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特大消息,尤其是参加会试的老爷们都注意了,大明日报刊印了会试的新规定了!”
……
报童们抱着一大摞子大明日报边走边拿着报纸挥着这、吆喝着。
听说是会试新规,参加会试的学子们哪里还能忍的住,纷纷围了上去。
只是片刻的功夫,众学子们都懵了,随即议论声冲天而起。
“知道人多,但没有想到竟然会有一万三千余人,这应该是自科举以来会试人数最多的一次吧,按照历年录取在两百五十到三百人之间,这差不多得六十取一吧!”
“人多也没事,如此多的人参加会试,应该会录取的多一些吧!”
“多肯定会多,但也有限,毕竟朝廷新规候补不得超过三年,现在大明虽然还缺官员,但缺不了这么多!”
“本以为朝廷整顿吏治,急缺官员,新朝第一次会试会录取多一些,但现在看来,算是陪跑了!” 𝙢.𝕍🅾𝓓𝙩𝙒.𝓛𝓐
“趁着这个机会,打听一下哪些学子有希望,现在结交一番,以后也能混口饭吃。”
“你们再看看,今年的会试改了评卷方式,采用分数制,和崇祯元年的武科是一样的。”
“还有,你们看看,今年会试录取废除了洪熙元年定取士之额,南北四六分的诏令,整个大明统一录取,不分南北地域了。”
“这、这……这是打破祖制了,满朝官员就没有反对的吗?”
“反对什么?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为什么要反对,以往对评卷和排名都在主考官、同考官手中决定,主观因素太强了。
现在是分高分低一目了然,哪里还用的着争论!”
“就是,如此就杜绝了走后门、拉关系的可能性,因为评分标准就在那里,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哪怕是主考官也没法改!”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1126章 会试新规,崇祯亲自出题(2/2)
是锦衣卫调查过的清白、刚正不阿之人。
崇祯本意是让孙承宗、袁可立二人担任,但一个去了济南坐镇,一个要统筹政务,实在是没空。
听完了礼部尚书刘宗周对会试的安排以及进度之后,崇祯沉声道:“诸位,会试还有三天,召诸位来除了去听听你们对会试的安排外,还有就是为了试卷的问题!
各部院上呈的试题多大三百余道,朕粗略看过一些,看的出来都用心了, 𝕄.𝙑𝕆𝔻🅃𝓦.𝕃𝘼
可太多了,朕也难以取舍,所以朕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崇祯说完,朝着王承恩招了招手,两个小太监各自抱着一个箱子进了文华殿。
“左边箱子里是四书,右边箱子里五经,你们抽出抽出七道,就是第一场的试题了,有问题吗?”
众人齐齐的摇头。
会试三场,第一场考经问五条,考生需做三篇四书文,四篇五经文。
永乐时颁布《四书五经大全》,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统编教材以及科举头场的标准答案。
这是最基础的考试,若是连标准答案都答不对或者答不上来,那后面的也不用考了,所以,是哪几道题也就无所谓了。
只是商量了片刻的功夫,走出七人,依次抽出一个纸球,交给了王承恩。
“这七道题,朕会让大明日报馆印刷,开考前半个时辰送到贡院,都散了吧!”
众人行礼后离去。
待众人离去后,崇祯背负双手在大殿内缓缓的走动着。
会试三场,第一场考四书五经的经义掌握情况,这是基础,看看考生是否博学。
第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