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疯狂种田后,我靠空间被全朝团宠 > 第392章 二叔要定价,寻找鱼苗,茶叶定价

第392章 二叔要定价,寻找鱼苗,茶叶定价

信中讲到,远在石头城苦役的二叔因为中暑,摔断了一条腿。

因着她的关系,石头城的主事不敢怠慢,叫人医治沈兴之后,往沈家、津西镇衙和青瓶县衙三处,各送了一封信。

目前,谢县令已经表态,是否接回沈兴之,看沈家的意思。

宁镇长则是看明珠的意思,并在信中分析了利弊,如何选择,端看明珠的抉择。

信中还讲到,沈兴之打算养好腿伤,就回津西,可杨氏不同意,与沈青山还有沈镜之商量之后,决定先派人去石头城看看。

如若沈兴之知道错了,可以接回来,如若还是一心向着王氏,那便服役到期了再回来

到时候,另作安排。

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们两人影响到今天的生活,毕竟,沈家能有今天,不知盼了多少代。

沈青山舍不得儿子,但家族兴旺在即,他不能让小儿子夫妻俩给毁了。

另外,横水寨依旧肆无忌惮,尤其是宜林县令,小动作不断。

从津西去兴州的货,还未到宜林县,便被人给劫了。

气人的是,他们还趁机索要万牲草,路过一次,必须交一亩草苗。

看到这里的时候,明珠笑了,笑意却不达眼底。

宜林县令这般,不过是觉得沈家没有靠山,便是之前与玄衣卫走的近,那也是以前。

如今,无双郡的万牲草苗早就推行完毕,天高皇帝远的,认识玄衣卫又有什么用?

可他忘了,她人在京城,想告黑状很容易。

不过,明珠并不打算这样,因为告状的结果,也只是几句不痛不痒的斥责而已,县令并没什么损失。

而她,她想干票大的。

“路女官,进来磨墨!”

路女官进来,看到桌上的疾风,不禁问道,“乡君,秋收在即,老太太她们是不是很忙呀?”

“今年人多,应该不是很忙。”明珠一边写一边说,“月初的时候,家里的猪仔全部出栏了,现在又养上五百头。

家里的母牛,生了一头小犊牛,现在家里一共有三头牛。”

如若不算双溪山和柿子山那两头的话。

“那乡君,双溪山的水莲和柿子山的卢竹花呢?”路女官又问。

这两地,都种有卢竹花。

明珠抬头,“近日,可是有人来询问卢竹花和荷叶丝?”

路女官点头道,“最近几日,有不少人偷偷来别院打探,问我们卖不卖茶叶。”

“要是再有人来询问,便让他把定金留下,我们传信回津西,让赵竹林安排送货事宜。”

顿了顿,明珠又问,“京中什么茶最贵?”

“明前的蝴蝶茶,五两白银才能买到一两。”

“之前的苦心茶呢?”

“三两白银能买到一两茶。”

明前蝴蝶茶因为稀少而珍贵,苦心茶因为是祭天之茶,多用于祭祀,所以价格也偏高。 r>
卢竹花也是祭天之茶,但沈家种的卢竹花,是经过灵泉浸泡过的,价钱也不能太低。

明珠看着路女官,“你觉得,卢竹花定价多少合适?”

路女官思索道,“卢竹花是改良品种,又是祭天之茶,不能太便宜,二两白银一两最合适。”

“我也是这般想的。”

见明珠采纳自己的建议,路女官很激动,“乡君,奴婢这就去安排。”

路女官离开之后,明珠的信也写得差不多了。

首先,告知家里和宁镇长,羲和城之事。

其次,准备秋收之后,动员大家种菘菜和卷蓝菜,因为菘菜能存放较久,所以优先鼓励大家种菘菜。

三,暗中收集平宁镇长和宜林县令的罪证。

四,圣旨入津西之前,阻止沈兴之夫妇回来,并派人寻找沈长彬下落。

五,准备卢竹花和荷叶丝的罐子。

五件事情,写了好几页,可怜疾风,腿上挂着两个竹筒,临走前,吃了很多肉和好几颗凝珠。

“红英,你去看一下,还有什么东西没备齐。”

还差几天就八月了,回津西前,得买凌江没有的东西回去。

毕竟,来一趟不容易。

“是。”

守在门口的红英,抬脚往库房而去,回来的时候,满头是汗,“乡君,还有两样东西没备齐。”

明珠问,“还有哪两样?”

