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黄河决堤,晏鹤年跟潘季驯共事过一段时间。
当时,晏松年作为密探跟在晏鹤年身边,也见过潘季驯。
晏珣把晏松年派过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认识的人更好说话。
晏松年自动理解成晏珣重视自己。
“我不管!我说重视就是重视!我以前干的是卖老六的大活,莫非小珣认为,潘季驯能跟老六比?”晏松年呢喃。
潘季驯能不能跟晏鹤年比,要看哪一方面。
人不可能十全十美,能够有一项过人的特长,就已经很了不起。
潘季驯不仅有治河的特长,长相也很出众,皮肤黝黑、眼若铜铃,用一个不太夸张的词来形容——凶神恶煞?
晏松年见到潘季驯的时悚然一惊,多久不见,潘大人又长粗糙了? 𝙈.𝕍𝓞𝔻🆃🅆.🄻🄰
不是说朝廷选拔官员看重长相?
潘大人长成这样还能当高官,一定是才华掩盖住相貌。
晏松年城府不深,极力想掩饰震惊,却忍不住偷偷瞄潘季驯,然后还要掩耳盗铃地闭一闭眼睛。
……不忍直视。
潘季驯曾经担任过大理寺左少卿,审案方面也是高手。
一看晏松年的神色就知道他想什么。
“我长得吓人?”潘季驯突然问。
“没有!您威武雄壮。”晏松年连忙奉承。
潘季驯淡淡地说:“我年轻的时候也是浓眉大眼一表人才,这些年干的都是粗活,所以变成这样。”
上头动动嘴,下头跑断腿。
徐枚在一旁跟众人解释:“嘉靖三十三年,三大殿火灾,潘大人奉命去南边找木材;嘉靖三十八年,潘大人巡按广东,击破海盗;嘉靖四十四年开始治河生涯,风里来雨里去。”
干的都是辛苦活。
随着他的介绍,来卖水泥的人全都肃然起敬。
滔滔不绝讲说道德文章的学问家值得敬仰,第一线干实事的人同样值得尊敬。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454章 又是理想主义者(2/2)
嘴皮子的文士可比的。但他又确确实实是书香世家出身,浙江乡试解元郎,本经是《春秋》。
“怦”的一声,水泥石块砸掉了一些碎屑。
“不错!不错!不愧是当太子老师的晏郎,从来没有虚言!”潘季驯兴奋地赞不绝口。
硬度比石头强,还可以自由成型,又比用糯米砂浆节省粮食。 𝕄.🆅𝙤🅳𝙩𝕎.🅻𝙖
这是神物啊!
为谨慎起见,潘季驯还亲自做试验。
用水泥、碎石头、河沙按比例加水搅拌,做成混凝土……现场用碎石和混凝土浇了一小块地板。
“若是修路或者修码头,还要铺一层钢铁做的网、加强承重力。”徐枚解说。
“嗯,你懂得不少,不愧是徐文长的公子。”潘季驯赞了一句。
徐枚顿时脸色一黑……罢了!正事重要,小问题懒得解释。
徐枚已经彻底变成晏家的义子,谁劝都不好使。
玩泥沙是男子的一大爱好,可以跟钓鱼做木工和车珠子并列。
“混凝土跟三合土、糯米灰浆都不一样。我得仔细观察。”潘季驯蹲在地板旁边。
真的就是蹲着,像注视梦中情人一样目不转睛。
若是混凝土比三合土、糥米灰浆还好,那就是他的梦中情泥啊!
卖水泥的管事们见状,凑在一起小声说:“看潘大人的样子,恨不得抓起水泥粉末吃一口。像他这样的痴人,也是世间少有。”
“你怎么能诽谤潘大人?这怎么能算痴傻?”晏松年钻进人群里,不赞同地说。
“不是痴傻,而是痴迷。”管事们解释,“潘大人为治水废寝忘食是痴人,晏大人能够研究出生产水泥的配方,也是痴人!”
晏松年:“……你们是夸奖?”
小珣小时候确实痴痴的,不过后来变聪明啦!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