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西域的重大战争消息,终于在不久之后通过各种渠道,飞向四面八方。西域各国的王庭、玉门关内的中原大地、长安岭南……各种震惊、狂喜、彷徨失措、权衡选择,许多转折与改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做出决定。
首先被震撼到的是西域诸国。得到使臣们没命般派人赶回来的回报,许多场连夜召开的紧急朝会便在不同的王庭同时进行着。谁能想得到呢!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铁骑就这样轻易的被汉军击败了。而且是败得一败涂地,竟然连他们占据的这西半边草原也要拱手相让?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可称得上是天翻地覆也绝不为过。长久以来,在西域三十六国中,与草原直接相邻的有十多个国家,而其余的那些,也都在匈奴骑兵刀锋所及范围内。
而这其中,更有实力较强的大宛、楼兰、西羌等七八个国家是匈奴人最铁杆儿的帮凶和附属国。这些国家,一直以来都是以匈奴人的强大支持为依靠,在这片广阔的地域上成为最有话语权的国家。
无论是利益的争夺还是对各种资源的占有,他们以匈奴人的代言人自居,占尽了好处。当然,作为匈奴王庭的背后助力,这些国家也成为了匈奴骑兵征战四方所需物资军械的重要来源。
他们之间这种互相得利的关系,已经存在了许多年。而今,面临着就要发生的巨变,这种局面即将被打破。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类似的这些国家是绝不甘心的。
然而,当消息得到进一步确定之后。他们很沮丧。未来究竟是与那些屈从于汉军意志的西域国家一样,马上起兵协助汉军进入草原?还是继续孤注一掷,利用地势险峻城池高深的有利条件拒不接受汉人所提出的要求呢?这个选择,对于从前与匈奴交好的这些国家来说,变得无比艰难。
想要抗拒汉军的锋芒,所招致的严重后果,只要看看楼兰与西羌的下场就知道了。这两个兵败的国家,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但可想而知,等到草原上的事大局已定之后,这两个国家最大的可能就是不复存在了。
而相比较起这极少数国家的慌恐不安,其余的那些国家和他们的民众情绪就从容的多了。
经过近百年以来开始接触繁荣的东方文明,许许多多的西域民众对于东方的华夏大国,
从前的时候,因为路途遥远难行,而匈奴铁骑和楼兰等国家更是经常遮断东去的道路,令这种交往变得十分困难。因此,现在听到这样令人震惊的消息后,大多数国家的君臣和民众心中的欢欣鼓舞,倒是出于真诚。
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于汉朝的那位尚书令所传达过来的意思,这些国家的君王和大臣们经过慎重的商议之后,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流传在中原的至理名言,西域的人当然也都听说过。既然决定大力开展与汉朝的交往,那就要拿出一个诚恳的态度来。汉人要各国出兵,去!汉人要召集诸国会盟,更是必须要去!