“青花鱼苗和合欢树。”红英看着明珠,“乡君说,青花鱼肉质鲜嫩,而且鱼刺又少,不用担心卡到喉咙,可以带些鱼苗回去养养,也让家人尝一尝京城的青花鱼是什么滋味。

至于合欢树,您打算在夫人的院中栽上一颗,说是开花时可以赏花,也可以制香,两全其美。”

明珠点点头,表示自己说过,“那鱼苗,可有寻到合适的?”

“碧青带人去码头看了,只是……”红英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

“乡君,现在三伏天,河水都是热的,鱼苗放在桶里带回来,鱼儿都晕坏了。”

“早上和晚上也不行吗?”

“之前奴婢听碧青说,鱼苗怕热,这个时节渔民一般都不怎么卖鱼苗,因为不好养活。”

鱼儿产卵的高峰时段,是在春季和秋季。

现在是三伏天,鱼儿不产卵,鱼苗自然相对减少。

傍晚时分,碧青回来了。

“乡君,没有鱼苗。”碧青一身汗,脸蛋被晒的红扑扑的,“京中的几个码头,奴婢都走遍了,没有鱼苗,后面去了杏花岭,也没有。”

“继续找。”顿了顿,“要不你明儿去吴家一趟,看看吴小姐知不知道哪里有卖鱼苗的,若是她不知道。你便去玄镇司。”

玄镇司的人,个个都是天才,且他们对京城非常熟悉,应该知道的。

晚饭过后,明珠给了碧青一个小型玉缸,“玉质清凉,你明日去早些。”
信中讲到,远在石头城苦役的二叔因为中暑,摔断了一条腿。

因着她的关系,石头城的主事不敢怠慢,叫人医治沈兴之后,往沈家、津西镇衙和青瓶县衙三处,各送了一封信。

目前,谢县令已经表态,是否接回沈兴之,看沈家的意思。

宁镇长则是看明珠的意思,并在信中分析了利弊,如何选择,端看明珠的抉择。

信中还讲到,沈兴之打算养好腿伤,就回津西,可杨氏不同意,与沈青山还有沈镜之商量之后,决定先派人去石头城看看。

如若沈兴之知道错了,可以接回来,如若还是一心向着王氏,那便服役到期了再回来

到时候,另作安排。

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们两人影响到今天的生活,毕竟,沈家能有今天,不知盼了多少代。

沈青山舍不得儿子,但家族兴旺在即,他不能让小儿子夫妻俩给毁了。

另外,横水寨依旧肆无忌惮,尤其是宜林县令,小动作不断。

从津西去兴州的货,还未到宜林县,便被人给劫了。

气人的是,他们还趁机索要万牲草,路过一次,必须交一亩草苗。

看到这里的时候,明珠笑了,笑意却不达眼底。

宜林县令这般,不过是觉得沈家没有靠山,便是之前与玄衣卫走的近,那也是以前。

如今,无双郡的万牲草苗早就推行完毕,天高皇帝远的,认识玄衣卫又有什么用?

可他忘了,她人在京城,想告黑状很容易。

不过,明珠并不打算这样,因为告状的结果,也只是几句不痛不痒的斥责而已,县令并没什么损失。

而她,她想干票大的。

“路女官,进来磨墨!”

路女官进来,看到桌上的疾风,不禁问道,“乡君,秋收在即,老太太她们是不是很忙呀?”

