱老百姓的好生活啊,都是女帝给咱们争取来了,将军保护了女帝,咱百姓都记得。”
周淑怡没有想到是百姓是因这个感激,她想起那次行动之后,周家军一些父亲以前的将领。
在父亲还在的时候,那些将领都是心怀着朝廷,可之后被拆散,再怎么样也都变得不再信任所谓君主。
有兵力又能力,为何不自己登上那个皇位。
这是那些将领那些日子对她说的话,他们觉得她完全有能力争一争那个皇位,她上位了周家军就永远没有被再次拆散的威胁。
周淑怡不觉得虞园会和其他帝王一样,功成名就立刻过儿拆桥,她不理会父亲原本部下的话,一心只拥护虞园。
他们不依不饶,事实证明,那个位置不是有兵力就可以,那次之后的天下万民请愿书就是证明。
妄她周家军哥哥英武善战,也遭不住源源不断的百姓支持。
周淑怡接过百姓手中的竹篮,算是接受了这份善意,她很庆幸没有听那些人的话。
不然现在的她和周家军,一定不会像如今一般收百姓爱戴。
“女帝对周家军不薄,我一定要给她带回杨大牛这个人才。”
百姓们送完东西就离开了 ,周淑怡留在房间里越想越觉得愧疚,虞园给了她将军之位还给了她这么重大的任务,她一定不能让虞园失望。
“不行,我要去再劝劝杨大牛。”
说着她就出去了,没有带人。
刚来到杨大牛家,周淑怡就听见杨大牛家正吵吵闹闹的,她还以为是有人不长眼刁难杨大牛一家,皱眉仔细一听感觉好像也不是那么一回事。
“好好的机会,大牛你怎么就不珍惜呢,周大将军为了你都住在咱村了。”
“是啊,你要走就走,你爹娘你不用操心,咱村给你照顾好了。”
“大牛……”
村民七嘴八舌,又是帮忙照顾老母,又是劝解不要放弃大好机会。
“不一样。”
杨大河说不一样,具体哪里不一样又没有说,急得周围的村民一阵着急。
周淑怡听了许久,才知道杨大牛是为了家中老爹老母不愿跟她上京,父母恩养不愿离开很正常。
放自己身上,周淑怡想,如果是她自己,一定也不会放着爹娘不管,自己带着伴侣奔着前程去。
能陪在父母身边和有人照顾终究是不一样的,有孩子在身边老人或许还能撑久一点,孩子不在了老人没了活下去的希望,说不定过段时间就没了。
杨大牛很清楚这个道理,所以,他不会走的。
周淑怡没有进去,转身便走了。
第二天,村民们还以为她会继续留在杨家村,看她昨晚的架势,估计是要不到人就不会走,没想到一大早她就带人离开了。
“她是不是放弃大牛了。”一个老人看着一群兵离开嘟喃到。
“估计是了。”
没人在吭声,可惜了多好的机会。
老人们很可惜杨大牛错过了这个机会,可瞧向杨大牛父母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流露出了羡慕的深情。
能被孩子不离不弃,是作为一个父母最大的福气。
杨大河在家里做活,没一会儿就听到周淑怡离开了的消息,他久久没有动弹,大概过了一刻钟左右才渐渐动弹。
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是不是后悔了之前做的决定。
洋人贡献了轻便马车的图纸,拿到图纸的第一时间,虞园就派人加班加点制作了。
制作出来的第一台马车被送进了皇宫,早朝的时候她就与众大臣在宣德殿殿前试看了这新出的马车。
这马车和旧马车有很多不同,她不顾周围人的阻拦第一个试坐了马车。
她扬起鞭子,马匹在广场悠悠走动,一定颠簸的感觉都没有,她又让马匹走的快些,还是没有一点颠簸。
很神奇。
九州有了水泥路,水泥路与之前的泥路比之,是轻快了不少。
那也只是轻快
,人坐上面该颠簸还是会颠簸,失重的感觉没有消失,可这新马车久久不同了,它好像更贴合人体力学,不给人一丝颠簸之感。
“很好,你们也去试试,试过给朕反馈,看看该不该办一个新厂子,专门生产这新式马车。”
女帝都说好的马车,大臣们都很想上去试一试,官场也有能级,能在女帝之后上去的都是在朝中很有资历的大臣。
他们学着虞园在广场赚了一圈,从马车上下来的时候,那一张张老脸都激动得通红。
这是什么神仙马车啊,竟然坐着没有一点不舒服的感觉,怪不得女帝都说好。
“皇上,这马车果然新奇!”
