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十三和十五公主开口,十七殿下出声了,“父皇,儿臣不明白,沈家姐姐不是已经是乡君了吗,为何还要整日种田?
咱们大庆的乡君已经穷到这个地步了吗?
听林母妃说,儿臣也有俸禄,儿臣愿意拿出一半的俸禄给沈家姐姐做生辰礼,不然儿臣真的担心沈家姐姐会成为大庆第一个因为种田而累倒的乡君。”
元隆帝“……”
小十七,你可真是朕的好闺女!
谢皇后很想笑,可为了皇帝的颜面,忍得很辛苦,“陛下,羲和乡君是大庆的功臣,她的生辰我们不记得就罢了,可阿修已经提及,我们若是不表示一二,说不过去。
今儿初四,花两天时间备礼,初六出发津西,应该还来得及。”
十七一脸好奇,“母后,你要送什么给沈家姐姐呀?”
“羲和乡君冰雪聪明,才华横溢,又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本宫很是欣赏,能配得她的礼可不多。”
说到这里,皇后还特意看了皇帝一眼,“前阵子,本宫刚得了一颗夜明珠,当生辰礼正好。”
“儿臣好像没都没什么好东西。”十七殿下小脸一愁,“母后,儿臣一半的俸禄,会不会太单薄了呀?”
“礼轻情意重,送礼贵在心意,羲和乡君不会介意的。”谢皇后温柔的摸了摸十七殿下的头,“你若想送,让你林母妃准备便好。”
“嗯。”十七殿下点点头,视线落在南荣修身上,“太子哥哥,你送什么呀?”
南荣修漫不经心,“一艘船吧!”
“为什么是送船呀?”十七殿似乎明白了,“羲和城是不是跟京城一样,有大河,沈家姐姐喜欢游江,所以太子哥哥才要送船对不对?”
南荣修微微点头,“算是吧!”
十七殿下猜中,高兴的不行,“父皇呢,父皇送什么?”
“朕还没想好。”
十七殿撇撇嘴,然后将视线转到十三公主和十五公主身上。
十三公主,“听闻羲和乡君上次来京时,购置了大量书籍,沈家又创办学堂,想来是需要书籍的,我便送书籍和字画吧。”
十五公主接着道,“羲和乡君是骑鹿上京的,想来是城中暂无良驹,那我便送几匹胭脂马吧。”
想送明珠生辰礼的,不止南荣修和皇后几人,还有宫外的吴柔和潘子玉几人。
此时,他们正在商量怎么派送。
谢恒说道,“走镖局,我不是很放心,毕竟,京城到津西路途遥远不说,镖局押送的东西也不止我们,肯定一路走走停停,耽搁时间。”
潘子钰,“可是走驿站的话,得等到初八。”
驿站初八才开门,没有特殊情况是无人当值的。
“二月二便是乡君的生辰,时间本就很赶,若是中途有什么事情耽搁,肯定赶不上。”崔柏礼说着,目光投向吴柔,“吴大人是东宫署官,要不让吴大人递个折子?”
吴柔摇了摇头,“我爹不敢的,而且,私下送礼,怎好惊动太子?”
“那怎么办?难道不送了?”潘子钰有些急了,“怎么说也是朋友,我们总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放弃了吧?”
“以太子和小乡君的交情,太子肯定会派人送礼去津西,只是咱们没那么大的面子,借太子的东风罢了。”
谢恒道,“我们还是走驿站吧,大不了多给些银子,只要能在二月二之
初六这天,京城驿站派出数名驿使押送帝后和南荣修等人的东西,一路往津西而去。
关注驿站的谢恒收到消息后,立即去找他爹。
“爹,可否借您令牌一用?”
谢大人正在练字,头也没抬,“拿令牌作甚?”
“儿子有东西,急着送去津西。”
谢大人挥着狼嚎,走笔游龙,“又是给羲和小乡君送礼?”
“您怎么知道?”
“除了羲和乡君,还有谁来自津西?”
“没错。”谢恒干脆承认,“二月二是小乡君十岁生辰,儿子想送些东西聊表心意,也不枉相识一场。”
“驿站初八才开门,便是你拿我的令牌去,驿丞也不会给你开后门。”
“今日辰时,有数名驿使押送两车东西出城,儿子想去碰碰运气。”
“可有打探是谁的东西,去往何处?”
