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作为大明王朝的留都,其实先前这两京制度遭到了很多朝臣非议。
其中叫的最欢的那批人,正是江南士绅缙绅。
起初大明王朝定鼎于南京,近水楼台先得月,江南士绅通过霸榜科举,一跃成了江南缙绅,一度掌握了朝堂话语权。
比如永乐年间,永乐皇帝设立内阁初期,七位内阁学士中就有五人是江西缙绅,朝堂之上的南方官员一度超过了一大半。
这也是为何,当年朱棣决心迁都北京,朱高煦也鼎力支持的原因之一。
没办法,朝堂政局讲究一个平衡,不能成为某一派系或者说某一人的一言堂! 🄼.𝙫🅾𝘿𝙩𝙒.𝙇𝙖
帝王心术,就是平衡之道,比如文武平衡,比如南北平衡,一旦哪一方失衡,就会酿出大祸来。
当年即便是言出法随的太祖高皇帝,洪武年间也爆发了一场南北榜案的惊天丑闻!
大明迁都北京之后,政治中心自然转移,但南京毕竟是昔年的国都,所以留下了一套中央班子,七部尚书、还有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北京相同。
朱高煦即位之初,就通过颁诏的形式,确定了北京的正都位置和南京的留都位置。
从此北京各衙署去“行在”二字,南京各衙署加“南京”二字,意味着明朝两京制度的最终确立。
而南京的中央机构主要管理是南直隶的相应事务,也不能说没有实权,但相比于北京,肯定是远远不如。
正因为如此,所以南京各衙门多为虚职,很是清闲,任职官员被称之为“吏隐”。
所以到了明朝中后期,南京的中央机构实际上已经成为养老机构。还有就是党争失败的官员,往往看似是平级调动到南京,实则是贬到了南京。
但是现在还不同,南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每次出现验证,请不要使用无痕模式!
第869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2/2)
逝了,所以朱高煦就让张本接替了他的位置。
这位老臣干得还算不错,行事一板一眼,没有丝毫疏漏之处,就是突出一个“稳”字。
朱高煦先是设宴款待了这些南京官员一番,以宽慰他们留守功绩,等宴会结束之后,单独留下了张本和周忱二人谈话。
周忱倒是不以为意,皇帝陛下来了,肯定是要找他密谈的,不管是上海水师基地和海军学院,还是南直隶这些年工商业的发展,这都是皇帝陛下关心的问题。 𝕄.🆅𝕆🄳🆃𝕎.𝙇🄰
倒是张本有些受宠若惊,他年纪已经大了,能够做到南京兵部尚书这个位置,仕途已经算是到此为止了。
朱高煦留下张本的原因也很简单,他想听听这位四朝元老对近些时间内朝廷那些新政的看法。
鉴于上一次的科举改制一事,若非蹇义夏元吉去请动了老先生陈济开口,朱高煦只怕会犯下大错,所以从那之后,朱高煦就不敢随便开口下令了,凡是重大的改革项目,他都会召集一些三朝元老或者说四朝元老询问一下他们的意见,从而查漏补缺。
正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人家在大明官场里面摸爬滚打了一辈子,走过的路比朱高煦吃过的盐都多!
他们对大明官制的了解,以及对大明国情的了解,远远要超过朱高煦这位大明皇帝!
这可都是些人才宝藏啊!
眼下这张本,就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老尚书,朕就是想问问您,国朝这些新政,可有什么弊病?”
听到这话,张本一愣,随即露出了为难之色。
皇帝陛下这个问题,可真不好回答啊!
谁不知道现在朝廷推行的这些新政,基本上全都是出自眼前这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每次出现验证,请不要使用无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