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是听东升说了,你们每天都要学习到十点多,别累到了。”
第二天罗玉兰起来和面,给孩子们蒸蛋糕吃,于美英活了很多的面,想着麻花多带过去一些,禁饿,解馋,也能放的住。
罗玉兰转了一圈,家里的肉还有不少。现在还不用上山弄肉。这一天就在家里收拾了,要不然娘一个人也是挺累的。
晚上一家人都在院子里赏月吃月饼。心情都非常的好,就盼着都能回来,这样一家人就能真正的团聚在一起了。
第二天三人赶车去县城,在早会的时候看到了三个专业的大夫。
妇儿科的是一中年妇女,眉头间有深深的褶子,一看这个人就是一个心事比较重的人。罗玉兰知道了她的过去,其实也能理解吧,这个世上只剩下她自己了。这样也是正常的。
内科的大夫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男医生,他家几代都是大夫。他是在队伍医院的,上面派他过来,还是一个没有成家的大龄青年。
外科的大夫也是男医生,和这位是同学,不过后来这位外科的周立宸去了国外进修了三年,回来在队伍里,他来这里因为宋院长是他的老师。
都互相认识了,以后就是他们三个带着下面的大夫学习。
这三位都是西医,罗玉兰他们六个,张六合还有郝运两个是年龄大的。于喜妹也算是中年人,剩下他们三个就太小了。
张瑞林叫着罗玉兰和郝运回了内科的诊室。
现在已经有病人了,张瑞林就在一边看着两人给病人诊断。
其实内科还是要结合着中医把脉的。他对这两个都非常的满意。尤其是这个小丫头,没想到把脉这么准。
而且对于血压计使用的也挺正确的,看来宋老师并没有夸大其说。
他在两人诊断结束后都会复诊,整个上午三人都非常的忙碌,都没有时间说话。
中午张瑞林叫着他们一起去食堂,说起了上午的病例,并且对他们两个都给予了肯定。
罗玉兰一边吃一边听着,对于这位专业的医生的给的建议认真的记在心里。
郝运是一个不说话都是带着笑意的人,“小罗非常的优秀的。”
“郝师傅,别夸我。”两人的关系不错,他们虽然也是住在县城,但是也是没有时间回去,要是回去了,一定会给罗玉兰带回来一些医院没有的吃的,把她当成了闺女一样,平时也是特别的照顾她。
张瑞林看着两人相处的好,也挺满意的,他最讨厌勾心斗角了。他可是不希望自己待的环境乌烟瘴气的。
下午还是一样,没有特殊的病例,张瑞林都是在一边看着,对于自己的两个手下通过这一天的观察更加的满意。
宋院长请他们几个过来其实也就是让他们来当老师的。所以晚上一直到了十点还是在学习。
张瑞林对于罗玉兰特别的惊喜,记忆力好,一点就透,这样的女孩子在这里埋没了
唐小雨这里学的更加的多,刘影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对于孩子病情要求的更是严格,给了她们三本书,这对于唐小雨来说真的是挺痛苦的事情。
十天过去以后,三个大夫对于他们六个表现都挺满意的,年龄大的可能接受能力要差一点,可是有经验,这也是他们的优势。
唐小月也是,这一个多月,她学到了很多,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自卑的姑娘了。
到了九月份,宋院长接到通知,他们几个都要去参加庆典,这是举国欢庆的日子。
县城里的气氛也是喜庆,他们很少有时间出去。但是从过来的病人身上都能感受到喜悦。
终于翻身做主人了,终于能够仰首挺胸的生活。
其实老百姓的要求真的不高,吃饱穿暖,不用过提心吊胆的日子就行。
现在他们都非常的满意,生病了可以来医院,而且国家对他们还有照顾。医院的医生医术还特别的高,老人的以前生病了都是忍着。现在来医院也不用花多少钱,还能治病。
而且现在买粮食也比以前的还要低。老百姓手里也有了自己的钱币。
这是大家伙最高兴的,看着花花绿绿的纸币,罗玉兰是真的喜欢。
她想着有时间到银行去换一些,将来可是会有巨大的升值。
宋院长他们四个要离开,医院还是要继续运行的,所以这次的安排交给了郝运。
年纪大,也有领导能力。再说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基本上也都熟悉了,按部就班的就可以。
罗玉兰想着家里的活他们又干不了,而且王东升也没有时间,现在粮站非常的忙,根本就走不开。
这天罗玉兰和郝运说了一声,自己骑自行车回家。
又有半个月没有回去了,道两边的庄稼都发黄了。
她今天回去就是想着晚上上山掰玉米,就怕唐家人上山发生什么危险。
急匆匆的回家,家里也不知道她晚上会回来,于美英赶忙的给她做饭。
“你大嫂怎么没有回来?”