“是东宫的东西,至于去何处,暂不清楚。”
谢大人沉默了很久,“非送不可吗?”
“生辰礼都准备好了,儿子不想半途而废,我们谢家人做事,也不允许遇到一点阻碍就放弃。”
谢大人停下手中的笔,看了谢恒良久,“那你便去碰碰运气吧!”
看着丢来的令牌,谢恒连忙接住,喜形于色道,“多谢父亲成全。”
拿到令牌,谢恒急匆匆的出去了。
“主子为何这么轻易的把令牌给大公子?”一直站着不动的护卫出声了。
谢大人吹了吹未干的字迹,“阿恒曾在稻花村河水边,同羲和乡君、潘家小公子、崔家公子谈人生理想,你可知,当时阿恒的理想是什么吗?”
护卫问,“是什么?”
“一方之地,人人敬仰的父母官。”谢大人负手而立,望着窗外,“我们谢氏一族,儿孙众多,出息的也很多,可这些成就有一半是祖宗的庇荫。
比起寒门,我们谢氏子弟中举中进士,不过是时间问题。
阿恒能有这样的想法,实属不易。”
毕竟,谢氏子弟一出生就有长辈给他们铺路,只要他们按部就班,便能达到别人达到不了的高度。
即便没什么大成就,也能衣食无忧。
可是想出京磨砺的,却寥寥无几。
“羲和乡君的确是个妙人,阿恒能与之相识,实属幸运。”
“主子就不怕沈家有非分之想吗?”
“你看轻沈家了。”谢大人回到位置上,“沈家清贫,却仍坚持让后辈念书识字,因为这是可以改变他们命运的唯一机会。
从沈青山中举,沈家就已更换门庭。
沈明珠封爵,沈家更是不同往日而语,何况,羲和乡君与皇室渊源颇深,仅凭这点,陛下和太子便不可能放任沈家一直寂寂无名。
你且看吧,待沈家三兄弟长成,便是他们一飞冲天之时。”
护卫依旧面无表情,“听闻沈家长
第562章 大家的心意,看轻沈家了(2/2)
枫不错,是凌江一带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
“魏公公的眼光应该假不了。”谢大人抽出一本书籍,“说起来,阿恒能够扬名,多亏了羲和乡君。”
“属下听说,那次羲和乡君也邀请了芳华小姐和尚书府的胡小姐。”
“她们看轻了人,以为羲和乡君是粗鄙村姑,不屑与之往来,哪想,人家不过是去了一趟城郊村落,便发现青微草,从此简在帝心,名动京城。
芳华丫头知道后,还嘴硬的说没什么了不起。”
每每想起此事,谢大人便觉得好笑。
谢恒不知自己离开后,父亲和护卫说了那么多,此刻他已经来到驿站。
“不知谢公子来驿站有何贵干?”驿丞客气的问道。
“我这里有一批东西,想麻烦大人帮忙送往羲和城。”谢恒看着驿丞,“我知驿站初八正式开工,大人可否通融通融,因为这东西是送给羲和乡君的。”
似乎怕驿丞不认识明珠,谢恒还特意问了一句,“大人认识羲和乡君的吧,就是去年七月,发现青微草的那个羲和乡君。”
“羲和乡君之名早已传遍京城和晴川两地,本官岂能不知?”驿丞笑道,“谢公子是想给小乡君送上元节之礼么?”
谢恒摇头,“二月二是羲和乡君生辰,我与潘子钰和崔柏礼几人想借机聊表些心意,毕竟,小乡君在京城之时,助我们良多。”
至于助了什么,驿丞心知肚明。
当初谢恒、崔柏礼、潘子钰三人,因为羲和乡君的关系,率先收购青微草,然后将其捐给朝廷,大朝会上得皇帝亲口赞扬,从此扬名。
“东西多吗?”
“加起来一车不到!”
“羲和乡君爱国爱民,本官很是欣赏,既然东西不多,那谢公子明日便把东西送来吧,本官尽量给你们安排。”
谢恒大喜,“多谢大人!”