于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决定下事关国家未来命运大事的西域各国君王们,集合起来他们手中最精锐的军队,带着他们最勇敢的将军和最善于谋略的大臣们,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开始向汉人指定的目标汇聚。
虽然还不知道具体的结果怎样,但可以预见,这次的草原会盟,必定将会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大事。有些人的心中虽然仍旧对来自草原的势力心有余悸,害怕他们以后会卷土重来。但更多的是对于这次以后新局面的期待和盼望。
最起码,拥有灿烂文明的东方大国怎么也比只知道残暴奴役民众的匈奴人强吧?更何况,听使臣们带回来的意思,汉朝竟然答应要与他们共同开发草原?这可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辽阔的草原,东西横贯几千里。即便是东部还被许多部落占据着,可是只休屠王和浑邪王所拥有的这大片土地,就已经很可观了。自祁连山往北,如果匈奴人的势力真的被彻底驱除的话,那未来将大有
第五百一十三章 巧手挪移大棋局(2/2)
所为。
这样的大变局面前,谁不想去分一杯羹呢?而且想不去也不行啊!听回来报信的人详细的描述过汉军的恐怖战斗力之后,国王们就彻底的放弃了一些别的心思。
同时差不多时候,在河套草原以北的龙城,匈奴单于可汗大军驻地,也终于接到了这个可怕的消息。草原上的烈马夜以继日的奔驰,累死了好几匹,等到赶过来报信的一小队匈奴游骑,把这个情报亲自说给单于羿稚邪听的时候,包括这位草原之王在内的王帐中所有人都有些难以置信。有片刻的惊愕之后,才有人缓过神来,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单于羿稚邪亲自统领的十几万大军,算是他手中的嫡系力量了。这些勇士虽然也分属于不同的部落,但他们和他们的部落王一样,都是直接效忠于王庭的人。
随在军中的重要大臣和所有的部落王们都惊得面无人色。本来与对面的汉军对垒,之所以僵持这些日子,就是盼望着休屠王和浑邪王出兵之后,能够尽快的扫清障碍,从两面夹击黑鹰军,以取得最大的战果。
不管是单于本人,还是手下所有大臣们,对于那两位西部匈奴王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他们信心满满,随时等待着胜利消息的传来。没有人想过两王会失败,胜利是必然的,只是需要的时间长短而已。
因此,在措手不及之间,猛然听到西部战败的消息,对于所有人都不啻于当头一棒。单于羿稚邪当时就一屁股坐回毡席上,连面前的酒案都带翻了。
这是天要亡匈奴啊!西部战局太重要了,直接关系到这次战争的胜负,更关系到今后汉匈两国的最后命运!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所有人都明白的一个现实。
匈奴人这几年接连取得的几次大败,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他们的生存。首先是在东北部,素来依附与匈奴的真番国被汉军平灭以后,已经划地为郡,正儿八经的纳入了汉朝的疆域之内。从此以后,这就意味着草原失去了东面的屏障和物资供给来源。
而当年的雁门关大战,匈奴人输掉了这场被汉朝称之为“河南战役”的战争,他们失去了重要的河套草原,也就
汉朝人实在歹毒啊!他们掐断了东面和南面的通道,现在的匈奴草原,想要得到外部的供给,就只能从西部草原这个方向了。好在依靠武力的威胁,西域国家的供应还算充足,这几年他们的日子虽然有些难过,但也还过得去。
然而今天,西部兵败的消息,深深地刺痛了每一个人的心。一种大事不妙的感觉,第一次涌上心头,好像逐渐勒紧的绳索,草原的末日已经隐约现出了预兆。
“汉朝的指挥者,真是大手笔啊!现在已经可以看明白,这是从多年之前就开始预谋布局了……堪称国手无双!”
国师张中行脸色同样难看,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在此时此刻,心中涌起的情绪竟然首先是佩服。
他当然不会知道,在许多年前,名叫元召的人还不到十岁,他第一次踏进大汉朝最重要的权力中心未央宫宣室阁的时候,对雄心勃勃的大汉天子曾经上过一道奏疏。那道奏疏的光辉名字在大汉史书上被称为《平戎策》!
元公《平戎策》在后世的研究者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分量。它被作为元公天纵之才的最直接证据,被无数人顶礼膜拜,奉为经典奇谋。
而这道策论从元召正式策划提出,经过皇帝刘彻的赞同支持之后,开始各方面的准备和施行,到一步步的成为现实……直到今天,终于形成对匈奴草原三面合围之势,这个过程,已经十年有余矣!
这其中,元召为了这个目标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并没有多少人明确的知道。但青史昭昭,早已铭刻!
“吾所为者,非为一人一家一姓也……天下苍生,俱为一体,汉族外族,实为同根。大战之后为大治,万里山河熄烽火,不再有人为了野心而挑起战争,不再有颠沛流离四海动荡。和平共处,光阴静好……这就是我的意愿!”
这也是在很多年之后,元召曾经对一些学生和弟子们说过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