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魏贵婿 > 第二百六十四章 庙堂新贵

第二百六十四章 庙堂新贵

   第二百六十四章 庙堂新贵(1/2)

站在皇帝的角度,想要掌控朝堂,想要执掌天下,就必须要巩固皇权,毕竟皇权不稳,谈其他都是扯淡。

然而想确保社稷安稳,天下平稳,就必须重用文臣,毕竟皇帝再强,也不可能说事事皆能兼顾,倘若皇帝什么事都能兼顾,那还要文臣干什么?

这也导致皇权与臣权,即是依附关系,又是对立关系,在日常的运转中,难免会在一些事情上碰撞。

“这些都是臣在巡察京营时,看见一些情况,在心里生出的想法。”面对魏帝赵元启的询问,萧景云神情自若道“当然这些想法还不成熟,臣觉得有不少地方,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涉及到廉政之谈的构想,萧景云在心里想了很久。

魏帝赵元启想推行新政,但是需要兼顾的层面很多,这导致新政效率一直受到掣肘。

倘若他能帮着解决这一问题,这在魏帝赵元启心中的地位,必然会无形中拔高很多。

廉政之谈是什么? m.✪v❈odt✺✼w.l✪a

那就是一把利器!

不同于西厂这类特务组织,是由内廷太监群体执掌,在外朝文官群体中,其实排斥和厌恶者很多。

即便魏帝赵元启想用西厂做些事情,也是需要考虑影响的,毕竟有些事情,不是做了以后,就能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

皇权与臣权之争,向来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就像此次奉诏巡察京营结束,萧景云向御前呈递不少奏疏,魏帝赵元启甚是震怒,让西厂逮捕一批低品阶的京营将校,尽管有敲山震虎的意思,可恰恰是西厂的出动,也导致某些群体想的很多。

可如果说在外朝这边,存在一个类似西厂的衙署,然在其中当差的群体,却都是正经八百的文官,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萧卿先下去吧。”

沉默许久的赵元启,摆手说道“朕有些乏了,魏伴伴,你送萧卿出宫吧。”

“臣遵旨。”

“奴婢遵旨。”

萧景云相信一点,自己想表达的内在含义,魏帝赵元启绝对洞察到了。

离开乾清宫,萧景云的心情放松不少。

如果天子能采纳他的建议,那今后的朝局势必会变,最重要的一点,涉及到新政的事宜,他就能参与其中。

想要在大魏庙堂站稳脚跟,就要紧跟主旋律,现阶段的大魏,主旋律就是推行新政,就算魏帝赵元启上了岁数,可当家做主的依旧是他。

“萧诗仙,你为何要向皇爷进谏廉政之谈?”

本在思索的萧景云,听到魏朝 忠的声音,回归到现实中。

彼时的魏朝忠,神情自若的走在靠前处,处在内廷之中,一言一行都要谨慎,谁都不清楚在看不见的地方,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你。

“出于现实考虑。”

萧景云沉吟刹那,朝乾清门方向走着,语气平静道“魏督公,过犹不及的道理,你应该是清楚的。

西厂是好,可盯着西厂的人太多。

特别是朝堂之上,或许萧某说的这些话,可能会威胁到西厂的利益,可魏督公也要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魏朝忠沉默了。

的确。

别看西厂的权势很大,可他的内心深处,却没有一刻是安定的。

在乾清宫的时候,魏朝忠听完萧景云的话,内心生出些许怒意,觉得萧景云是想侵夺西厂的利益。

然而听完萧景云这番话,魏朝忠的态度却改变了。

倘若在外朝这边,真出现一个类似西厂的衙署,或许会叫西厂的权势受到损失,可是有些事情却能摆脱威胁。

有些事情提醒到这里,就足够了。

魏朝忠没有再多问其他,萧景云也没再解释其他。

离开内廷,萧景云也没有回御史台,而是回府上继续休病假。

此后数日,一切都很平静。

似乎萧景云奉诏巡察京营一事,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然而,等到萧景云休完病假,去御史台上值的那天。

“这是出什么事情了?内廷太监为何来御史台了?”

“不清楚啊,好像是直奔总宪去的。”

“难道总宪要高升了吗?”

“来的人,好像是魏朝忠吧?”

“是他,说起来,为何没见到梁栋呢?”

