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重生后万人嫌她不干了 > 第173章 流言四起

第173章 流言四起

自夜九城离开徽州之后,不消几日徽州便灾疫不穷,以至于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而消息一经传回,又偏遭地动,震碎了殿前梁柱,一时祸端四起,怨声不绝。

在那日盘龙柱裂开之后,京都坊间皆是传闻太子赈灾不力,德不配位,大盛之国却遭此劫难,定然是储君失德,不得不废黜。

市井妇孺们不谙世事,却是惯会长舌污蔑,流言便是一传十十传百。

霎时间,废太子的消息不胫而走,愈演愈烈。

朝堂,金銮殿上。

早在谣言兴起之时,夜九城便让寒彻在暗中调查过,果然其中离不开他那位好母后的暗中推波助澜,乘着他这般势微,便上赶着赶紧踩上两脚。

虽说早有预料,但却依旧不得不嗤笑她目光短浅。

而此刻大殿之上,也确实如唐雪凝所预料的那样,夜九城并不好过。

玉楼金殿内,朝臣云集,皆是各执一词,言之凿凿争锋相对。

果然,皇上前脚刚坐上殿中龙椅,自诩忠臣的继后一派——孙侍郎,便第一个开始发难。

“皇上,臣有本启奏!”

“徽州疫病时至今日,派去支援的人快马传来的急讯上所说:徽州等接连在十几处乡县又发现急症。据随行医师所说,很可能是病症未除便匆匆停药,这才致使引发急症,再加上症状来的快急得不到医治,且有大批百姓死去,这才导致疫病蔓延愈演愈烈。”

“如此,微臣不得不斗胆以下犯上,试问太子在徽州之时,是如何处理的疫症?”

一番话说下来,口口声声说的是忧国忧民,可字里行间却全是控诉夜九城的意味。

随后接连几个开口的大臣,全是继后一派,无一不是控诉夜九城的。

“太子此番做法实在有损朝廷脸面,臣以为应该尽早处置,好还徽州一个说法!”

又一个大臣开了口,话里话外,无非都是在暗示皇上,让他尽早处置太子。

皇上坐于大殿之上,一只手撑着额头,眸中神色晦暗不明。

听到此处,夜九城不禁有些想笑。

这帮伪君子的一言一语,到底是为了给徽州讨个说法,还是只为了拉他下马?

“臣以为,此番可由孙侍郎前去赈灾,至于太子——还请皇上妥善处理!”

“臣翻看了太子曾交给皇上的赈灾实录,太子还擅自使用无名医士的汤药方子作防疫之效,实在不合规矩,请皇上彻查此事。”

实在是墙倒众人推,曾经上赶着讨好的嘴脸,如今一个个唯恐避之不及。

紧接着就见二皇子夜瑛月,像是捏住了夜九城什么把柄一般,得意的朝他撇了几眼。

随后夜瑛月大踏步上前走出队列,向上首的皇上一拱手道。

“父皇,儿臣听闻,大皇兄曾在赈灾时书写过万民书,虽说是以鼓励病人,可里面竟还写了亲人离世后不允许送葬,这……实在有违人伦啊!”

凡是知晓灾情的,都知晓夜九城本意并非他所言这般,而是劝告百姓不要聚集,以此来防止疫病传播。

然而在夜瑛 月的口中,却是被颠倒了是非黑白。

夜九城望着迫不及待就想将他踩入尘埃里的一众人,心里冷哼了一声。

曾经在他治理好徽州灾患回朝之时,这满朝文武皆是大肆称赞他的治理有方,是国之栋梁。

而如今这国之栋梁,好似随着那盘龙金柱的裂纹一般不复往昔,全变成了口诛笔伐的罪状。

皇上只觉得一阵头疼。

“太子,你可有什么话要说?”

