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他们做?
这意思不就是,让他成为领头人?
不过仔细一想,确实是个好办法。
赵凛在下河村并没有田地,完全不怕周家会以断佃为威胁。
而且赵凛如今的酒肆生意这么好,周管事想要拉拢,随便一点好处,也打动不了他。
更不用说赵凛识字,见识也比他们村里人广得多。
这样的条件,如果真的能让他来带着办这件事,那确实比他们下河村自己一知半解地捣鼓更好。 ✼m.✺❇v❁od✤tw.la
而且就算后面周家针对不了赵凛,转而针对许福宝。
许福宝也不怕。
大不了他就到酒肆来帮忙,总能养活自己的!
听了许福宝的提议,赵凛眉毛微微挑了挑。
如今他的手下正在开荒,明年是不缺田地用的。
可山寨不可能一直这么小,势必要往外扩张。
届时等他发展壮大起来后,这附近的村子,肯定都要被他收入囊中。
提前在下河村搞个基地也不错。
不得不说,赵凛也觉得自己相当的大胆。
如今手下加上老弱病残,也不过三四十人。
居然就敢想这么久远的事情了。
赵凛爽快地点头道:“可以,我与你一同回去。”
许福宝高兴地说:“那、那我今日跟你回去,明日一早和你一起回村里去。”
赵凛点头应下来。
一旁的杨建修看了一眼坐在自己上首的青年。
两人对视一眼。
聊了一会儿天,那边的商队已经吃饱喝足,准备继续赶路了。
杨建修两人站起来,和赵凛两人告别。
杨建修说道:“听你这般说,我倒是有些兴趣想要看看你这农会是如何办的。”
“不过我等有要事在身,可惜不能在此处久留。”
赵凛笑道:“等二位公子要从此处离开的时候,想必此事已经有了结果。”
“聊了这么久,还不知道这位公子高姓大名?”
方才一直坐上首的青年颔首道:“陆理林。”
“原来是陆公子.....”
赵凛拱了拱手:“二位慢走。”
杨建修二人上了自己的马车。
赵凛带着许福宝,站在路边送别二人。
等二人走后,许福宝才感叹道:“不愧是府城大地方来的公子啊。”
“这就是马车......”
“那拉车的马儿,长得可真俊!”
牛在他们村里,都是稀罕物。
更不用说这还是许福宝第一次见到马。
马儿虽然贵,但不少人还是买得起的。
可这玩意难伺候,养起来成本也比其他牲畜高。
所以一般只有那种大户人家,家中才会养一些方便出远门。
此时。
看着逐渐后退的酒肆,车里杨建修突然说道:“先前我们来的时候,听这些商队的人说三官山闹匪祸。”
“这赵兄弟还真的是大胆,居然敢把酒肆建在此处。”
“真是富贵险中求。”
陆理林淡淡道:“这人确实有趣。”
“在匪徒盘踞的山脚开个酒肆,又给那农家人出主意说什么要搞个农会。”
“若是真被他搞成,日后估计这里的官府是有得头疼了。”
杨建修看着他,有些探究道:“让此地的官府头疼?”
“你的意思是,要提前告知此地的官府,让它提前防范此人?”
陆理林摇摇头:“此行
第77章 黑心啊…(2/2)
目的不在此。”
“不过萍水相逢,听了他一顿分析罢了,未必要当真。”
据他所知,所谓的农会,在此前早有过不少的先例。
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就是一开始便带着人打出造反旗号的。
当时纠结了数千人,甚至还喊起了口号。
可惜都等不到朝廷派兵,当地的地主乡老们,就招募向勇把人镇压了下去。
剩下的那些,也不过是为了达成某一些目的,小打小闹的。
这些更成不了气候。
有些今天成立,明天就会解散。
方才听赵凛所说,他只是为了帮下河村的村民省下那多出来的一斗用作孝敬的粮食。 m✱✰.v✻o❆dtw.✳la
这个目标太小。
等这目标完成后,估计这农会也会顺势解散。
就算不解散,方才赵凛就说过了,他是家乡受了灾逃到此处的。
也就是他是个流民。
周家只要抓住这件事向官府告发他,事情自然就了结了。
想起赵凛流民的身份,又想到方才赵凛所说的,把佃户与佃主之间的矛盾,转移为佃户的内部矛盾这句话。
倒是让陆理林对他很是感兴趣。
这年轻人说自己是读过书的。
可看他的打扮,明显身上没有功名在。
这样的人,能把问题分析出来,总结出这样的话来,确实让陆理林有些刮目相看。
“此人若不是个流民,继续读书,估计日后必定大有可为。”
杨建修也觉得有些可惜,点头附和道:“只希望此次受灾的事情报上去后,朝廷能快些出台流民安置的政策来。”
......
马车走得快。
过了三官山后,他们便超过了商队,走在了前头。
行
灾民们越来越多后。
官府并不救灾,但也不允许这些人随意进入村落,免得影响秋收。
毕竟秋收被影响,秋税就要被影响。
这是大事,含糊不得。
这些灾民们无法,只能在官府圈定的范围内,挖些草根或者树皮,抓些虫子充饥。
有些许大胆的,才敢趁着官府不备,逃到附近的村落去乞讨。
官道两边都有不少的灾民,看到马车出现,便眼巴巴地跪在路边看着。
方才还在讨论村民佃租问题的陆理林两人,已经停止了话题,看向外面聚集的灾民们。
马车停下,两人下车不久后,便再次上了车。
但方才还一脸悠闲谈论赵凛的两人,此时已经都变了脸色。
杨建修一脸的愤怒。
“高文县的县令做得好啊!”
“说不够粮食赈灾,只能等朝廷送粮食过来。”
“也不准城里的士绅们出来设粥棚济民,他这是安的什么心?”
官府没能力赈灾,但城中的士绅为了不管是为了名声也好,真的有善心也好。
很多时候在遇到灾民时,都会设粥棚煮点稀粥济民。
虽然救济的人数有限,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可怎么说也是有人能得到救助的。
然而这高文县的知县倒好,居然连这也不允许!
陆理林看着外面的灾民,轻叹一口气。
“这是担心灾民们知道这里有人设棚赈灾后,会越聚越多......”
“所以不让里面的人出来赈灾,灾民们不想被饿死,必定要散去寻找活路。”
“届时他什么都不用做,就能解决无粮赈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