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清俏脸通红,一直看着陈浩的背影消失在小树林边,才回过头,冷着脸向堂屋走去。
她已经想好了,等再过一段时间,她就找个机会跟王猛说要回娘家,然后跑去外地,再也不回来。
反正她跟王猛还没扯结婚证,根本谈不上夫妻。
至于王猛,陈浩也没彻底治好他的病,今后他还得像个病痨鬼那样在炕上养着,再也不能对她做什么了!
就在陈浩走后,王支书对王猛说:“猛子,你现在感觉咋样?”
王猛躺在炕上,有气无力的说:“好多了,但还是不舒服,肝那地方还是痛。爹,俺是不是只能活两年?”
“胡说个啥,陈老师不说了吗,叫咱家行善积德,给你续命。”
王猛懊恼的说:“爹,咱家以前做那些事,为啥光报应到俺身上。”
这个问题,王支书也回答不出,只是唉声叹气。
村里人经常在背地里骂他们王家“断子绝孙”,王支书以前根本不以为意,心想反正都是一群没钱没势的穷农民,再怎样也掀不起浪。
没想到一语成谶,自己儿子竟然年纪轻轻就得了肝癌晚期,应验了村里人的诅咒。
现在村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拍手称快。
王支书叹着气说:“猛子,爹已经想好了,为了你多活几年,咱就按陈老师说得办。从明天起,我就吃斋念佛,年初扣下的养殖户补贴款,我明天就统统还回去,再给河畔村的小学捐点钱,今后再也不干那些缺德事了。”
王猛哭丧着脸,他王家在村里横行霸道惯了,现在忽然要强行做好事,就等于是让老虎不吃肉,改吃草那样难受。
他可不是浪子回头,想痛改前非,而是他家要是不这么干,没准他活不到两年就得咽气。
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知道金钱、物质全都是虚的,只有命才是真的,多活一天都是赚。
……
陈浩回到了河畔村,回屋后打开红包一看。
里面塞着厚厚的一万块钱,大概就是王支书给自己的感谢费。
要换作以前,他看见这么多钱肯定会激动得两眼放光,可现在陈浩却一点也不兴奋,这钱是他应得的,而且又不多。
陈浩吃过中饭,在学校旁边找到李有贵,询问养殖场的事。
李有贵的动作也很快,说工头已经带着工人,拉材料上山了,明天就挖地基开工。
正好村支书也过来,见陈浩正好在这里,就说道:“浩子,俺查了黄历,后天早上九点就是好时辰,宜开业、宜动工,要不就那天举办竣工仪式?”
“行。”
陈浩点点头,学校越早竣工越好,方便教育局早日调派老师过来。
村支书又说:“这王家屯的王支书,不知道是吃错了啥药,刚才竟然又打电话给村委会,说要给学校捐钱。”
李有贵惊奇的张大嘴:“王支书要捐钱?我没听错吧,这姓王的听说是个铁公鸡,除了他的宝贝儿子,连他老婆想要点钱去买衣裳,他都不给。”
村支书也很纳闷,但还是肯定的点了点头:“没
第246章(2/2)
有错,王支书确确实实的说要捐钱,还好像怕我拦着似的,一口咬定就要捐。”
陈浩心想,肯定是自己上午的话管用了,王支书就怕他儿子早死,正急着积阴德哩。
他问:“王支书捐多少?”
村支书说:“这回他捐得可不少哩,足足捐了十五万块,说是给孩子的免费午饭钱。”
“这王支书是疯了啊,捐这么多!”李有贵的嘴张得简直合不拢,足足能塞进去一个鸡蛋。
别说李有贵不相信,旁边看学校的几个村民也不信。
这十五万块对城里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放在农村就是一笔大数目,尤其是对河畔村这样的贫困村来说,有的农户家里三年都挣不了这么多。
“王家这次为啥捐这么多钱呢?”村支书想了想,忽然说道:“浩子,你上午是不是去给王猛治病了。”
陈浩点点头:“是啊。”
村支书一拍巴掌,高兴的说;“那不就对了,王支书在电话里对你感激得五体投地,我本来要感谢他给学校捐钱,结果他让我别谢他,让我感谢你。”
李有贵恍然大悟:“原来这钱又是浩子的功劳,王支书就宝贝他儿子,现在浩子给王猛治了病,他就通过这样方法感谢浩子,一来这姓王的留了好名声,二来也变相的感谢了浩子。”
一听又是因为陈浩得来的捐款,村民们都很高兴。
要是没有陈浩,现在河畔村别说修不起小学,恐怕就算修好以后都缺少用具。
而现在的小学,修得各外气派漂亮,学校里不但有升旗台,还有塑料篮球场、图书馆……窗
后天就要举行学校挂牌仪式,正式竣工。
村支书坚持让陈浩给学校起个名字,村民们也纷纷起哄。
陈浩本来打算让赵小倩起的,但架不住村民们的嚷嚷,他推辞不过,心想赵小倩应该也不会在乎一个校名,他想了想说:“就叫育材小学吧,把咱们农村的孩子全都培养成材,将来进城当老板、当科学家,开飞机!咱们农村娃也有大出息!”
这个名字,获得了村民们的纷纷叫好,都说学校名字起得好。
村支书也高兴的说:“就是,咱们村里的娃儿,跟城里娃一样聪明,还更能干!”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父母都盼着孩子成才,河畔村的村民也不例外。
学校名字一敲定,村支书就赶紧报到乡政府了,还张罗着去镇上订做学校牌匾,到时候竣工那天,好敲锣打鼓的挂在学校门口。
他张罗了那么久,费了不少心力,现在学校终于要落成,陈浩的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
河畔村虽然穷,却是生他养他的家乡,陈浩在心里打定主意,等自己的养殖场建成,今后发了大财,也一定要造福村里,带领全村脱贫!
养殖场第二天就开始动工,陈浩也跟着上山看工地,工人们忙忙碌碌,又开始挖地基。
只不过山里由于地形因素,挖地基比平地上费时得多。
陈浩一直呆到傍晚工地收工,才跑回家随便吃了个面条,换了身干净衣裳就往河边跑。
他还等着刘月清来“还衣裳”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