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讲了满桂的德胜门大战。
为了对比,就再讲讲袁崇焕的广渠门“大捷”吧?
实际上,所谓的广渠门大捷,是一个很尴尬的事情。
尤其是在德胜门战绩的对比下。
不说袁崇焕关宁军拿到多少粮饷了!
说实话,拿了那么多钱的关宁军,跟连粮饷都拖欠上年之久的杂牌军比……
但凡袁吹还要点脸,就不会再咋呼下去。
当然,它们没脸…… 313433✪✪2e3✪✪4✪3✪2✪2e3✪5372e✪✪313139
但凡还要点脸,谁特么吹袁啊!
这就好像拿霉子的海军陆战队,跟学校门口的豁牙子老大爷保安比一样……
不对!
保安还特么不拖欠工资呢!
……
当时,袁崇焕带着精锐关宁军九千多人,在广渠门布下“三才阵”。
对上的清军——
镶黄旗、正蓝旗、正白旗、镶白旗的白甲护军,以及由蒙古左营固山额真巴克什乌讷格,率领的2000蒙古军。
总兵力大约也是3500人。
而战绩,却稀松平常。
也就埋伏在东便门拐角处的王承胤部,战事激烈一些。
但是,总体时间,却很短暂。
而这一战,就是袁崇焕的真正死因!
因为他——要求进驻城内!
崇祯不同意后,袁崇焕乘机要挟,索要军饷——也就是所谓的请“议饷”。
崇祯下令以吊篮接入袁崇焕。
按照《明季北略》的记载,到了平台的袁崇焕。
只见崇祯已经满脸严肃了,袁崇焕却依旧说出要加军饷的话。
崇祯大怒:
“著锦衣卫拏掷殿下!”
(拏掷:夹起来摔在地上。)
袁崇焕正在发蒙,走出十几个锦衣卫。
众人夹起袁崇焕,投掷在地。
然后一拥而上,将袁崇焕官服扒下,带上刑具,押送锦衣卫大牢。
至于什么“反间计”都是胡扯罢了。
一个享受国家大半财政收入,甚至拖垮大明的强军,与三支残军的战绩比起来,竟然如此稀松平常。
但凡脑袋正常,都要杀他!
<
不让你进城,你就乘机要挟,索要更多的军饷?
是个人都要杀了袁崇焕!
崇祯杀了他,那是心太软了!
换了爱新觉罗家,屠他十族?不给他全县、全府,甚至全省屠绝,都是轻轻放下了。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34亿贴瓷砖,十几万修桥,同样都是工程——谁更可恨?
……
侯世禄的后续大军,去哪了?
宣镇后续援军,大约在一万人左右。
在他昏迷的时候,已经陆续赶至京师。
这时候侯世禄“失踪”。(昏迷不醒,被手下抢到了山上,朝野当时都以为侯世禄失踪了。)
而满桂受伤后,手下因为失去指挥,被清军屠戮,已经没人了。
于是,大约有五千人,拨给了满桂。
其他部分,历史书上,就再也没有交代,只有简略的一句“调派各军”。
简单说一下己巳之变的后续:
十二月一日,崇祯逮捕袁崇焕。
祖大寿立刻带着宁远精锐,一万五千人,返回辽东。
孙承宗为了自保(袁崇焕是他徒弟),立刻出面相劝祖大寿。
祖大寿停留当地观战。
后来,见到战局逐渐明朗,这才返回京师。
(这一点却成了祖大寿的功勋。
甚至,在某些人的力荐下,被定为有功诸将之首)
袁崇焕被逮捕后,崇祯将战事交给已经受伤了的满桂。
十二月十六日,带伤征战的满桂战死。
此时,勤王兵马陆续抵达京师附近。
十二月下旬,高勋、俞冲霄带着山海关五千步兵进驻蓟州,与清军大战一场,清军损失太大,不敢再进攻,撤退。
(看看,袁大人被下狱之后,是个人就能完虐清军。)
早前
第1080章 崇祯中了反间计,才杀了袁崇焕?扯淡!(2/2)
已经投降清军的十几座城池,立刻反水。
几天后,崇祯三年的正月,皇太极再次打下永平,没有遭到攻击的迁安、滦州,却再次投降。
此时,勤王大军到来的更多。
甚至,秦良玉更是千里迢迢,从四川带着白杆兵都赶到了。(就是这一次,崇祯给秦良玉写了四首诗。)
清军已经即将被合围。
二月,皇太极匆匆撤回关外。
秦良玉返乡。
崇祯留下秦良玉侄儿秦翼明,驻扎在京畿附近。 31✪✪3433✪✪2e34322e3✪5✪✪✪372e313✪✪139
八月,袁崇焕被判凌迟处死。
(别再说崇祯糊涂,就这一手,不说明白,很多人都不知道含义。
这是在借着白杆兵,防备某群人狗急跳墙呢!)
