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纶和戚继光得知晏鹤年拐带把汗那吉和三娘子,惊讶之余陷入新一轮的思考。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旧的人质刚走,新的就送上门。
晏鹤年是职业绑匪吧?!
作为将领,应该一刀一枪上战场拼个你死我活、长驱直入王庭才算英雄?
别闹了。 🅼.𝕍🅾𝘿𝙩🅆.𝕃𝓐
将领和士兵的命也是命。
兵者诡道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真英雄。
用黄台吉换二十个板升人首领,这个交易划算。每次鞑靼入侵,都有叛民跟着冲锋陷阵。
朝廷痛恨通敌叛民,恨不得把这些首领凌迟、杀一儆百。
至于其他几项,封贡、板升人南迁、跟黄教合作,每一项抛出去都有争议,晏鹤年可能被人喷成狗……哦,这个人不敢惹,换一个。
“封”,就是俺答接受大明册封。鞑靼成为大明的小弟,不能随意打劫;
“贡”,就是鞑靼用马匹牛羊换各种用品。
过去鞑靼有过进贡,京城卢沟桥外的榷场,就是鞑靼进贡时的场地。
后来双方关系恶化,进贡停止,皇家榷场也废弃,现在被晏珣改造成仓库。
边疆的巡抚和将领不想应对鞑靼没完没了的侵扰,希望能够实现封贡。
只要达成一时的和平,他们就有时间从容练新军。
但是,朝廷一些大臣不见得同意。
谭纶苦笑:“王崇古一直想促成封贡,之前提过一次,英国公张溶说‘东西大明有得是,便宜乞丐也不能给蒙古人’。”
双方的仇恨实在太深,反对派宁可死战也不愿意和谈。
晏鹤年淡定地说:“但是皇帝、张阁老和高阁老都同意。我这次拐……哦,劝把汗那吉和三娘子弃暗投明,就是张阁老设定的其中一条故事路线。”
谭纶和戚继光不禁好奇地问:“只是其中一条?还有哪些?”
<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396章 自吹自擂君臣俩(2/2)
分享喜悦。
晏珣对老爹的神操作佩服得五体投地:“我爹这是什么速度?一年办成别人几年才能完成的事?”
历史上的“俺答封贡”发生在隆庆五年,王崇古、张居正、高拱等人密谋策划很长时间!
因为王崇古促成此事有功,间接帮助外甥张四维后来入阁。
也就是说,晏鹤年能以超凡能力促成封贡,也是入阁的筹码。
皇帝笑呵呵地说:“什么速度?隆庆速度。”
嘿!
皇帝还自己夸自己呢!
晏珣有时候怀疑,外界以为隆庆温和软弱好欺负,是皇帝故意放出风声扮猪吃老虎。 𝙢.🅅🅾𝓓🆃🅆.𝕃𝙖
在同党面前不装了?
晏鹤年除了送奏疏,还由锦衣卫送回一份密报,因此皇帝和晏珣知道更多的细节。
皇帝说:“以往也有小规模的叛民南归,都是任他们在边疆择地而居,反正边疆地广人稀。但是令尊说为避免再叛,建议将叛民南迁到云贵,你的意思呢?”
晏珣当然是支持老爹。
“太祖时,就有往云贵移民的旧例。把板升人南迁云贵,朝中反对的声音会较小。”
皇帝点点头:“板升人反反复复,把人迁走才是长久之计。既然他们在边疆过不好,就去云贵安居乐业吧!”
明代宗景泰五年四月,朝廷审问抓到的叛民奸细荆弼,问他为什么要叛变。
荆弼回答:“昔日在大明受尽苦楚,去到蒙古被收容。来大明打探消息,蒙古就赏给我牛马、妇人。这里官员如山西榆次李员外也被收买,大明的虚实,蒙古没有不知道的。”
……简单来说,叛逃就是想活得更好。
“至于封贡,先完成板升人南归一事再说。”皇帝感叹,“把汗那吉和三娘子弃蒙投明,是不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