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个以杀止杀。”刑部尚书语气激动,“所以,郡君便让妇人打胎,将未成形的孩子丢进男方家中是吗?”
话题急转,弄得大家反应不过来。
气氛也因为刑部尚书的这番话,变得诡异起来。
大家很安静,没人说话。
“黎尚书这是何意?”南荣修目光冷锐的盯着刑部尚书,气势骇人。
刑部尚书没有回应南荣修,而是看着明珠,“黎某所讲,郡君是否敢认?”
“认什么?”明珠丝毫不慌,相当冷静,“黎尚书想让本郡君认什么?你一句话讲得不明不白的,你让本郡君认什么?还有,你是在审问我吗?”
“本尚书只是在跟郡君确认一个事实。”
“什么是事实?”明珠反问,“不分场合,没有前因后果,一上来就说了一句话,你让本郡君怎么相信你口中的事实是事实?
刑部掌管刑罚,代表的是大庆最森严的律法,结果刑部尚书就你这做派?”
明珠冷笑,“我很怀疑,你在执法的时候,是否铁面无私,是否公正不阿,是否大义灭亲,是否严于律己。”
刑部尚书承认自己太激动了,于是避开明珠的锋芒,转头朝皇帝拱手,将事情始末道出。
原来羲和城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对未婚夫妻偷尝禁果,女方怀孕,男方父母便不想娶女方,还让女方出双倍的嫁妆进门做妾,羲和郡君知道后,让女方打胎,并将胎儿丢入男方家中。
“陛下,女方不是别人,正是羲和乡君的表姐。”
“你是如何知道的?”元隆帝的语气,听不出喜怒。
“微臣去钦周城办事的时候,听人说的,当时觉得很不可思议,便让人去羲和城查探了一番。”
明珠听言,讽刺道,“真是难为黎尚书了,憋了这么多年,也不知道会不会落下病根。”
瑞王忍不住低笑起来,“黎尚书,你管天管地大家就不说你了,人家打胎关你何事?
打胎又不犯法,难道你还要硬管不成?
再说了,婚前失身,又不是女方一个人的问题么,凭什么女方出双倍嫁妆还要做妾?
男方都欺负到这份上了,还不允许女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再说了,郡君替表姐撑腰,那是有情有义,何错之有?
你不去惩戒男方就算了,一副郡君罪大恶极的样子给谁看?”
黎尚书被瑞王怼的气血不顺,“便是男方的过错,也不应该把孩子打掉,那可是一条生命啊,它又有什么错?”
“照黎尚书的意思,女方受了天大的侮辱,还要赶着上门作妾,拼死为男方家生孩子是吗?”谢国舅眼神不善,“没想到黎尚书这般伟大,这样的气也能忍下,谢某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打掉孩子是有点残忍,可如果不打掉孩子,女方一大家子怎么办?
整天被人指指点点,受人戳脊梁骨,一辈子抬不起头来,还是家中姊妹嫁不出去,最后受不了流言蜚语,一条白绫了去性命?
是牺牲一个胎儿,还是毁掉整个家,该如何选择不是一目了然了么?”
胡尚书很客观,“一个巴掌拍不响,此事不能全怪女方,我也觉得,女方的选择没有问题。
她没有拜堂成亲,那么她的肚子她可以自己做主。
反倒是男方
黎尚书见无人站在自己这边,气得直接晕了过去。
他提此事的本意,不过是想让大家知道羲和郡君本人并不完美。
她冷血且残忍,没必要把她捧得那么高。
结果没一个大臣领会他的用心良苦。
“这就晕了?”瑞往踢了踢黎尚书的身子,半天没见反应才确定,“陛下,黎尚书晕过去了。”
元隆帝淡定的吩咐,“抬黎尚书去偏殿,速去太医院请太医过来。”
兵荒马乱之后,空气陷入了一种微妙的氛围当中。
几位尚书和阁老并不关心明珠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他们只关心明珠本身的价值和带给朝廷的好处。
但元隆帝却不能不关心,“你表姐现在如何了?”
