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赵高的第二封书信,飞至咸阳。
他的信中具说河西走廊的凶险。
完全就是一副保守派嘴脸,并谏言嬴政,此事需得从长计议,同时赵高的人,已经在回奔咸阳途中。
毕竟他已经打听出想要的消息,并且嬴政在上次收到书信后,已经下达命令,让赵高回来。
章邯都准备出发了,赵高那会儿还无具体消息传回,再让他在那边待下去也是无益。 m.linshuge.com
赵高怎么知道,这时候章邯的队伍已经出发。
直到快回来的途中,才得知此事。
他当即拦住了章邯。
“章邯大人此次出使,前路凶险异常,只凭您带着百人队伍,恐难胜任,不如听我一言,在此等候一时,或许待我回得咸阳后,大王就会改变主意。”
章邯冷笑。
“多谢赵大人好意。”
“但是章邯领了王命,在没有收到新命令前,只有前进一途。”
“赵大人请了。”
章邯对赵高没有半分客气,这让赵高碰了一鼻子灰。
对于赵高,章邯可没有必要惧怕。
别看赵高的职务,相当于嬴政身边的贴身秘书,章邯这个少府一职,又何尝不是嬴政身边的人。
其他百官忌惮赵高,章邯却全无这必要。
因为两人都是嬴政身边走动的人,章邯对于赵高的了解,比其他百官更多一些。
在章邯眼中,赵高这个阉臣生得一付反骨。只会在嬴政面前献媚与搬弄是非。
一边转身离开,章邯轻哼一声。
“赵大人半路阻我前行,我只当没有听见,就不与陛下言说了。”
“望赵大人,好自为之!”
章邯如此冷语冷语,气得赵高差点当场吐血。
他彻底记恨上了章邯。
赵高甩手离开,急奔咸阳方向。
无论如何,他都要劝说嬴政收回成命,那时候章邯中途折返,他必好好对其进行羞辱。
嬴政此时立于城头,老远就看到赵高的队伍,看到办事不利的赵高,嬴政就气不打一处来。
“他还真是有脸回来!”
赵高一边急奔皇宫,却看到嬴政站在城头,当即加快脚步。
“陛下,臣回来了。”
“回来便回来,你高喊什么?朕的眼睛没瞎。”
赵高当即听出话头不对。
“老奴知错,不该在皇宫禁地喧哗。”
赵高快步到了嬴政面前,跪倒见驾。
“老奴启奏陛下,适才归来途中看到章邯大人。”
“老奴斗胆,请大王收回成命。此去凶险异常,老奴实恐章邯大人途中遭遇意外。”
嬴政听后当即怒瞪赵高。
“你闭嘴。”
“请注意言行!”
赵高当时闭嘴,不知道又错在何处。
而随着赵高归来,一些负面的言论,再次甚嚣尘上。
而保守派当中的姚贾,正与赵高不谋而合。
姚贾和李信并不一样,李信经此一事,他是彻底心服口服,完全没有任何反对的意思,毕竟他只是就事论事,站在战略角度去想问题,但是姚贾这人,完全就是为了标新立异。或者说为了刷存在感。
毕竟天下平定,对于姚贾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种人,越来越不需要他的存在。
他如果不弄出一些动静,又怎么证明他的存在。
姚贾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人。
他成为保守派,却是为了证明自己。
因为赵高是从河西走廊归来,有他现身说法,一时间又有不少大臣,重新站回保守派的行列。 m.linshuge.com
此时,他们都在等着章邯半路折回。
之所以如此,只因为章邯这个人,有他自己的一些小毛病。
比如他只一心干好自己本职,打点好皇室后勤工作,很少与其他大臣走动,又因为不喜赵高的一些行为,甚至对赵高也敬而远之,尽理不与之发生交集。
这不可避免地,引来一些大臣对他的猜忌。
加之此时赵高和姚贾一番暗中操作,保守派势力,竟又开始有些拧成一根绳的态势,大家都在等着看章邯的笑话。
赵高和姚贾和二人,甚至想好,即便此番章邯顺利出使成功,这条丝绸建立起来,一样有机会整章邯。
赵高那日也是听得许彻的言论,他深知一旦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除了大秦方面主动走出去以外,西域各国的人,也会被请进来。
“姚大人可有想过,入我大秦的外邦之人,只要稍有行为不检,就皆是这章邯之罪。”
“毕竟陛下怎么可能有错?”
姚贾听后大笑。
“赵大人妙计。”
“这些外邦之人,未经开化,他们入我大秦,又如何肯奉我大秦律法。”
“章邯明明持了不同意见,如今却又出尔反尔,此人着实可恶。”
章邯竟不知,此番他奉命出使,在赵高和姚贾为首的保守派眼中,他的行为,竟被视为叛徒之举,这帽子被扣得属实
……
皇宫,偏殿。
嬴政叫过李斯。
“朕听说,最近大臣当中,又有保守派的声音响起。”
李斯点头。
“是,臣亦听说此事。”
“不知陛下,您要如何处理此事。”
嬴政微笑。
“无需理会,对于这些顽固不化者,朕只想用事实证明一切。”
“这些数目寸光者,又岂知许先生深意。”
李斯闻言一奇。
“许先生指点大秦开拓丝绸之路,另有深意?”
“当然。”
嬴政微微点头,随后继续。
“你可有想过,当初我大秦被分封于西北边陲,备受西域各国袭扰,但是却屡屡西进无果。只好奋发图强,力图东进。”
听了这些,李斯恍然大悟。
“许先生果然是当世活神仙。”
“原来此举竟意在为我大秦西进扫清障碍。”
嬴政颔首。
“不错,所以此时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又如何能阻碍朕之决心?”
李斯听后,连声称善。
……
河西走廊,乌孙国控制的沿线。
章邯一行,终于进入乌孙国所控制的区域。
一直以来,乌孙国都奉行一个原则,过往客商,凡往大秦方向的,只要能说西域各国言语者,一律放行,但是对于返回人员,必要严加盘查。
而在乌孙国众人眼中,这些西域胡商,只有往大秦出发之人,就从未有见过回来的,人人都在传说,这是一条有去无回之路。
https://www.vodtw.la/book/7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