……
正是己巳之变,使得崇祯下了哪怕绕过朝臣,完全使用太监,也要组建属于自己军队的决心。
——也就是勇卫营。
……
侯世禄被6次调动,甚至,就连自己下令赶来的兵马,也被瓜分……
就问你惨不惨?
就这,这家伙还不是最倒霉的时候呢!
也许是因为侯世禄吃掉了清军炮兵部队,从而奠定己巳之变胜利基石的行为,激怒了某群人。
于是,就在侯世禄苏醒后,再次归来之时,很多朝臣,找了各种理由弹劾他。
有说他——纵兵抢掠通州的。
(孙大人在通州,这个折子就是他一系的人上的!)
有说他——抢掠户部发往蓟州的赏银,共一万三千七百余两的。
……
弹劾侯世禄的这两个罪名,连经手的官员都不相信。
我尼玛,你们师徒俩好意思吗?
你俩将人家饿着肚子6调啊!
竟然还污蔑人家?
很多人开始上疏,给侯世禄辩驳!
纵然清廷将明朝超过一千余万份的第一手史料,焚毁到了只剩下3564份。
以至于现在的学者研究明朝历史时,常常需要远渡重洋跑到日本、或者朝鲜,去
却依旧能够看到朝臣给侯世禄辩驳这事。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说朝鲜史料,比国内史料靠谱的原因。)
……
说白了,这两个折子,目的就不是将侯世禄搞死!
——而是侯世禄消灭了清军炮兵的行为,让某群人不满了。
这是要将他调离罢了!
果然,就算崇祯强顶压力,拖到了清军退兵……
到了最后,崇祯也只有和了稀泥,让侯世禄戴罪立功。
……
而城头京营士兵,误伤满桂的行为,则是另一步棋。
因为这事——奉命整顿京营的李邦华,不得不在百官弹劾下,黯然辞职。
——崇祯想要整顿京营的打算,落空了……
李邦华因为这件事,闲置十年之久。
直到崇祯十二年,才再次起复。
正因为——崇祯想要整顿京营的打算,落空了。
这才有了后来——崇祯让曹化淳、方正化出面,以太监为主,整顿四卫,组建勇卫营的事情。
换句话说,要不是有了勇卫营、以及崇祯留下一部分白杆兵等保皇党的存在,崇祯早就在歪脖子树上上吊了!
或者,如果不是崇祯还能坚持……
大明十战西洋皆胜——兴许就没了。
如果西方提前两百年殖民……
也未必——还有人会记得华夏……
……
通过己巳之变这些事情,就可以看出,士绅与西方之间的配合。
而女真反叛的背后,站着的正是西方。
这一点,虽然史书遮遮掩掩,却依旧露出了一丝一毫。
研究历史,不能局限于一件事——找准位置,目光拉长,纵观全局……
你看到的,就是你那个阶层的真相!
简单来说,屁股不同,历史的真相也绝对不同!
因为——利益!
扯回来说,这就是屁股不同,解读的历史,也绝对不同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