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1162 章 保我家国者,是他们!

第1162 章 保我家国者,是他们!

   第1162 章 保我家国者,是他们!(1/2)

第二天一大早。

忠贞山周围,就挤满了百姓。

就在刚刚,皇帝车驾抵达忠贞祠山脚。

皇帝的虚弱,无数人可是亲眼看到。

那蜡黄的脸色,丝毫做不得假!

皇帝那虚浮的脚步,更是需要两个腰圆臂粗的太监搀扶,才能走向阶梯……

万人见证!

不! 🄼.𝙫𝙊𝙙🅃𝙬.𝓛🅰

超过十万人,都亲眼看到了这一幕!

至于听到了消息的人群数量,更在飞速逼近百万之巨!

无他!

今日的汉都,单单有房产的定居者,已经超过了一百万户。

皇帝亲自祭祀孔门遇难者,这可是大事!

不管是京师的百姓也好,还是在京师经商的商贾也罢,亦或是暂居京师,等待恩科的士子们,都来了!

忠贞山下,早已传遍了围观人群!

人群议论如潮:

原来,孔门被屠这件事,对皇帝的打击,是这么大啊!

他该有多么痛心,才会短短时间,虚弱成了这个模样……

陛下……

太难了!

百姓们无不哀叹……

……

忠贞祠是建立在山顶的开放式建筑群。

这个山峰,半山腰处,有一片缓坡。

秦岭向平原的过渡带上,遍布这样的山峰。

修建的工匠,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在那处缓坡上,修建了大型广场。

以为祭拜之用。

而一座座雕塑石像,则竖立在山巅。

这些雕像,原本都是山顶一块块巨石。

被能工巧匠们就地取材,根据石块的形状,雕刻成了形态各异的石像。

即就地取材,省了功夫,又巧夺天工,令人惊叹。

朱由检到了半山腰的殿宇前,接过陈奇瑜亲手点燃的香,恭敬的走向香炉。

“圣人呐!”

朱由检 三个字都还没说完,就已经凝噎的难以说出接下来的话。

只见他踉踉跄跄,艰难的将香插在炉灰内。

清泪长流的皇帝,满脸都是自责。

“是朕没有看好先师您的后人呐!

都是朕的错,是朕无用……

朕愧对至圣先师啊!

都是朕的错,都是朕的错……”

朱由检嚎啕声,回荡在广场上。

俗话说“主辱臣死”。

皇帝都哭得这么伤心了,大臣们就算装个样子,还不是要跪了一地啊!

这时候,谁敢不跪?

最大的领导都哭了,小职员们,哪怕装个样子,也要挤几滴眼泪……

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全都趴在了地上。

甭管是真心还是假意,最起码这哀嚎声,是远近可闻。

连山脚的百姓,都听得清楚。

人都是盲从的。

尤其是底层百姓。

信息渠道的不对称,使得这群可爱的人,很容易就跟着别人的指挥棒旋转。

山顶上的君臣们,哭的那么厉害。

作为小百姓,又岂能免俗?

情绪,是会传染的。

一时间,忠贞山下,哭声震天。

朱由检手持三株长香,自请罪责圣人像前。

群臣轮流上前劝说……

最后,皇帝为了表达对圣人之后全门被屠的歉意,削发一绺……

以发代首,祈求圣人原谅……

饱读厚黑学的朱由检,可是将政治表演,发挥到了极致……

……

皇帝哭的几欲昏厥,自



   第1162 章 保我家国者,是他们!(2/2)

然是无法继续登山了。

几个雄壮的太监,扛着凉舆赶来。

曹化淳、王承恩一左一右,扶着皇帝上了没有遮拦的轿子。

陈奇瑜、范景文等大臣,亦步亦趋的跟在其后。

浩浩荡荡数千人,朝着山顶而去。

忠贞祠的山顶上,是华夏历来为国捐躯者的雕像群。

竖立在入口处,最大的有两个雕像。 🄼.𝙫𝕆🄳𝕋𝓦.𝙇𝓐

一个是宋亡时期的《三十万军民崖山赴海图》。

这是一块长度超过十丈的大型浮雕。

原本是山峰顶端的一大片石头峰尖,被凿开后,做了雕刻用料。

诗曰:

神州陆沉崖山畔,万万君民齐赴难!

情系枌榆长北顾,耿耿丹忱照千古。

且幸今朝人犹记,万代冤魂却沉寂。

将期舆图归赵璧,生民遥拜一樽祭。

另一块,则是甲申之变时《国士菜农汤之琼怒撞石阶为国殉葬像》。

取用的石材,是开凿下来时,最大的那一块石头。

诗言:

甲申惊变京师陷,庶民热血铸忠魂,

莫道神州风云暗,豪杰处处挽天倾!

汤之琼雕像的左侧,本是一块扭曲的石块。

长度仅有八尺,去掉了周围不能用的部分后,也就约莫一人高。

石匠们就地取材,将这石块安了底座,竖立起来,雕成了一个腰肢弯曲的老者模样。

倒也构思精妙。

老人没有姓名。

却是当初响应崇祯号召,献上一辈子积蓄的400两白银,破家为国的普通百姓。

这老人,捐款时已经六十多岁了。

他自言:

自己的儿子们,已经全部为国捐躯,没有留下一个后人。

他已经老了,与其带进了棺材板中,还不如拿来解了君父的窘迫。

原主赐了他锦衣卫千户的出身……

袄儿都司之后,李自成投降。

朱由检曾详细在闯军中询问此老的下落……

然而,可惜的是,就算李岩,也对这老人毫无印象。

今岁,朱由检打回了京师,他派遣大量人力,寻找这老人的踪迹。

然而……

甲申年接连剧变。

李自成离开京师后,东虏将京师变成了贼窝。

城内百姓,不是被驱逐,就是充入了旗丁家中为奴。

爱国老丈的名讳,再也无法追寻……

甚至,连此人曾经家居何处,也无法探清……

石像的下方,是一行鲜红石刻大字。

——《大明甲申之灾,毁家纾难国丈雕像》

这是朱由检亲手题的……

国丈,国家大丈夫也!

无法追寻踪迹,朱由检只有尽力抬高了此老的地位。

(原谅我考证不到此人的名讳。

只好这样安排了……

唉……)

就在双脚踏上山顶的时刻,朱由检死死的盯着面前的雕像。

足足一盏茶之后,才泪流满面的扭过头来:

“诸位爱卿!

华夏不已啊!”

皇帝一发话,凉舆后方的一众大臣,纷纷抬起头来,等待皇帝的指使。

群臣的眼中,是一个个耸立在山巅之上的历代先贤雕像群……

却听朱由检用悲沧的沙哑语音,缓缓道:

“盘古开天辟地至今,我先民一路走来,跌跌撞撞,谈何容易?

有多少次,都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保我家国者——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