“今年人多,应该不是很忙。”明珠一边写一边说,“月初的时候,家里的猪仔全部出栏了,现在又养上五百头。

家里的母牛,生了一头小犊牛,现在家里一共有三头牛。”

如若不算双溪山和柿子山那两头的话。

“那乡君,双溪山的水莲和柿子山的卢竹花呢?”路女官又问。

这两地,都种有卢竹花。

明珠抬头,“近日,可是有人来询问卢竹花和荷叶丝?”

路女官点头道,“最近几日,有不少人偷偷来别院打探,问我们卖不卖茶叶。”

“要是再有人来询问,便让他把定金留下,我们传信回津西,让赵竹林安排送货事宜。”

顿了顿,明珠又问,“京中什么茶最贵?”

“明前的蝴蝶茶,五两白银才能买到一两。”

“之前的苦心茶呢?”

“三两白银能买到一两茶。”

明前蝴蝶茶因为稀少而珍贵,苦心茶因为是祭天之茶,多用于祭祀,所以价格也偏高。 r>
卢竹花也是祭天之茶,但沈家种的卢竹花,是经过灵泉浸泡过的,价钱也不能太低。

明珠看着路女官,“你觉得,卢竹花定价多少合适?”

路女官思索道,“卢竹花是改良品种,又是祭天之茶,不能太便宜,二两白银一两最合适。”

“我也是这般想的。”

见明珠采纳自己的建议,路女官很激动,“乡君,奴婢这就去安排。”

路女官离开之后,明珠的信也写得差不多了。

首先,告知家里和宁镇长,羲和城之事。

其次,准备秋收之后,动员大家种菘菜和卷蓝菜,因为菘菜能存放较久,所以优先鼓励大家种菘菜。

三,暗中收集平宁镇长和宜林县令的罪证。

四,圣旨入津西之前,阻止沈兴之夫妇回来,并派人寻找沈长彬下落。

五,准备卢竹花和荷叶丝的罐子。

五件事情,写了好几页,可怜疾风,腿上挂着两个竹筒,临走前,吃了很多肉和好几颗凝珠。

“红英,你去看一下,还有什么东西没备齐。”

还差几天就八月了,回津西前,得买凌江没有的东西回去。

毕竟,来一趟不容易。

“是。”

守在门口的红英,抬脚往库房而去,回来的时候,满头是汗,“乡君,还有两样东西没备齐。”

明珠问,“还有哪两样?”

“青花鱼苗和合欢树。”红英看着明珠,“乡君说,青花鱼肉质鲜嫩,而且鱼刺又少,不用担心卡到喉咙,可以带些鱼苗回去养养,也让家人尝一尝京城的青花鱼是什么滋味。

至于合欢树,您打算在夫人的院中栽上一颗,说是开花时可以赏花,也可以制香,两全其美。”

明珠点点头,表示自己说过,“那鱼苗,可有寻到合适的?”

“碧青带人去码头看了,只是……”红英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

“乡君,现在三伏天,河水都是热的,鱼苗放在桶里带回来,鱼儿都晕坏了。”

“早上和晚上也不行吗?”

“之前奴婢听碧青说,鱼苗怕热,这个时节渔民一般都不怎么卖鱼苗,因为不好养活。”

鱼儿产卵的高峰时段,是在春季和秋季。

现在是三伏天,鱼儿不产卵,鱼苗自然相对减少。

傍晚时分,碧青回来了。

“乡君,没有鱼苗。”碧青一身汗,脸蛋被晒的红扑扑的,“京中的几个码头,奴婢都走遍了,没有鱼苗,后面去了杏花岭,也没有。”

“继续找。”顿了顿,“要不你明儿去吴家一趟,看看吴小姐知不知道哪里有卖鱼苗的,若是她不知道。你便去玄镇司。”

玄镇司的人,个个都是天才,且他们对京城非常熟悉,应该知道的。

晚饭过后,明珠给了碧青一个小型玉缸,“玉质清凉,你明日去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