在御史台衙署,不少走动的官吏,瞧见一支内廷队伍,直奔御史大夫张越所在,都跟着议论起来。

“恪之,你这个察御史做的不错。”

彼时在京畿监察御史衙署,萧景云翻阅着案牍,对站着的顾之栋说道“金陵乃是国朝根本所在,秩序安稳是首要,巡城御史倘若不能履行职责,做好自己的份



   第二百六十四章 庙堂新贵(2/2)

内事,那秩序安稳就成了空谈。”

“这都是道宪大人教导的好。”

顾之栋忙作揖行礼道“下官不过是做了份内事,察御史一职,倘若不是道宪大人上疏请设,恐下官也……”

“这些奉承之言就不要说了。”

萧景云笑着摆手道“本官可是记得恪之并非这种人,做好自己的事情,要比嘴上说得好要强。”

“下官定谨记于心。”

顾之栋当即应道。

别看萧景云在府休沐,近期没有来御史台上值,然在京畿监察御史这个衙署,却没有人敢挑衅他的权威。

官场是讲究规矩的。 ✴✳❂m.v❇odtw.✥la

眼下萧景云风头正盛,或许有些人的心里,很想算计或掣肘萧景云,但是在京畿监察御史这个衙署,却没人敢这样做。

“萧道宪,请您即刻去总宪处。”

在顾之栋准备离开之际,察院所辖主簿陈河,匆匆走进公事房,向萧景云作揖行礼,“天子有旨意颁布,左宪、右宪他们皆已去总宪处。”

嗯?

顾之栋疑惑的看向陈河,然萧景云却露出淡淡笑意。

该来的,终究要来。

看起来天子是有决断了。

想到这里的萧景云,撩袍起身,与陈河一起朝御史大夫张越所在赶去。

眼下的御史台热闹极了。

内廷太监要宣读天子旨意,把两位御史中丞都喊去,很多人都在揣摩,要宣读的旨意到底是什么。

这种情况,使得台院、殿院、察院不少在衙值守的官员,都赶去总宪处,毕竟两位御史中丞都去了。

似这样的一种态势,很少在御史台发生。

魏朝忠手持拂尘,静静的站在总宪处前,彼时御史大夫张越,御史中丞武梁、柳夔和皆已站好,身后跟着不少官员。

不过魏朝忠并不急着宣召。

知道萧景云赶来总宪处,魏朝忠嘴角露出淡淡笑意,见萧景云站在自己的位置,魏朝忠有了动作。

“陛下有旨。”

“臣等……”

随着魏朝忠讲明来意,以张越为首的御史台众官,纷纷理了理官袍,行跪拜之礼,准备恭听上谕。

在这种形势下,魏朝忠捧起一封圣旨,朗声宣读起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知御史台……”

中旨?!

听到这里的众人,不少脸色微变。

圣旨是有明确分属的,想区分很简单,制、诏、诰、敕等类,其形制、质地、颜色与使用的范围各有不同。

上谕是其中的一种,也称谕旨,俗称圣旨,是用来发布日常政令的文书。

严格来说,谕和旨是有区别的。

谕,一般指皇帝特发的指示性命令

旨,是皇帝根据臣僚的请示而发的答复性意见。

魏帝赵元启颁布中旨,这是没有通过内阁,而是直接颁布的诏命,往往这一类都牵扯很多。

“……京畿监察御史,兼领翰林院修撰萧景云,于御前奏对之言,深得朕心,朕决意在御史台,特设廉院,萧景云奉诏巡察京营有功,今擢授御史中丞,兼领翰林院侍读学士,赐御前行走……”

“!!!”

魏朝忠的旨意还没有宣读完,张越、武梁、柳夔和等一众御史台官员,无不脸色微变,心里生出惊疑。

廉院?

御史中丞?

这怎么可能啊!

这不符合规矩啊!

对于绝大多数官员来讲,他们都没有想到这种事情。

从御史台创设以来,就只有台院,殿院,察院,分别负责不同职属,现在多了个廉院,这是干什么的?

而更叫众人震惊的还在后面,京畿监察御史衙署转隶到廉院直辖,金陵税关监督受廉院节制,这使得不少人的目光,此刻都聚焦在萧景云身上。

如果萧景云敢接这道中旨,那他在御史台的地位,就一跃成为最前列,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朝中的位置也大幅上升。

老皇帝到底是老皇帝啊。

此刻的萧景云,心里却暗暗感慨,知晓廉院的设立,倘若走流程的话,势必会遭到外朝的反对,特别是在内阁这边,只怕会扯皮和推诿。

所以才以中旨的形式,直接颁布旨意。

如果自己不接的话,那就是表里不一。

如果自己接下的话,那就会转移矛盾。

魏帝赵元启就是想用这种方式,看看自己是否有胆量是真的想做事。

“臣…京畿监察御史,兼领翰林院修撰,萧景云,领旨谢恩!”

在这种态势下,魏朝忠将旨意宣读完,萧景云想都没想,在无数道注视下,朗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