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元年开海,是借着京察的混乱,皇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了反对派一个措手不及。
换作其他时候,朝廷上扯皮吵架,最终说不定又是不了了之。
但有识之士都知道,海贸的利益有多大。
徐阶也在期待海税的税银。
作为首辅,国家财政紧张,皇帝和百官就会找他的麻烦。
那一年冬天,被京官逼着讨要“欠薪”,是他的心理阴影。
海税方面,晏珣比其他人都有信心。
因为他对老爹有信心。
虽然不想承认,但老爹真的是五湖四海第一把交椅,汪直当年都得亲自拜会。
大当家三元及第中状元,当上高官,不知闪瞎多少好汉的眼睛! 𝙢.𝓥𝙊🄳🆃𝙒.𝙡🄰
巡海御史汪昭华派人进京送税银,福建巡抚派海澄县令杨仲泽进京汇报工作。
“去年是开海第一年,汪御史到任后,共计一百五十艘船领引票出海。”
“船队目的地为吕宋,因其有佛郎机银钱之故。”
“平和南胜窑、华安东溪窑兴起,漳州瓷走向西洋;漳州城一扫昔日萧条,百工鳞集、机杼炉锤交响;松江、苏州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杨仲泽洋洋洒洒的工作汇报,讲的是受海贸带动,陶瓷、纺织行业的兴旺。
朝会上,百官听着汇报,利益相关者神色各不相同。
晏珣作为国子监司业,位置挺靠前,也在侧耳倾听。
他关心的是,海关到底搞了多少钱!
阿娘说了,第一年把船和人都派出去,协助汪昭华搞一个开门红。
一百五十艘船,乖乖哩个隆!
搞出信心来,朝廷才会进一步开设其他海关。同时为了海贸护航,要出钱打造海军。
海贸和海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闭关锁国,意味着海军荒废。
“月港的税银是福建全省税收的一半……”
杨仲泽终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388章 开海的成绩(2/2)
~
明代漳州月港连接的,是比宋元海贸更宽广的世界。
佛郎机人从墨西哥挖到的银子,相当于是帮大明挖的。
大明的丝绸、陶瓷、茶叶源源不断流向东西二洋,辗转流通到欧洲、美洲。
朝中众人很快想到一个问题,海贸利益这么大,巡海御史岂非比巡盐御史的油水还大?
海关上下,从汪昭华到眼前这个海澄县令杨仲泽,有没有贪污受贿?
用脚后跟想都知道,贪污受贿是不可避免的,要么加派一层监督,要么换上绝对可靠的人。
谁是绝对可靠的?必须是区区在下!
曾经因为倭患、兵乱而人人畏惧的漳州地方官,成了香饽饽。
这些人看杨仲泽的目光,跟饿狼看小绵羊似的。 𝙢.🆅🄾𝓓𝕋𝓦.𝙡🅰
不过,去年海关全年收入的税银,不是全部押解到京城。
按照惯例,地方要截一部分用于军饷。所谓“督饷馆”,就是督海税为军饷,以海关养海军。
这一套策略,历史上一直延续到崇祯朝。
直到崇祯六年,皇帝撤销月港督饷馆。这一年,一场争夺制海权的战役在金门料罗湾打响,荷兰战舰被大明水师重创!
月港衰落后,郑氏集团兴起。
而现在,一切还没有发生。
大明皇朝在隆庆皇帝带领下,迎来一波中兴。
朱翊钧小胖子也想不到,他会有一个木工孙子朱由校、上吊孙子朱由检。
晏珣想到这里虎躯一震,既然来都来了,一定要教好小钧钧,改变未来那两个大孙子。
皇帝借着朝廷众人都在议论漳州海关,抛出几个问题:
第一,是否加开其他港口。比如北方开设蓬莱港,开放与朝鲜、倭国的贸易;广东加开广州港,增加南洋海贸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