丞相拱手和虞园称赞这马车。
要是办了厂子,他一定要率先购买一台,他老了,每天不是坐着马车上朝,就是坐着马车去上值,那一身的老骨头啊感觉都要散架了。
很想就那么辞官了的,奈何家里人还没有一个出息的子孙,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只得继续在朝中奋斗。
大臣们陆陆续续都坐了一趟这马车,下来后无意不对其进行大肆称赞。
虞园很是喜悦,拍板决定在京郊开设一家专门制作马车的厂子,要是销量不错,就在南方再开设一个马车工厂。
西方马车名字对九州人来说拗口,虞园大手一挥就顺便给它改了一个名字——减震马车。
有女帝之前的举措在前,要宣扬一件东西要怎么做,大臣们基本已经摸透了其中的套路。
首先就是官报,礼部负责官报,把减震马车的事宣传一下,再把其中有点夸大了说,要是想声势再浩大一点,把女帝搬出来也不是不行。
朝廷不是每时每刻都有新的大事发生,平时的时候礼部官员写起朝中小事来,都感觉有些索然无味。
好容易遇见这么一件大事,他们都在估摸着要不要把女帝写进去。
女帝都说好的马车,百姓还不得疯了一样抢。
“写不写。”
“我不知道,那是女帝啊,你也敢写。”
“应该没问题吗,女帝不是和其他帝王不一样吗?”
“这可说不准。”
礼部负责撰写的官员还是不愿意放弃,决定去和工部户部等尚书商量。
工部负责办厂子,户部负责售卖
工部觉得无所谓,做多做少都是做,去问户部吧。
好家伙,户部尚书是谁,那个老皇帝还在任时就管着户部的那个人,抠门且尽心尽力想给国库敛财。
如今国库充盈,可钱谁闲多啊。
“写,把女帝写进去。”户部尚书嘴巴都快要列到耳后根了。
要不是礼部这撰写的官员来问,他都不知道还能这样,宣传得好了,他们户部卖马车岂不是能卖个盆满钵满。
“可是,写女帝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写,要是女帝怪罪,我户部尚书担着。”户部尚书夸下海口,把这责任给揽下。
有这句话就好办了,撰写的礼部官员回去就挥笔书写,那极尽夸张的措辞,把减震马车夸的天上有地上无。
果然,这官报一出,京都的百姓就疯了,酒楼小巷菜市都在谈论,来京都做生意的商人也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个消息。
他们忙派人去买一份官报,又从小到消息那得知事情属实,那脸都快笑出褶子了。
第一批减震马车他们要个几十辆,到时候拿去南方卖,肯定能赚个大的。
起初,减震马车只在京都流传,并辐射周围的一些地方,直到商人们把马车带到了南方。
江南怎么会缺钱,在京都只卖三十两一辆的马车,到了江南就卖了将近一百两,忽略中间运输损耗,单一辆就赚了不止五十两。
有钱人那么多,再多的马车都不够卖的,大批倒买倒卖的商人蜂拥前往京都,就那段时间京都可谓热闹非常。
马车厂子开场招收人工,后来供不应求,又继续扩大规模招收员工,京都的百姓们出个门也都没一个不喜气洋洋。
杨大牛不愿意留下父母上京都,周淑怡没有强求带人离开,继续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之后的日子里不是么有招收到有能力的手艺人。
只是杨大牛实在厉害,放过了总感觉不得劲,她开心不起来,直到减震马车出现,手下买了一辆进献,她坐了之后瞬间就想起了杨大牛。
不愿意丢下父母,不就是不忍父母在中途过度劳累,更怕一个不慎丢了性命。
不愿意分开就一起走啊。
这马车这么舒服,就算走的再慢,总该能到达京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