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徐阶很不情愿,汪昭华就任巡海御史的事还是迅速敲定。
开海,在南边引起的震动远远大于北方。
丝绸、瓷器、茶叶,这些南方的特产,都是海贸热销商品,价格纷纷往上蹿。
就连徐阶的家族都能从中获利,他家垄断松江棉布的贸易,是纺织业大户。
提前得知开海消息的王锡爵,更是早早告知家人收购生丝,搞一波开门红。 𝓜.𝓥𝓞𝘿𝓣🅆.𝓛𝙖
他们都想出海贸易,收税的人是谁就很重要,关系到切身利益。
从表面上看,倡导开海的晏鹤年反而没有从中获利。
虽然晏家有玻璃工坊,总不能反倾销玻璃给洋人?
晏家父子一如既往地两袖清风。
就算有人知道晏家跟高邮汪氏的关系,也不能说他结党营私。
整个朝廷,谁家没有拐弯抹角、连枝连蔓的关系?有没有从中获利,才是最真实的。
晏鹤年:……对!我这样平平无奇的小官,没有船也没有人。
南方在摩拳擦掌搞海贸,北方也有人在秣马厉兵,想趁着新帝登基的动荡打劫。
隆庆皇帝登基以前,看锦衣卫都指挥陆绎很不顺眼,琢磨着登基之后秋后算账。
但是,陆绎护送朱翊钧往返山东,又跑一趟辽东带回努尔哈赤兄弟,改变了隆庆的看法。
隆庆原则之一,有用的人先不打。
登基之后,皇帝以眼不见心不烦的心态,把陆绎打发到北方打探消息。
陆绎知道,自己能不能在隆庆朝立足,取决于自己有没有价值。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皇帝是圣上,同样冷酷无情。衡量臣子只有一个标准——有没有用、好不好用。
“鞑靼俺答汗谋划秋天进犯山西石州!”隆庆皇帝脸色铁青,“欺人太甚!鞑子以为朕好欺负!”
看他刚登基,就要来打劫。
皇帝收到的是陆绎的密折,因为朝廷内斗,许多事情不好处理,他沉住气先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377章 请戚继光北上(2/2)
资格提军队?
国子监司业?
哦!皇帝说了百官都要就此发表意见……分明就是专门为了让晏珣开口。
啧啧!陛下结党!
徐阶最近很忙。
他口口声声不是自己不想放过高拱,而是言官们不愿意。
背地里继续集中力量对付高拱。
内阁其他人都是见风使舵,搞走高拱杀鸡儆猴,内阁才是他说了算! 🄼.𝙑𝓞𝓓𝙏🅆.🅻𝘼
对于军队的事,他就不是那么关心。
趁着这个时间,皇帝诏令谭纶升兵部左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
……从朝廷外派地方的官员,总督、巡抚之类,都要兼一个“御史”。
同时,任命任戚继光为神机营副将,协助谭纶训练新兵。
诏令一下,皇帝又写一份手书密诏,让戚继光即刻进京。
“朕在密诏中说了鞑靼意图进犯石州的事,希望戚继光能赶得上。”隆庆皇帝语气沉重。
戚继光抗倭功绩卓著,早年曾在蓟州戍边,也有抵抗鞑靼的经验。
晏珣说:“我想了好几天,此事要做多重准备才稳妥。诏令戚继光进京的事情定下,陛下可以召内阁商议鞑靼犯边的事。”
皇帝迟疑……内阁大臣当然是可信的,但一个秘密知道的人越多,传开的几率就越大。
阁老们知道了,他们的门生故吏就知道。
到时候满城风雨、鞑靼人想不知道都难。
皇帝目光凝重,下定决心:“内阁吵了这么久,该干正事了!如果鞑靼犯边的大事都不能让他们一致对外,朕就让他们全部回老家!”
晏珣哭笑不得……皇帝这是说气话吧?
嘉靖年间,鞑靼多次犯边,甚至打到京城外。当时的内阁还不是斗得如火如荼,甚至趁机把政敌摁死?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