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家的小花园中,晏珣对着简略的东海地图侃侃而谈,底下是一双双兴奋的眼睛。
被别人打上门是憋屈的,打上别人门口是暗爽的。
虽不符合君子之道,却是人之常情。
“后来呢?后来呢?”朱翊钧握着拳头,目光灼灼地问。
“后来……你不是在奏本中看到了吗?”晏珣笑着说。 𝓜.𝙫🄾🅳𝙏🅆.𝕃𝙖
山东巡抚的奏本,有戚继明和汪德渊派快船回送的消息,上面一本正经地说
耽罗岛胆敢窝藏海盗,大明水师留在岛上搜寻,派快船回朝报讯,应对朝鲜方面的质疑。
耽罗岛的地形,就像平底锅上的荷包蛋,只有济州港一个天然优良深水港。岛上的人回汉城报信,必须通过这个港,我军容易封锁消息。
但大明办事,为什么要偷偷摸摸?
就让朝鲜知道好了!
他们派使者来质疑,正好讨论过去二百年拖欠马匹的问题。
“那汪德渊他们就暂时驻扎岛上?军需的问题呢?”听众晏秋生问。
奏本上没提这个问题啊!
要知道,大明最初是有在大湾岛驻兵的,后来撤兵是因为军需运送消耗巨大,朝廷觉得不值当。
晏珣说“耽罗岛不仅是海贸中转点,气候还温暖湿润,适合农业生产。岛上产柑橘,汉拿山蜂蜜,还有渔业,水产中各种鲷鱼可称一绝,小汪的信中都有细说。”
所以……
军需当然是就地取材啊!不然你以为朝鲜水师在那里吃什么?
我的傻大侄子!
其他小伙伴也一脸看憨憨的表情看向晏秋生。
这种事情好说不好听,你就不要问嘛!
晏珣还是解释一下“戚将军的军队以纪律严明著称,打仗不犯百姓秋毫。但其他军队并不是这样的,‘匪过如梳,兵过如蓖’,你们应该听过。”
前些年,朝廷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541章 和钧钧有个约定(2/2)
使宗主国的权力。
“正式驻兵耽罗岛,算不算海外扩张的一个标志呢?”朱翊钧忽然感到激动。
一盏灯在黄海、东海、日本海交接的地方亮起。
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灯,陆续点亮。
“是一个开始,但不会是结束。”晏珣期许看着眼前这群高高低低的小土豆,“未来是我们的,更是你们的。” 𝓜.🅅𝙊𝙙🅃𝓦.𝙡🅰
“冯保在崇明造船厂建远洋大船,上奏本请朝廷给大主舰赐名。”晏珣笑着说,“你们讨论一下,说不定皇上采纳你们的建议。
小孩子们顿时轰然,凑在一起要给主舰起名。
这是一个足以载入青史的名字!
趁他们讨论,晏珣在一旁喝水休息……
说书也是一件辛苦的事,难怪说书人老山时常生活所迫,宁可去江湖卖艺。
刚歇了一会儿,朱翊钧又凑过来,“冯保说,他跟西洋船工沟通时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
西洋人对他们的“全帆装”船引以为傲,和中式帆相比,西洋帆具有无以伦比的速度优势。
中式帆受限于蓬帆本身的重量,造远洋大型战舰会出现小马拉大车的困境。
“通过沟通发现,红毛番引以为傲的‘全帆装’,是在宣德年间突然出现在西方的。而根据南京宝船厂的记载,郑和宝船的前桅和主桅都是蓬帆……总之,宝船的蓬帆换成横帆,就跟西洋全帆船一模一样。”
朱翊钧的语气沉重“而再往前查资料,这种全帆船,唐宋时期就有了。”
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先进的造船技术传到了西方,自己却丢失了图纸,主动封锁海域拒绝远航。
即使是家门口的大湾岛,也任由西方人来来去去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