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
惊雷划破虚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金陵置身于雨幕下。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场暴雨并没有影响到他们。
特别是对参加殿试的贡士,他们呼朋唤友,他们肆意宣泄,过去背负的压力,让他们感受到窒息和惶恐。
现在他们上岸了。
哪怕还不知晓结果如何,可是他们需要发泄,参加科举所经历的心酸和磨难,唯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这世上没有什么感同身受。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雨下个不停。
集英殿的气氛略显凝重。
“本辅知道,此次参加恩科殿试的贡士众多,让诸位觉得压力很大。”
王太岳倚靠在太师椅上,环视殿内所聚众人,神情自若道“不过这绝非诸位能懈怠的理由,也绝非诸位能随意点评的理由,特召恩科一事,陛下是很重视的,相信诸位不会不清楚。
倘若我等敢出现任何纰漏,导致这场恩科殿试存在疏漏,那绝非面对陛下问责这般简单,更将面对天下读书人的质问!”
“次辅,下官不知您这般说是何意?”
翰林院侍读学士陈泰,双眼微眯,看向内阁次辅王太岳,“对于恩科殿试的每份策论文章,我等皆是出于公心所评,并非出于什么私心而乱评。
眼下殿试已过去两日,明日就要将筛选出的十篇最佳文章,呈递到御前,交由陛下圣裁决断,您这次……”
“真的是出于公心所评吗?”
王太岳眼神坚定 ,对陈泰朗声道“对本次恩科殿试的策论文章,本辅都逐一的看过,其中有一部分策论文章,明明立意清楚,论点独到,可是有些人却给予不公的点评,本辅觉得这不是什么正常的事情!”
集英殿内安静极了。
翰林院侍读学士陈泰、御史台御史大夫张越、礼部尚书周鸿儒、大理寺卿钱三栋、鸿胪寺少卿夏华明、礼部右侍郎关鹏、董承安、金脩傅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殿
特别是在殿试结束后,被钦定的一众读卷官,会组织提前定下的誊抄官吏,在严密的监视下,一字不差的誊抄考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避免有些人,借着糊名之事实,故意在考卷上做出些特殊标记。
在参加完殿试的一众贡士,开始肆无忌惮的宣泄内心压力时,负责评卷的一众读卷官,则接力承受起巨大压力。
大魏所设科举定下的每条章程,都是有着它存在的必要,毕竟在过去的科举中,皆是有着相应的漏洞。
誊抄完所有考卷后,原档则悉数造册留档,被钦定的读卷官,则拿着誊抄后的考卷进行轮阅点评,按着不同的点评标准,在卷面上留下标记,谁的卷面上画圈最多,那么名次就相应靠前。
这一过程就是在明确二甲、三甲名次。
等到这一轮点评结束,所有文章会按照初定名次排序,悉数移交到首席读卷官处,进行第二轮总核。
这一过程会经历两个分叉路。
一个是总核无异议,则选出最优的十篇策论文章呈递御前,按着名次排序,由魏帝进行圣裁,以明确三鼎甲人选,待圣裁明确下来,则会拆封去看谁得中状元、榜眼、探花。
一个是总核存异议,则由首席读卷官进行复议,期间所有读卷官可发表意见,讲明自己的理由,最终重新明确排序,而后进行接下来的环节。
显然时下的集英殿,正在经历总核存异议的过程。
这让所有人的心思都活泛起来。
点评恩科殿试的策论文章,是一件极其耗费心神的事情,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可在极短的时间,还要选定众多策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https://www.vodtw.la/book/11143/ 第一百八十二章 分歧(2/2)
文章,这是很让人崩溃的事情。
然而对于王太岳来讲,他的精力很旺盛,因为他清楚这次特召的恩科,背后究竟代表着什么含义!
所以他不希望任何一篇好文章旁落。
明明是有机会进二甲之列的,却被评了个三甲之姿,别看两者最终之差一个‘同’字,可今后的前程却是完全不同的。
二甲授赐进士出身。
三甲授赐同进士出身。
就是这个‘同’字,让很多人的一生,只能在地方兜兜转转,不可能位居庙堂,或在地方为封疆大吏。
“在这831份策论文章中,经过本辅的逐一阅卷,发现有71篇策论文章,是存在低估的情况。”
王太岳神情严肃,指着案牍上所摆考卷,环视殿内众人,“我等承蒙陛下信赖,被钦定为今岁恩科殿试的读卷官,对这些新科贡士而言,可谓是掌握着他们的生死命脉。
恰恰是这般,本辅绝愈发觉得压力很大,责任很大,倘若连公允都做不到,那如何能对得起天下的读书人?”
“既然次辅觉得存疑,那就进行复议吧。”
御史台御史大夫张越,瞥了眼其他几人,神情自若道“这些策论文章究竟是好,是坏,大家就各抒己见,进行一一的……”
“本官反对!”
礼部尚书周鸿儒此刻说道“明日就是呈递御前的期限,次辅选出这么多的考卷,要进行复议,这时间上根本就来不及,倘若耽搁了时辰,没有按制呈递御前的话,那无疑是不好的事情。”
“依着大宗伯之意,那就这般糊弄了事了?”
王太岳眉头微挑,看向周鸿儒说道“倘若是这样的话,那本辅觉得这次复议,就更有必要进行了!”
作为官场的一员,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利益,不管是谁,在官场上都并非是孑然一身的存在。
大魏庙堂上的权力之争
“诸位的担心,本辅清楚。”
王太岳站起身来,看向眼前众人,“倘若这次复议,耽搁了明日呈递御前,那本辅愿一力承担陛下责问。
这次复议,必须要进行。
谁要是反对的话,那现在就能离开集英殿,前去御前叩见陛下,言明本辅独断专行之事。”
王太岳想做事。
仅仅是过去经历的那些,就叫王太岳明白一个道理,想要推行新政,以扫清大魏的弊政和顽疾,就必须聚拢一批新官员才行。
恰恰是现在的官场太复杂,使得很多事情想要做起来,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般简单。
面对王太岳的强势,翰林院侍读学士陈泰、御史台御史大夫张越、礼部尚书周鸿儒、大理寺卿钱三栋、鸿胪寺少卿夏华明、礼部右侍郎关鹏、董承安、金脩傅他们,内心生出复杂的情绪。
现在的大魏庙堂上,很多人都知道重新崛起的王太岳,是想推行新政的,且已经开始在做了,最重要的一点,是得到了魏帝的背后支持。
这也使得很多事情,都在暗中悄然进行着。
“既然大家没有话说,那就开始吧。”
王太岳撩了撩袍袖,环视殿内众人,朗声道“时间紧迫,要是连夜进行复议,是能确保此事妥善解决的,就先从第一篇策论文章来说。
本辅不知道,诸位是如何进行点评的。
此篇以独到的眼界分析先前海事之争议,言明开设海港,筹设造船产业,明确海关等,论点之独到,就算是本辅看后,都觉得十分新奇,为何上上仅有两个?剩下的全是中上,中下等评?难道就因为立意过于新颖,不符合过去的观念,就……”
集英殿内的争论开始了,在殿外负责值守戒备的禁军将士,听到殿内传来的激烈争论,这让他们心底都觉得诧异。
https://www.vodtw.la/book/1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