“挺好的,去年生了个大胖小子,公公婆婆也都是明事理之人,知道她遇人不淑,并没有嫌弃。
娶她的男子不是别人,正是我羲和城津西镇长的第二子。
此人在沈家学堂的开山宴上对我表姐一见钟情,却因为恪守礼数,不敢与我表姐说话,才被渣男捷足先登。
得知我表姐订亲,他便生了一场大病,差点没熬过来,后来又见我表姐被辜负,他才鼓起勇气表明爱意,可这时候的表姐,已经伤痕累累,表姐夫努力了三年才抱得美人归。
此事在我们羲和城,已成为一段佳话。”
“你表姐是个有福的,之前的经历不过是路上的绊脚石,跨过去了,以后便顺遂了。”谢皇后开口道。
“娘娘说的极是,有些人的出现,只是为了路过你的人生,给你增加阅历而已。”
明珠的话,让谢皇后有些触动,“是啊,人生那么长,总会遇到不同的人,看见不同的风景,无论是好是坏,都是经历,只是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知道罢了。”
“怎么还伤感起来了?”元隆帝见不得皇后情绪低落,“郡君表姐跨过了那道坎,又觅得良婿,如今还生了儿子,我们应该替她高兴才是。”
“陛下说的极是,表姐看清渣男真面目,重新生活,觅得良缘,是幸事,也是喜事。”
谢国舅开口,“娘娘伤感,是同为女子,心疼表姐的遭遇,又庆幸她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重获幸福。”
“母后放心,儿臣会替皇姐们撑腰的,若是驸马不做人,那便成全他们好了。”
南荣修的话,惹得大臣面面相觑。
他们暗自庆幸,自家没有尚公主,同时还不忘替那些驸马点根蜡烛。
大庆的公主,待遇一直很好,出嫁后有自己的府邸,儿女还能封爵,便是初一十五去见公婆,也是公婆先行君臣之礼,公主在行家礼。
后来,南荣皇室开启传承,得到传承的公主,可留在家中守业,其后代以南容为姓,并可继承爵位。
十三和十五公主便是在家守业,长子封为郡王,长女为郡主。
第626章 神来一笔,赌局(2/2)
谢皇后霸气道,“驸马不行便换人,没必要哭哭啼啼,伤心落泪。”
“就是,三条腿的刮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多的是。”瑞王附和道。
元隆帝“……”
大臣“……”
南荣修不由得看向明珠,想看她什么,结果她也看了过来。
视线相撞,两人对视了很久才移开。
“陛下,娘娘,午膳准备好了,是摆在大殿还是在花园?”
这时候,魏公公从外面走来。
“都备了什么菜?”元隆帝问道。
“有郡君的风味稻花鱼、糖莲子、荷花酥、还有咱们京城的特色名菜。”
元隆帝听言,目光看向谢皇后,无声询问。
谢皇后则是看向明珠,明珠再看向南荣修。
“你想在殿内还是在店外?”南荣修问道。
明珠看了眼殿外,见花圃里的花开得不错天气也很好,便对谢皇后说,“娘娘,今天天气不错,花也灿烂。”
谢皇后笑了,“那便在殿外吧,正好可以晒晒太阳,赏赏花。”
说罢,拉着明珠朝殿外而去。
“摆膳花园。”元隆帝吩咐之后,大步跟了上去。
南荣修紧随其后。
众位大人“……”
他们是空气么,竟然没一个人问他们。
到了殿外,谢国舅见皇后与明珠有说有笑的,便朝其他大人拱手,“诸位,谢某下午还有约,便不留下用膳了。”
谢大人走后,杨阁老也告辞了。
几位尚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之后,目光一致看向瑞王,“王爷留下来用午膳么?”
“本王像是缺顿饭的人么?”瑞王鄙夷了一声,转身潇洒离去。
林山长看了看几位尚书,又看了看元隆帝的方向,见谢皇后拉着羲和郡君不知道在说什么,笑的很开心,而少主父子,则是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
不知为何,他竟觉得这四人就像一家子,尤其是羲和郡君,笑起来的时候,眉眼跟皇后有几分相似。
想起某些传言,林山长觉得,他要是留下来蹭饭就是煞风景了。
“诸位,会试在即,老夫放不下参考的学子,便先行出宫了。”
几位尚书“……”
之前还一个个喊着要品尝稻花鱼,到饭点了却一个跑的比一个快。
几位尚书你看我,我看你。
“你们要留下品尝稻花鱼么?”礼部尚书问道,“若是不留,我便回去了,会试在即,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呢!”
