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伴啊,朕让人,在朕陵园的脚头,给你也修了个位置。
咱们爷俩,到时候躺到一起。
到了百年之后,你还要伺候朕。”
王承恩喜极而泣:
“皇爷放心,就算到了那个世界,老奴也要伺候皇爷……”
朱由检看着这个历史上,在崇祯死后,陪葬崇祯“皇陵”的老太监。 m.linshuge.com
嘴角露出了真心的笑容。
这是知心人……
……
王承恩退下后,王永顺才走了过来。
他什么都没有问,只是静静的站在皇帝身后。
皇帝兴致不高,他看得出来。
作为被皇帝厚赐全家的王徵从子,王永顺并没有开口。
他觉得在这位爷手下,说的再多,不如踏实去干。
“永顺啊,造船的木头,秦岭里面多吗?”
许久之后,朱由检才问出了这句话。
王永顺急忙点头:
“陛下,秦岭都是罕无人迹的大山,合用的木材,自然很多。
只是,秦岭太大了,木材难以运输。”
朱由检指了指南方:
“巩驸马回来了,你让船厂那边,琢磨琢磨,看看能不能生产一种运木头的大船。
奴儿干那里,木材可遍地都是啊!”
王永顺急忙应承下来:
“臣这就去写信。”
朱由检继续道:
“马上就要到夏天了,你跟巩驸马商量商量,招募一批流民,去往奴儿干。
一来,咱汉家儿郎在那边的多了,也好掌控当地。
二来……
给他们一条活路……”
新增流民的形势有多么严峻,王永顺是知道的。
自从皇帝巡视南阳不多久,更大的流民潮就到来了。
今日从叶县至南阳,遍地都是流民大营。
朝廷每日朝南阳运粮的船队,都头接着尾、尾挨着头,铺满了整条唐白河……
“臣明白了。”
朱由检摇摇头:
“罢了,这事还是要以朝廷的名义去做。”
挥手,让王永顺去了。
……
江风吹拂下,朱由检站在城头。
巩永固逆水行舟,还要三天时间,才能赶到襄阳。
朱由检想了想,索性招户部尚书倪元璐过来。
同时,给刑部尚书孟兆祥发去了一道圣旨。
圣旨很长,中心思想却只有一点——大明是法制政权,着刑部制定铁律:
今后为官,先审查家世。
若上下各五代之内,存在偷税漏税、违法乱纪的情况,一律不得授官!
……
朱由检眼神冰冷,既然那些人敢出手,那就别怪他心狠了。
若是有人朝他头上扣屎盆子……
将屎盆子扣回去,那是最下等的操作。
朱由检明白一个道理,面对冤枉自己的人,辩驳、驳斥,是最无效的操作。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昔日,上学的时候,有人污蔑他偷了东西,还告到老师那里去。
朱由检当时是这么对那女老师说的:
“老师,今天下午三四点的时候,我上厕所时,发现了一件事,那谁谁谁在女厕门口花池里躲着……
他看到我了,给我挤眉弄眼的,后来我看到有个穿红衣服的老师,从厕所里出来了……
然后,他就威胁我不准说……”
恰恰,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https://www.vodtw.la/book/7343/ 第798章 扣我屎盆?我说你偷人!(2/2)
老师身上,穿的就是红衣服……
实际上,当时他什么都没看到!
但是,三四点啊……
两点上课,谁三四点还不上个厕所呢?
再说了,他只是说的红衣服老师而已,这么大的学校,就这么一个女老师穿红衣服的啊……
让她自己产生怀疑就行了呗!
最终,那人站了一天的旗杆……
……
朱由检明白这个道理,别人污蔑你,一定不要反驳他——找个最大的污蔑,给他扣回去! m.kanshull.com
别人说你吃屎了,你要是拼命反驳自己没吃屎,还说不信闻闻我的口气……
这是最低等的方式!
指不定,你上火口臭呢?
那不是中了人家诡计了!
最高明的反驳方式,就是给他扣一个更大的屎盆子!
……
今日,那些畜生,胆敢暗害朱慈炯,还要将张嫣弄臭……
朱由检就祭出了大杀器——犯了罪,子孙后代就不能入仕!
查不了你违法犯罪,那就查偷税……
再不济,叛国也是罪!
这可是现成的!
……
汉都,新闻署。
新成立的衙门内,李岩头大如斗。
饶是红娘子已经搬来三天了,李岩都没有回去睡过一晚上。
事情太多了!
他是个认真负责的人,若不然,也不会因为忤逆李自成,被陷害致死了。
皇帝相信他,李岩觉得自己就要将事情做好。
然而,野蛮生长半年之久的报业,发行量已经很是恐怖。
《大明皇家日报》和《大明皇家晚报》加起来,每期的销量都在二十万份以上。
同样也不算大明官场发行的《邸报》。(邸报类似于后世的内参)
李岩找来了所有的报纸,一期一期的读着。
对他来说,既然担任了新闻署这个职务,就必须要将它做到了最完美。
这是皇帝的喉舌啊!
陛下那么相信自己,自己怎么可能让陛下吃亏呢?
李岩放下手中的报纸,使劲揉了揉后颈。
一抬头,就看到各地寄来的文章。
“喜公公,你注意到这些文章的共同点没有?”
李岩皱着眉头,对身边的内监太监开口问道。
“要说共同点,还真有一个!”
小喜子迟疑道:
“貌似最近的投稿,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宣扬孝道的。
诸如卧冰求鲤、割肉伺母,更是被用烂了。”
孝道?
宣扬孝道?
李岩眉头一挑。
不对劲!
皇帝定下的报纸章程,很有意思。
不但允许文豪登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设置了一个投票环节。
百姓们可以给每期文章,做出一个喜爱与否的投票。
而报社,则会根据这个排名,来决定支付的稿酬价格。
这么做的好处,李岩一眼就能看明白。
无非是让报纸的销量会更高罢了……
孝道这东西,说白了,那是老生常谈了。
甚至,早就有了《二十四孝》之类奇闻异事。
作为一个善于鼓动人心的大牛,李岩怎么不知道这里面的本质。
皇家以孝道教人向善,尤其是隋唐开科举以前。
那时候当官,实行的是举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