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勤政殿内也同样点起了能够点起的所有的灯烛,宫里一侍候的太监或者宫女都没有,就只有皇帝本人和相国卫玉章而已。
灯火之中,原本就带着几分疲惫神色的皇帝,显得更加疲惫了,摇曳的灯火将橙黄色的暖色光打在皇帝的脸上,都掩盖不住他发挥的皮肤上显出的憔悴的灰白神色。
而相国卫玉章似乎又变得更加苍老了,就连腰似乎都弯得更加严重了一些。
要知道卫玉章虽然执掌朝廷大权多年,但其实年纪并不大,尤其是对于首辅宰相而言更是如此——实际上大齐朝凡二百年的国祚之中,卫玉章这个相国算是第二年轻的了……
如今情势紧张,谁的脑子里都绷着一根几乎要被拉断的琴弦。
萧文明现在可不敢在眼前这个敏感多疑的皇帝面前讨巧卖乖,便决定给皇帝行个大礼,别让找到任何岔子,才是最重要的。
谁知竟是皇帝先摆了摆手,开口问道“萧文明,外头哭的人,就是六麻子这狗奴才吗?”
冯海峰还以为皇帝是在问他呢,抢在萧文明前面回答道“启禀圣上,正是刘公公。”
“什么六宫宫、七宫宫的!他这么喊、这么哭,听着真心烦!你派人把他带下去,找个冷宫关押起来,等朕回过手来,自然要好好料理这家伙!还有,让他别哭了,朕还没死呢!这么哭,像什么话?敢再哭,撕烂了他的嘴!”
皇帝今天的心情明显不怎么样,就连这种话都说出口了,别人哪敢抚他的逆鳞?
因此冯海峰半点不敢违抗皇帝的旨意,甚至连拖延一刻都不敢,亲自走出了宫门,吩咐一队正在巡逻的侍卫,让他们把六麻子押送下去,严加看管起来。
发落了六麻子,皇帝又冲萧文明过来了“萧文明,你做的好大事!”
因为刚才话题正落在六麻子身上,因此萧文明还以为皇帝要询问他查办六麻子一案的情况。
谁知萧文明刚说了一个“六”字,便又被皇帝打断了……
“别提这个奴才了!今天朕不想说他的事儿,我说的是你在皇宫门口同戎羌那个叫达多的,私底下在商量些什么事情?”
原来这件事情已经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了——在皇帝的眼皮底下,同外国的高层政治人物窃窃私语,观感上的确不是很好看。
不过幸好萧文明今天同达多说的话,都是光明正大、可以见人的,因此倒也没有什么可怕的,直接了当地回答了皇帝的话“皇上,是我在宫门口等着圣上的旨意,这才遇到达多王子的。他说戎羌的达利可汗、他的兄长遇到了刺客,微臣便多嘴说了几句,说是这几个刺客必然是来挑拨两国关系的,请达利可汗稍安勿躁,朝廷定然会将案件查个水落石出。”
皇帝听了萧文明的回应,难得地露出了笑容,随即有感慨道“唉,今天就没遇到过什么喜事,幸好有你萧文明的这几句话,这也总算可以稍稍宽心了……有这句话,可见你公忠体国,朕就可以重重地赏你!”
今天局势紧张,这样的赏赐可不是可以随便伸手就能拿、就敢拿的。
萧文明也难得地谦逊了起来“皇上过奖了,倒也不是微臣有何德何能,只是话临到嘴边,也只有这几句话可讲了。”
萧文明这个谦虚的态度,显然也让皇帝感到高兴。
他含笑着点点头“萧文明能有有这个态度,很好!要是满朝文武多几个像你这样的,朕何至于操劳至此?”
捧得越高摔得越重,这点浅显的道理萧文明还是懂的,尤其是当今这位景炎皇帝,可不是个宽宏大量的人——六麻子伺候他这么多年,事到如今,他居然连面都不肯见,这样的刻薄的确让人心寒。
因此萧文明话锋一转,重新说回正事上“就是达多王子和达利可汗都等着皇上的回音呢!也不知圣上这里有个什么说法?”
