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税,可以以纸钞抵扣三成,农业税可以抵扣,买盐更是可以交纸钞!
甚至,朱棣还动用国家力量,大回收过一次!
这特娘是只管发不管收?
这不是扯得720度没良心屁么!
永乐二年,因为广东、福建、山东,人口都恢复过来,就连熬盐的灶户,也是如此。
熬盐的壮丁一多,盐业产量自然就高了。
而这里的食盐质量又不算太好,路途也不方便,因此,前来兑换的商人,就很少了。
商人一少,这三地的食盐,就堆积如山。 🄼.🆅𝙊𝓓𝙏𝕎.𝓛𝙖
于是,朱棣下令:
“福建、山东、广东运司积盐多,命户部暂令民以钞中纳。”
也就是说,因为这三个地方食盐太多,朱棣特意允许百姓拿着纸钞,前往三地购买食盐。
朱棣的初衷,是解决盐场食盐挤压的问题。
人家表明了是暂行办法啊!
既然是暂行——
库存被清空之后,那不是就要废黜了么!
然而……
朱棣的皇帝生涯,是在对外征战的马背上度过的。
他打得蒙古北逃,却挡不住人心。
他那胖儿子,不知道是真傻,还是真聪明。
户部制定的法律成了这个——
“户部定例:福建、山东盐每引纳钞五十贯,广东每引三十贯”。
暂行办法,愣是被文官弄成了国策了!
关键是他那被吹上天的胖儿子,还默许了……
这么一来,拿着纸币就能去换盐,谁还苦哈哈的朝边境跑啊!
尤其是朝中的权臣。
原本繁琐的开中法,赚的都是辛苦钱。
他们顶多也就是安排几个小管事,去做了这件事。
皇帝竟然“允许”纳钞中盐?
还等什么?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 1289章 开中法被废的真相(2/2)
这特么多大的利益啊!
这时候的纸钞,已经被文臣玩到了价值暴降到面额的三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盐几乎全是白捡的!
这个利益,一点都不比航海贸易少!
试想一下,哪怕是进价和售价只相差一倍——
这就是58倍的暴利!
58倍啊!
文臣还不要疯了! 🄼.𝙑🄾𝘿🆃𝕎.🅻𝔸
皇帝想要动豪门?
死去吧你!
于是——
就在这一年,朱棣暴毙北征途中。
至此,“纳粮开中法”与“纳钞中盐法”,就成了国策。
皇帝只有妥协,不能改进。
谁改谁死!
开中法的第一次被玩坏,是正统初期。
也就是三杨当政这几年。
正统二年,至正统五年,三杨在开中法参与者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接连两次修改《开中法》。
原本按照老朱制定的办法,盐商要亲自赶至边关、亲自赶至盐场,亲自赶至售卖区域。
(最后这一点,是为了交回盐引,获得下一次开中法的机会。)
也就是说——老朱将开中法,制定成了“赚辛苦钱”。
若是严格执行老朱的办法,豪门还真看不上开中法这一点利润。
因为实在是——太特么费事了!
试想一下,用一双脚,从内地走到边关长城附近,再走到沿海盐场、然后在走到内地卖盐。
这一趟走下来,最少七八个月时间。
扣了人吃马嚼——
还特么赚不到一倍的利润!
权臣会在乎这点银子吗?
来一个冰敬、碳敬,就不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