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见到晏珣很高兴。
“晏老师好!你觉得我的唢呐有没有进步?”小孩子目光明亮,满脸写着“快夸我”。
从天寒地冻的辽东来到京城这个花花世界、心中隐约有自卑的小孩子,希望被夸奖。
晏珣笑眯眯地说:“吹得很好啊!改日哪家娶妻,你去奏乐,还能挣一点零花钱。”
努尔哈赤听到这话更受鼓舞。
他进京的时候家里给了一些钱,在京城也是包吃包住,但是跟监生们人情往来有许多花销。
那些官二代大哥哥们花钱如流水,他也不好意思太抠门。
再这么花销下去,努尔哈赤得穷得当裤子。
努尔哈赤像个小主人一样似模似样地邀请晏珣入座、请晏老师指点礼乐。 𝙈.🅅🅾𝘿𝓣🆆.🄻𝙖
晏珣能怎么指点呢?他对乐器就是七窍通了六窍。
但他是一个很善良的老师。
“在乐器方面,我不是很擅长。但是我跟汪老师的先生,太常寺卿李大人很擅长。他最近要排一出新戏,需要一个孩子客串小旦,你要不要去试一试?”
努尔哈赤不知道“小旦”是什么,但是排戏一定很有趣。
他高兴地道谢,又问汪老师什么时候回来。
他想老师和弟弟舒尔哈齐了!
谁懂啊!
相依为命的弟弟被带走,一去不复返。
晏珣回答:“我们本来想让汪老师转到京师国子监,在顺天府乡试。但是他的父亲汪老爷说,在应天府乡试,更能体现德渊的实力。”
努尔哈赤信以为真,更崇拜德艺双馨、文武双全的汪老师。
晏珣:……真相是,汪老爷觉得德渊在哪里乡试都一样。不如在家里多待两年、开枝散叶。
安抚好努尔哈赤,晏珣让人带这个好学的学生去见李开先。
哪一天好戏开演,他一定要去现场画一幅《努尔哈赤女装图》。
没有别的意思,主打一个民族大团结。
晏珣之前负责主修《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371章 平地一声春雷(2/2)
惊讶地发现,有不少监生来他这里走门路,想参与到修《世宗实录》的项目。
“今年是乡试之年,你们不抓紧时间准备秋闱,还有心思去修史?”晏老师语气不赞同。
这些监生说:“我们是荫监,这一科中举的机会不大。不如跟在大人们身边学习,将来入朝为官也是资历。”
说白了这些都是官二代,甚至可以不用科举就能当官。
一个典型的栗子,现任小阁老徐璠,就是从监生直接出仕,官至太常寺少卿。
当然徐璠挺有能力,曾经做大包工头,主持重修永寿宫。
他的栗子,侧面说明在大明朝,读书好不如有个好爹。
“既然你们都想参与,我就组织一次考试,选择优秀的人才举荐给李阁老。”晏司业很公正。
监生们傻眼,还要考试?
送礼不行吗? 𝙢.𝓥𝕆𝘿🅃🆆.🅻🄰
晏司业开个底价,咱们竞标也行嘛!
有人走晏珣的门路,也有人走李春芳的门路。
为了咬一口《世宗实录》的饼,不知多少人费尽心思。
晏鹤年:……我没主动开口啊!是李春芳请我去的!我只好穿戴整齐去文渊阁,近距离围观阁老们火力全开。
京察开始了。
隆庆皇帝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很紧张。
他找个机会跟晏珣嗑瓜子,嘀咕:“他们要干起来了!朕的目的是改革吏治,不是把徐阁老或者高先生赶下台。”
晏珣小声说:“我提醒了太岳,他有所准备,这一次京察一定能取得效果。”
如果不提醒张居正,结果就是像历史上那样,第一轮京察被处理的都是南方人。
高拱把事情办得太难看,让言官抓住把柄、一顿围殴。
隆庆目光凝重:“整顿吏治,相当于除去病根,其他的事情才能开展。否则开海、改革军队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