夜九城没心思舌战群儒,闻言上前,对上首之人拱手一拜,谦卑道。

“儿臣自知是自己的疏忽,愿意接受一切处罚。”

听见他的话,皇上点点头,沉思片刻,方重新开了口。

“众爱卿所言,朕自会好好斟酌。”

此言一出,刚蹦跶的最欢快的几个朝臣们,眼底当即漏出了欣喜的神色。

而这神情落在皇上眼中,却是让他眸中的暗芒又深了几分。

他如何不知这群朝臣们的想法,而他又何尝不明白,此事其实夜九城并没有那么大的过错。

但悠悠众口难堵,徽州疫、情之事到底是与太子脱不开干系,他只得找个台阶,方能放他从上头下来。

“太子在徽州确有疏忽,此事已经是板上钉钉,着令其即日起于东宫反思其过,无召不得进宫。”

一番话下来,也算是给大臣们一个交待,给天下人一个交待。

“是,儿臣领命。”

得了令的夜九城,倒是不痛不痒,反叫他乐得清闲。

这朝堂上的事,波诡云谲,如泥潭一般,一旦走进就深陷其中。

而如今倒好,做个自在闲人,也好过与一群一叶障目的佞臣共处一室。

待下了朝,夜九城反而没有不悦,反倒高兴的哼着小曲儿,离开了皇宫。

此时,松柏学院。

在知晓流言后的唐雪凝,便一直担忧着小药人的情况,而她大概也猜到朝堂上的情形。

在得知夜九城只是被勒令无召不得进宫后,她心中的那块大石头,这才算落下来。

而这厢下了朝的夜九城,也正往松柏书院而来。

在寒彻那得了消息,她家小神医正在松柏学院的品茗居内,便抬脚快步而去。

待夜九城到达品茗居时,就见到唐雪凝正倚在窗边,视线看着街边人来人往。

这一场景,不由让他觉得内心十分平静。

之前在朝堂上的那些不快,在此时此地全都抛却脑后,只剩下他们二人。

他推门而入,坐在了唐雪凝的对面,而后者亦是知晓他会来一般,毫不意外的抬手倒了杯茶水,而后推给他。

二人对坐品茗,平淡恬静。

片刻后,唐雪凝率先开了口。

“今日朝堂之事我也听说了,如今京内流言四起,你且放宽心,皇上这般处置也是为了你好。”

她明明似乎有许多宽慰关心的话,想说于夜九城听,可不知怎的如今一开口,便是搜肠刮肚也说不出一分,全是变成了这般生硬的客套。


自夜九城离开徽州之后,不消几日徽州便灾疫不穷,以至于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而消息一经传回,又偏遭地动,震碎了殿前梁柱,一时祸端四起,怨声不绝。

在那日盘龙柱裂开之后,京都坊间皆是传闻太子赈灾不力,德不配位,大盛之国却遭此劫难,定然是储君失德,不得不废黜。

市井妇孺们不谙世事,却是惯会长舌污蔑,流言便是一传十十传百。

霎时间,废太子的消息不胫而走,愈演愈烈。

朝堂,金銮殿上。

早在谣言兴起之时,夜九城便让寒彻在暗中调查过,果然其中离不开他那位好母后的暗中推波助澜,乘着他这般势微,便上赶着赶紧踩上两脚。

虽说早有预料,但却依旧不得不嗤笑她目光短浅。

而此刻大殿之上,也确实如唐雪凝所预料的那样,夜九城并不好过。

玉楼金殿内,朝臣云集,皆是各执一词,言之凿凿争锋相对。

果然,皇上前脚刚坐上殿中龙椅,自诩忠臣的继后一派——孙侍郎,便第一个开始发难。

“皇上,臣有本启奏!”

“徽州疫病时至今日,派去支援的人快马传来的急讯上所说:徽州等接连在十几处乡县又发现急症。据随行医师所说,很可能是病症未除便匆匆停药,这才致使引发急症,再加上症状来的快急得不到医治,且有大批百姓死去,这才导致疫病蔓延愈演愈烈。”

“如此,微臣不得不斗胆以下犯上,试问太子在徽州之时,是如何处理的疫症?”

一番话说下来,口口声声说的是忧国忧民,可字里行间却全是控诉夜九城的意味。

随后接连几个开口的大臣,全是继后一派,无一不是控诉夜九城的。

“太子此番做法实在有损朝廷脸面,臣以为应该尽早处置,好还徽州一个说法!”

