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之家,酆都罗山。
如今地府与酆都已经重新合规一处,成了完整的幽都,但最壮观的还是倒悬海上的那座酆都罗山了。
自打刘景浊登天成神之后,左春树便到了酆都罗山,闭死关。毕竟连赵长生那小子都成了大罗金仙,他这个曾经的年轻一代第一人,有些名不符实了。
今日二月二,左春树总算是出关了。
他沿着那条黄泉路往下走着,沿途各级无常与牛头马面,都要恭恭敬敬喊上一声阎君。
直到黄泉路尽头,有个只有他与幽都之主进得去的门。 🅼.𝓥𝙊𝔻𝙏𝕎.𝙇𝙖
站在门前沉思良久,他最终还是换上了一身暗红官服,肉身成了白骨,迈步过门。
别说什么门那边,是真正意义上的苦海,自然无涯。
不远处有数条小型明船,在一趟一趟从天涯折返。
小船靠人摆渡,摆渡者都是船夫打扮,但衣裳是黑色,且个个都戴着斗笠。
站在海上,左春树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赵思思一个瞬身出现在左春树身边,淡淡然一句“你也瞧见了。”
左春树张了张嘴,还是有些不敢置信,沉默许久之后,猛地灌下一口酒,这才说道“当年把地府与酆都罗山分开,就是为了藏下这个?刘景浊知道吗?”
赵思思笑道“这些个船,一次出去最短十年最长百年,万年光景也不够拉回来多少人,二伯是不知道的,要是知道,就不会那么果决地登天而去了。你曾是阎君,也是真神,你应该知道,所谓魂飞魄散,不是真正的魂魄散去,只是这方天地没有了。不管是什么,不会无缘无故地消失,只会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不过其中会有消耗而已。”
左春树深吸一口气,呢喃道“所以这方苦海,是为了减缓甚至杜绝那种消耗而建成的?”
赵思思点头道“是,记得那个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僧人吗?他其实算是成佛了,因为他,化成了这处地方。”
左春树看向一个高大赤脚女子的虚影,没忍住问道“为什么他们都可以?”
赵思思呢喃道“你应该明白,只要我们不转世,我们即便不存在了,也没有灭亡,只是需要一副躯壳罢了。”
看着那晃晃荡荡往返的船只,左春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这盘棋……下得太大了,到底谁是那个操盘人?刘顾舟?许经由?”
纵观万古,障眼法层出不穷,骗过了一双又一双眼睛……甚至连某些人自己都骗过了吧?
赵思思苦涩一笑,呢喃道“哪里有真正的操盘手?只是有人划出一条汹涌河道,你我都是筑堤人罢了。”
左春树皱了皱眉头,沉声问道“可是……即便如此,又有什么用?斩得了过河卒子,却碎不了棋盘啊!”
赵思思一笑,问道“还不明白吗?将来他们出去,不是为了杀谁拦谁,而是赌一个破镜重圆。”
破镜重圆?
左春树猛地皱起眉头,沉声道“是不是玩儿的太大了?赌得起吗?”
赵思思淡淡然一句“咱们又有什么可失去的了?”
这话……倒也是啊!咱们又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左春树却忽然拿出一枚药丸子,皱眉道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1076章 鱼窍峡里(2/2)
不起来,只是知道这葫芦决计是他曾经动过的,故而有那混沌气息存在。
触生故作诧异“什么?有地方找?”
白小豆淡淡然一笑,“还不止一处。”
…………
那处人间最大的洞天,如今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之中。
人在络绎不绝往进运送,山石树木也在不断往进送着。
九洲各大王朝的战船,如今都在一趟一趟将人往中土运送,一共九个入口,一洲各有一处入口。
中土的入口,便在终南山下。
进去之后,首先瞧见的就是比山还要高出去不少的木甲,那些个被人操控的巨大存在,有的在搬山有的在造河。其次瞧见的,便是一趟又一趟运送土壤的大船。
船将土倒下,木甲会紧随其后将其摊开,再撒上种子。 𝙢.𝙫𝕆🄳🆃𝙒.🄻𝙖
当然不会一直有木甲帮着他们种地,只是初来乍到,得让人先有个住的地方,有口饭吃。
中土这边,率先进去的,是一群读书人。
他们会被打散,分到各处村落,成为一个个教书先生。
读书人之后,便是种田的好手。
有个老人带着孙儿孙女儿落地,有人为他们引路。
独门独院,上房三间东西各三间,共计九间房,柴房与厨房大厅除外,还有六间能住人的屋子。院子外面,甚至还有牛棚,甚至连牛都备好了!
老者进门瞅了一眼,不禁一叹“这……真是避难的地方?这比我原来住的地方还要宽敞啊!”
方才来时看过了,去往田间的路,都能通马车,田垄之间也有能推独轮车的小道。
老人呢喃道“将来若是割麦子,就可以用独轮车拉到大路上,再用牛车往家里拉了,再不用一趟一趟地背了。”
孩子哪里懂这些,反而问道“爷爷,爹娘呢?他们什么时候来?”
老者一时语噎,不知如何答复。
想来想去,他拍了拍孙儿跟孙女的头,呢喃道“你们的爹娘,是要做大事的人。”
其实这个爷爷,并不是亲爷爷,孩子的爹娘,都是炼气士。
有许多刚刚生下孩子的炼气士,都不愿让孩子留在外面,好在是如今一批又一批,只要时间够,绝大多数人就都有地方去。
各处避难之地,没有人挤人的,都是独门独院。
人总会繁衍生息,一处院子即便挤得下三家人,耕种的地却不够分,养活不了这么多人的。
总不能只把人带进来,美其名曰避难,其实却是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乱世之中的确人心鬼魅,但那些个掌权者,无能为力之时,权利金钱都不重要了,反正都得死,倒不如多留下一下薪火,起码……起码也在避难之地,留下个美名吧?
那个王朝的皇帝都清楚,避难之地的那些个读书人,一定会编撰史书的。
我是个昏君,但史书最后给我一个为天下百姓求活路的名声,又何乐而不为呢?
退一万步,我不做,我立马会死,换个人做,我为何不做?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