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的猪圈,是用石头搭建的,已经盖好了七八间,每间十平米左右。
上面盖着厚厚的茅草,不用担心猪仔被雨淋和日晒。
猪圈的后方,安排了堆粪的空间,也挖了一条排沟,方便冲洗和排水,也利于保持猪圈的干燥。
明珠看着整齐的猪圈,便知道爹爹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小明珠,沈二郎,你们回来啦。”率先发现兄妹两人的,是赵猎户。
他声音粗犷,嗓门大,在场忙碌的人都听到了。
沈镜之抬头,恰好看到闺女和儿子站在对面,立时一脸笑容,“怎么不休息就过来了?”
“娘亲说盖了猪圈,我和二哥好奇就过来了。”明珠漾着笑容夸赞,“爹爹,猪圈盖的真整齐,比菜地里的好多了。”
“有闺女这话,爹爹就放心了。”沈镜之走了上来,“菜地那边用的是木头,不牢靠,买砖头又贵,干脆用了石头。
这溪边石头不少,挑挑拣拣,总能盖上十来间,到时候不够了,再去河边捡。”
明珠又赞道,“爹爹真机智。”
“那是,也不看我是谁的爹爹。”沈镜之开心的揉了揉闺女的头,目光转向沈长佑,“这几日累不累?”
“不累,就是费脑。”
沈长佑的话,让沈镜之挑了挑眉,“你们做了什么费脑的事?”
“二十多万的数额,你说呢?”沈长佑不可一世的抖着腿。
沈镜之轻哼,“你要是平时用功,哪里有机会费脑?”
沈长佑见亲爹又开始说教,便装模作样的指着前面,“明珠,那边好像冒笋了,我下去瞧瞧。”
看着二哥溜烟的背影,明珠轻笑出声。
“秀才,你老实告诉我们,你们家这二郎,是不是路边捡来的?”铁蛋爹开玩笑道。
读书不行,干架耍滑第一名。
对于这个儿子,沈爹也是头疼的。
“亲生的,那就不好办咯。”赵猎户哈哈大笑,“不过你家大郎三郎出息,老二皮一点也没事。”
毕竟,老二不用继承家业。
“赵叔,大家都说虎父无犬子,我二哥将来肯定不会差的。”
假装挖笋的沈长佑,听到明珠这话,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村里的人,都觉得他将来不会有出息,可他的妹妹却不会。
有那么一刻,沈长佑有了好好读书的念头。
“嗯,明珠说的有理,也许再过两年,你二哥开窍了,性子变了也说不定。”赵猎户不走心的说。
明珠笑了笑,“爹爹,天色不早了,我跟二哥先回去了。”
“四姑娘,老大。”
回去的路上,兄妹俩恰好碰上二狗,“香椿摘好了,你们看够不够?”
二狗摘的不算多,刚好够炒一盘。
“可以了。”明珠接过香椿,“天色不早了,你回家做饭去吧。”
回到家中,明珠把香椿交给林嫂,便同沈长岳一起砍骨头。
吃晚饭的时候,明珠把这几天做的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
杨氏和江氏听到菘菜卖了二十二万两的时候,激动的差点晕过去。
沈镜之听说闺女又置办了田地、铺子,十分赞同的点
第194章 大喜事(2/2)
点头。
可听到闺女收留那些妇人的时候,眉头皱了一下。
“爹爹是有什么顾虑吗?”明珠问。
“自然。”沈镜之点点头,“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她们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寡妇,但也差不离了。
爹爹相信你的眼光,也相信她们会恪守本分,好好耕种,可别人怎么想,我们保证不了啊。”
一群年轻又是那般出身的女子,单独在山间地头生活,很容易引起心龌龊男人的觊觎。
“安全起见,庄上得养几条凶狗,围墙得围高些,再种些刺腾。”沈镜之补充道。
“爹爹说的是。”明珠喝了口汤,“对了,我还让周叔帮忙收猪崽,如若顺利,过几天便有消息了。”
“前两天,你大舅传来消息,说是安子家的母猪生了,让我们下个月过去江家村一趟。”江氏开口。
杨氏接着道,“你舅公家的母猪也怀崽了,我让他给我们留着了。”
“猪崽难买,我们也得自己养几头母猪才行,不然很被动。”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气氛十分和谐。
“奶奶,三柱家的地,耕好了吗?”
“都按照你的要求弄好了,你明儿去看看,也不知道那肥晒够了没有。”
“明天我去看看。”
饭后,明珠拉着小狼崽在后院遛弯,双胞胎则是在石桌上掰手腕。
第二天,明珠吸收完紫气,便带着青杏去田里。
菜畦打的很好,肥拌的也十分到位,晾晒的火候也差不多了。
明珠直接播种,晒了两日,才叫人过来浇水。
大家忙着春耕,
沈家随众,只不过是晚上的时候杀了鸡杀了鸭。
上元节后,明珠去了一趟县城。
江二舅请来的师傅,已经开始在山脚下搭建房子了,而明玥山庄的两百亩田,佃农已经耕好,待天气好便播种。
镇上的进度要快些,屋子已经建好,杜三娘等人已经搬进去了。
一转眼,到了二月二。
这天,是明珠的生辰。
沈家没有办宴席,但该准备的都准备了。
天还没亮,江氏便起身去了灶房,亲手做了一碗长寿面。
“姑娘,该起来啦!”
天色微亮的时候,青杏过来敲门,“今儿是你生辰,你得起来吃长寿面。”
明珠吸收完最后一丝紫气,起身洗漱。
来到大堂的时候,见大家都在,而桌上,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
“来,趁热吃了。”杨氏把筷子递给明珠,“这是长寿面,得一口气吃完。”
明珠拿着筷子,夹起面条往上拉,果然很长的一根面条。
在众人的期盼下,明珠一点一点的将长寿面吃完。
“好了,今年肯定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江氏见闺女一口气吃完长寿面,立时笑容满面。
这时,外面突然传来宁镇长急切的声音,“镜之,快出来开门,有大事。”
沈镜之面色一变,连忙起身,大步往门口走去。
“一大早的,发生了什么事?”
“喜事,是大喜事。”宁镇长一脸激动,“你们快收拾一下,京城的传旨公公已经往村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