又一个大臣开了口,话里话外,无非都是在暗示皇上,让他尽早处置太子。

皇上坐于大殿之上,一只手撑着额头,眸中神色晦暗不明。

听到此处,夜九城不禁有些想笑。

这帮伪君子的一言一语,到底是为了给徽州讨个说法,还是只为了拉他下马?

“臣以为,此番可由孙侍郎前去赈灾,至于太子——还请皇上妥善处理!”

“臣翻看了太子曾交给皇上的赈灾实录,太子还擅自使用无名医士的汤药方子作防疫之效,实在不合规矩,请皇上彻查此事。”

实在是墙倒众人推,曾经上赶着讨好的嘴脸,如今一个个唯恐避之不及。

紧接着就见二皇子夜瑛月,像是捏住了夜九城什么把柄一般,得意的朝他撇了几眼。

随后夜瑛月大踏步上前走出队列,向上首的皇上一拱手道。

“父皇,儿臣听闻,大皇兄曾在赈灾时书写过万民书,虽说是以鼓励病人,可里面竟还写了亲人离世后不允许送葬,这……实在有违人伦啊!”

凡是知晓灾情的,都知晓夜九城本意并非他所言这般,而是劝告百姓不要聚集,以此来防止疫病传播。

然而在夜瑛 月的口中,却是被颠倒了是非黑白。

夜九城望着迫不及待就想将他踩入尘埃里的一众人,心里冷哼了一声。

曾经在他治理好徽州灾患回朝之时,这满朝文武皆是大肆称赞他的治理有方,是国之栋梁。

而如今这国之栋梁,好似随着那盘龙金柱的裂纹一般不复往昔,全变成了口诛笔伐的罪状。

皇上只觉得一阵头疼。

“太子,你可有什么话要说?”

夜九城没心思舌战群儒,闻言上前,对上首之人拱手一拜,谦卑道。

“儿臣自知是自己的疏忽,愿意接受一切处罚。”

听见他的话,皇上点点头,沉思片刻,方重新开了口。

“众爱卿所言,朕自会好好斟酌。”

此言一出,刚蹦跶的最欢快的几个朝臣们,眼底当即漏出了欣喜的神色。

而这神情落在皇上眼中,却是让他眸中的暗芒又深了几分。

他如何不知这群朝臣们的想法,而他又何尝不明白,此事其实夜九城并没有那么大的过错。

但悠悠众口难堵,徽州疫、情之事到底是与太子脱不开干系,他只得找个台阶,方能放他从上头下来。

“太子在徽州确有疏忽,此事已经是板上钉钉,着令其即日起于东宫反思其过,无召不得进宫。”

一番话下来,也算是给大臣们一个交待,给天下人一个交待。

“是,儿臣领命。”

得了令的夜九城,倒是不痛不痒,反叫他乐得清闲。

这朝堂上的事,波诡云谲,如泥潭一般,一旦走进就深陷其中。

而如今倒好,做个自在闲人,也好过与一群一叶障目的佞臣共处一室。

待下了朝,夜九城反而没有不悦,反倒高兴的哼着小曲儿,离开了皇宫。

此时,松柏学院。

在知晓流言后的唐雪凝,便一直担忧着小药人的情况,而她大概也猜到朝堂上的情形。

在得知夜九城只是被勒令无召不得进宫后,她心中的那块大石头,这才算落下来。

而这厢下了朝的夜九城,也正往松柏书院而来。

在寒彻那得了消息,她家小神医正在松柏学院的品茗居内,便抬脚快步而去。

待夜九城到达品茗居时,就见到唐雪凝正倚在窗边,视线看着街边人来人往。

这一场景,不由让他觉得内心十分平静。

之前在朝堂上的那些不快,在此时此地全都抛却脑后,只剩下他们二人。

他推门而入,坐在了唐雪凝的对面,而后者亦是知晓他会来一般,毫不意外的抬手倒了杯茶水,而后推给他。

二人对坐品茗,平淡恬静。

片刻后,唐雪凝率先开了口。

“今日朝堂之事我也听说了,如今京内流言四起,你且放宽心,皇上这般处置也是为了你好。”

她明明似乎有许多宽慰关心的话,想说于夜九城听,可不知怎的如今一开口,便是搜肠刮肚也说不出一分,全是变成了这般生硬的客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