看着匆忙离去的背影,驿丞不禁感慨羲和乡君的魅力,赢得帝后和太子以及一众公主青睐便算了,就连世家公子都想方设法给她送生辰礼。
上京一趟,挣了一座城,还认识一帮世家子。
这交际能力,杠杠的。
谢恒回到家中,立即派人去通知潘子钰、崔柏礼和吴柔。
潘子钰和崔柏礼收到消息后,立马叫人把准备好的礼物打包。
可吴柔却犯难了。
她看着单薄的礼物,觉得有点拿不出手,可想送好的,实力却不允许。
“礼轻情意重,乡君应该不会介意的吧?”
纠结了很久,吴柔终究还是把准备的礼物包好,让人送去潘府,让潘子钰一起拿去驿站。
初七这天,驿站又押了一车东西出城。
“少主,谢恒和潘子钰几人,往驿站托了一车东西送往津西,说是给乡君的生辰礼。”玄十一得到消息后,立即来报。
南荣修提笔作画的动作一顿,而后继续。
“上元节沈家学堂举办开山宴,叶千户在青州府执行任务,是否要属下传信给他说一声?”
南荣修似乎不高兴,“多事!”
玄十一“……”
真心终究是错付了。
…
初八这天,镇衙恢复营业。
新年新迹象,开工第一天,明珠让人派发开业红包。
基层人员,每人二十文,六房职员,每人五十文,掌事每人一百文。
大家高兴坏了,直呼城主大善。
“领了封红,大家便回去好好整理手头的事情吧,明日辰时,全体集合议事,记住,不得迟到。”
大家散去之后,明珠问路女官,“你觉得赵顾如何?”
路女官斟酌道,“挺有想法的一个年轻人,不过以他的资质,还需要磨砺一番。”
明珠没有说话,而是翻出赵顾年前交上来的‘作业’。
二十种植物的特点、习性、作用及价值,不能说赵顾都懂,只能说一知半解。
“最近还是有很多外乡人过来询问菜种吗?”
“每天都有人来,尤其是宜林县和青瓶县的,他们问得最多的就是卷篮菜,想必他们已知道,年后还可以种一茬卷兰菜的事情。”
“去年谢知县从我们这里带走不少种子,但对于整个青瓶来说却是不够的,他们这会儿过来求种子,不难理解。”
明珠想了想,“传李文书和赵掌事。”
李文书和赵掌事很快过来。
明珠直接问道,“李文书,田间蔬菜指导一事,可有通知各村长?”
“昨日已安排衙差下到各村通知。”李文书恭敬回道,“另外,各村都有询问,年后是否能种上一茬卷篮菜。”
“年前种过的,不建议年后继续种,土地频繁使用会影响稻谷产量,若是专门种菜的农户,只要肥料充足,不影响,若是种菜又种稻谷的,肥力不够影很影响收成。”
明珠开口,“去年收成不错,各家都挣了一些钱,初四开始,来津西走亲戚的,总会询问到菜种。
为了方便各村行事,本城主打算在镇衙旁边,建立一间‘劝课农桑’,专门解决百姓农事问题,赵掌事,此事由你工房负责。
若是人手不够,可外聘。
‘劝课农桑’是长久之计,赵掌事需好好想想如何建造。”
“城主,可以先租用民房。”赵掌事沉吟道,“按照咱们羲和城的发展速度来看,不出三年,各乡镇定然会面貌一新,到时镇衙也需要扩建。
现在建‘劝课农桑’,到时候有可能要推倒重建,费时费力,不如先租用着。”
明珠笑了,“赵掌事深谋远虑了。”
“都是乡君教导有方。”
“那便依你之意,先租赁一间民房吧,待情况明了之后再决定是否需要建造。”明珠吩咐道,“李文书,房子一事由你来办。”
李文书拱手,“卑职遵命。”
“另外,为解决船只问题,本城主已飞鹰传信京城,不日后,会有造船大家下至津西造船,赵掌事,机会难得,你们可要多多学习。”
赵掌事很激动,“乡君放心,卑职定会安排匠人前去好好学习的。”
“造船亦是长久之久,你们工房多收些学徒吧,光靠你们几个,是忙不过来的。”
“卑职已在挑选苗子了。”
明珠点点头,“若无事,便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