吏部尚书,“国舅爷不留,瑞王不留,我们留下来好似也没甚意思?”
而且,有皇后在,他们说话也不太自在。
胡尚书听言,看向卢尚书,“你留不留。”
“稻花鱼关系到百姓创收,我自然是要上心的,国舅爷走人,是不想叨扰陛下和皇后娘娘享受天伦之乐,咱们方才已经表态,现在却要不声不响的离开,不好不好。”卢尚书说道。
“那……吃两口再撤?”
“可行!”
“其他人呢?”元隆帝见只有几位尚书,却不见阁老和瑞王等人,不禁问道。
“国舅爷下午还有事情便先回去了,林山长放心不下学子,也回去了。”
胡尚书笑道,“陛下,臣等品尝一口稻花鱼也要回去了。
庄户已经开始插秧,我们得提前准备准备,不然错过了就得等到明年。”
元隆帝没有挽留,示意宫女上碗筷。
几位尚书象征性的尝了几口,便相继离开了,等明珠和谢皇后过来时,只看到他们远去的背影。
“不是说要品尝稻花鱼么,怎么都回去了?”谢皇后问道。
元隆帝摇头表示不清楚。
“阿修,你没问你舅舅么?”
“舅舅说下午有事,怕赶不及便先回去了,几位尚书尝了两口,便匆忙离开了,说是要回去研究一番。”
南荣修一边说,一边给谢皇后夹菜,“母后先尝尝稻花鱼的味道,若是觉得好,儿臣也在庄上养一些。”
谢皇后看着碗中的鱼块,“色泽看着不错,闻起来也香,就是不知味道如何。”
入口的时候,元隆帝看了过来,“如何?”
“比寻常鱼干好吃,而且感觉不到腥味,吃起来有嚼劲,越嚼越香。”谢皇后评价道,“就是汁少了些。”
一旁伺候的魏公公连忙道,“御厨第一次做,火候掌控的不是很好。”
“郡君千里迢迢带来的,没浪费便好。”谢皇后说着,也给明珠夹了一块鱼肉,“御厨第一次做稻花鱼,味道难免有些落差,尝尝青花鱼也不错。”
“娘娘夹的,比我自己夹的要香呢。”
“那便多吃些。”
一顿饭下来,全是谢皇后和明珠在说话,元隆帝和南荣修父子则是成了陪衬。
饭后,南荣修提议下棋,“父皇,你与明珠来一局如何?”
元隆帝看了谢皇后一眼,“好啊,早听闻郡君棋艺高超,今日正好见识见识。”
“下棋只论输赢,似乎少了些乐趣,陛下以为呢?”明珠拿出一颗珍珠大小的凝珠,“这是由七十七种鲜花淬炼而成的凝珠,一颗下去,便能提升气血,使容颜焕发光彩。
陛下若是赢了,我便将凝珠赠与娘娘,若是陛下输了,送我两座山头如何?”
皇后期待的看着元隆帝,元隆帝则是拍了拍她的手,示意皇后稍安毋躁。
“一颗凝珠,换两座山头,郡君会不会太吃亏?”元隆帝说道。
“是挺吃亏的,所以我有个小小的要求!”
元隆帝看了过来,“什么要求,说来听听。”
“很简单,三局两胜,每一局我都会押上一颗凝珠,若陛下第一局赢了,凝珠便是娘娘的,若是第二局陛下输了,送我两座山头,反过来,若是我赢了第一局,陛下需要翻倍送我山头,若是陛下第二局又输,第一局累积的山头翻倍。”
元隆帝挑眉,“意思就是说,你押出三颗凝珠,最坏的结局是赔三颗,而朕,要是连输,很有可能要赔十六座山头。”
“理解正确。”明珠点头道,“凝珠的价值陛下清楚,至于能不能得到,就看陛下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