皇帝眉头一紧“说法?朕能有什么说法?如今凶手没有归案,什么说法都是空的,你叫朕应当如何回应?”
大齐和戎羌两国素来就有深仇大恨——并且还不是一般的深仇大恨。
两国交战,你杀我、我杀你,死在对手手里的军队百姓,恐怕要以百万来计数了!
几分机缘巧合,才实现了如今这个勉强和平的局面,可现在发生了戎羌大汗,在大齐朝的首都遇刺的大案,两国的关系都已经是在危险的边缘了!
只要一个回应不当,搞不好就会重启战端,因此索性就不会去回应,或许还能多留下一些悬念……
皇帝都说不回复了,臣子还能怎么办?
也就只能闭上嘴巴,装聋作哑。
要说,也就是个“皇上英明”之类的马屁话。
要是放在一般的朝代固然是这样,可如今这个大齐王朝,特别是当今皇帝时候,却又有所不同。
皇帝虽然一言九鼎,可是偏偏身边的宰相不一样,同样是权势滔天并且仗着是帝师的身份,甚至可以左右皇帝的政策。
以卫玉章的身份,他当然可以直接向皇帝提出意见,甚至是反驳皇帝的意见。
可是他毕竟老谋深算,并不愿意直接发表意见,却又拿萧文明出来说话“萧文明,刚才听你说话似乎意犹未尽,难道还有什么话没有对皇上说吗?”
这话可就厉害了。
要是真的有话没有说出来,那就相当于欺瞒皇帝,罪过可大了天了,因此萧文明不说也得说了——反正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
于是萧文明回答道“是有话说。达多王子传了达利可汗的话,说是可汗本人的看法——此次他遇刺,应当同我国朝廷无关,而刺客就是为了挑拨两国的关系。可汗本人已经看穿了这一点,因此不能让刺客的企图得逞,故而希望继续保持两国良好的关系。”
萧文明的回答和达利可汗的态度,让皇帝和卫玉章都感到十分满意,这种满意几乎是喜出望外一般的。
只见勤政殿内也同样点起了能够点起的所有的灯烛,宫里一侍候的太监或者宫女都没有,就只有皇帝本人和相国卫玉章而已。
灯火之中,原本就带着几分疲惫神色的皇帝,显得更加疲惫了,摇曳的灯火将橙黄色的暖色光打在皇帝的脸上,都掩盖不住他发挥的皮肤上显出的憔悴的灰白神色。
而相国卫玉章似乎又变得更加苍老了,就连腰似乎都弯得更加严重了一些。
要知道卫玉章虽然执掌朝廷大权多年,但其实年纪并不大,尤其是对于首辅宰相而言更是如此——实际上大齐朝凡二百年的国祚之中,卫玉章这个相国算是第二年轻的了……
如今情势紧张,谁的脑子里都绷着一根几乎要被拉断的琴弦。
萧文明现在可不敢在眼前这个敏感多疑的皇帝面前讨巧卖乖,便决定给皇帝行个大礼,别让找到任何岔子,才是最重要的。
谁知竟是皇帝先摆了摆手,开口问道“萧文明,外头哭的人,就是六麻子这狗奴才吗?”
冯海峰还以为皇帝是在问他呢,抢在萧文明前面回答道“启禀圣上,正是刘公公。”
“什么六宫宫、七宫宫的!他这么喊、这么哭,听着真心烦!你派人把他带下去,找个冷宫关押起来,等朕回过手来,自然要好好料理这家伙!还有,让他别哭了,朕还没死呢!这么哭,像什么话?敢再哭,撕烂了他的嘴!”
皇帝今天的心情明显不怎么样,就连这种话都说出口了,别人哪敢抚他的逆鳞?
因此冯海峰半点不敢违抗皇帝的旨意,甚至连拖延一刻都不敢,亲自走出了宫门,吩咐一队正在巡逻的侍卫,让他们把六麻子押送下去,严加看管起来。
发落了六麻子,皇帝又冲萧文明过来了“萧文明,你做的好大事!”
因为刚才话题正落在六麻子身上,因此萧文明还以为皇帝要询问他查办六麻子一案的情况。
谁知萧文明刚说了一个“六”字,便又被皇帝打断了……
“别提这个奴才了!今天朕不想说他的事儿,我说的是你在皇宫门口同戎羌那个叫达多的,私底下在商量些什么事情?”
原来这件事情已经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了——在皇帝的眼皮底下,同外国的高层政治人物窃窃私语,观感上的确不是很好看。
不过幸好萧文明今天同达多说的话,都是光明正大、可以见人的,因此倒也没有什么可怕的,直接了当地回答了皇帝的话“皇上,是我在宫门口等着圣上的旨意,这才遇到达多王子的。他说戎羌的达利可汗、他的兄长遇到了刺客,微臣便多嘴说了几句,说是这几个刺客必然是来挑拨两国关系的,请达利可汗稍安勿躁,朝廷定然会将案件查个水落石出。”
皇帝听了萧文明的回应,难得地露出了笑容,随即有感慨道“唉,今天就没遇到过什么喜事,幸好有你萧文明的这几句话,这也总算可以稍稍宽心了……有这句话,可见你公忠体国,朕就可以重重地赏你!”
今天局势紧张,这样的赏赐可不是可以随便伸手就能拿、就敢拿的。
萧文明也难得地谦逊了起来“皇上过奖了,倒也不是微臣有何德何能,只是话临到嘴边,也只有这几句话可讲了。”
萧文明这个谦虚的态度,显然也让皇帝感到高兴。
他含笑着点点头“萧文明能有有这个态度,很好!要是满朝文武多几个像你这样的,朕何至于操劳至此?”
捧得越高摔得越重,这点浅显的道理萧文明还是懂的,尤其是当今这位景炎皇帝,可不是个宽宏大量的人——六麻子伺候他这么多年,事到如今,他居然连面都不肯见,这样的刻薄的确让人心寒。
因此萧文明话锋一转,重新说回正事上“就是达多王子和达利可汗都等着皇上的回音呢!也不知圣上这里有个什么说法?”
皇帝眉头一紧“说法?朕能有什么说法?如今凶手没有归案,什么说法都是空的,你叫朕应当如何回应?”
大齐和戎羌两国素来就有深仇大恨——并且还不是一般的深仇大恨。
两国交战,你杀我、我杀你,死在对手手里的军队百姓,恐怕要以百万来计数了!
几分机缘巧合,才实现了如今这个勉强和平的局面,可现在发生了戎羌大汗,在大齐朝的首都遇刺的大案,两国的关系都已经是在危险的边缘了!
只要一个回应不当,搞不好就会重启战端,因此索性就不会去回应,或许还能多留下一些悬念……
皇帝都说不回复了,臣子还能怎么办?
也就只能闭上嘴巴,装聋作哑。
要说,也就是个“皇上英明”之类的马屁话。
要是放在一般的朝代固然是这样,可如今这个大齐王朝,特别是当今皇帝时候,却又有所不同。
皇帝虽然一言九鼎,可是偏偏身边的宰相不一样,同样是权势滔天并且仗着是帝师的身份,甚至可以左右皇帝的政策。
以卫玉章的身份,他当然可以直接向皇帝提出意见,甚至是反驳皇帝的意见。
可是他毕竟老谋深算,并不愿意直接发表意见,却又拿萧文明出来说话“萧文明,刚才听你说话似乎意犹未尽,难道还有什么话没有对皇上说吗?”
这话可就厉害了。
要是真的有话没有说出来,那就相当于欺瞒皇帝,罪过可大了天了,因此萧文明不说也得说了——反正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
于是萧文明回答道“是有话说。达多王子传了达利可汗的话,说是可汗本人的看法——此次他遇刺,应当同我国朝廷无关,而刺客就是为了挑拨两国的关系。可汗本人已经看穿了这一点,因此不能让刺客的企图得逞,故而希望继续保持两国良好的关系。”
萧文明的回答和达利可汗的态度,让皇帝和卫玉章都感到十分满意,这种满意几乎是喜出望外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