“院长和大夫们去参加庆典了,医院里的大夫不够,我今天回来去山上掰玉米。家里的玉米唐家可以帮忙。山上的还是我自己来,棉花过一阵我再回来摘。”
于美英心疼闺女,“我跟你一起去。”
“娘,不用你,也没有多少。我就掰下来,玉米秸子就在地里长着。”
郑立春笑着说“我跟你一起。王哥年纪大了,还是留在家里,也没有多少,两人更快。”
“郑师傅,我自己就行。”
“还是两人有伴。”
吃完了晚饭,罗玉兰和五个小的玩了一会儿,背着筐,袋子还有小镐上山了。
山上的玉米长的确实挺好的,还是因为通风。夜里干活视线还是受到了限制,不过习惯也就好了。
郑立春看着前面不停歇的干活的丫头,心里都是感慨,这怎么就不是自己闺女呢。
https://www.vodtw.la/book/5954/于美英也心疼闺女和儿媳妇“你们每天回来也太冷了,家里这么多人你安心的学习。
我可是听东升说了,你们每天都要学习到十点多,别累到了。”
第二天罗玉兰起来和面,给孩子们蒸蛋糕吃,于美英活了很多的面,想着麻花多带过去一些,禁饿,解馋,也能放的住。
罗玉兰转了一圈,家里的肉还有不少。现在还不用上山弄肉。这一天就在家里收拾了,要不然娘一个人也是挺累的。
晚上一家人都在院子里赏月吃月饼。心情都非常的好,就盼着都能回来,这样一家人就能真正的团聚在一起了。
第二天三人赶车去县城,在早会的时候看到了三个专业的大夫。
妇儿科的是一中年妇女,眉头间有深深的褶子,一看这个人就是一个心事比较重的人。罗玉兰知道了她的过去,其实也能理解吧,这个世上只剩下她自己了。这样也是正常的。
内科的大夫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男医生,他家几代都是大夫。他是在队伍医院的,上面派他过来,还是一个没有成家的大龄青年。
外科的大夫也是男医生,和这位是同学,不过后来这位外科的周立宸去了国外进修了三年,回来在队伍里,他来这里因为宋院长是他的老师。
都互相认识了,以后就是他们三个带着下面的大夫学习。
这三位都是西医,罗玉兰他们六个,张六合还有郝运两个是年龄大的。于喜妹也算是中年人,剩下他们三个就太小了。
张瑞林叫着罗玉兰和郝运回了内科的诊室。
现在已经有病人了,张瑞林就在一边看着两人给病人诊断。
其实内科还是要结合着中医把脉的。他对这两个都非常的满意。尤其是这个小丫头,没想到把脉这么准。
而且对于血压计使用的也挺正确的,看来宋老师并没有夸大其说。
他在两人诊断结束后都会复诊,整个上午三人都非常的忙碌,都没有时间说话。
中午张瑞林叫着他们一起去食堂,说起了上午的病例,并且对他们两个都给予了肯定。
罗玉兰一边吃一边听着,对于这位专业的医生的给的建议认真的记在心里。
郝运是一个不说话都是带着笑意的人,“小罗非常的优秀的。”
“郝师傅,别夸我。”两人的关系不错,他们虽然也是住在县城,但是也是没有时间回去,要是回去了,一定会给罗玉兰带回来一些医院没有的吃的,把她当成了闺女一样,平时也是特别的照顾她。
张瑞林看着两人相处的好,也挺满意的,他最讨厌勾心斗角了。他可是不希望自己待的环境乌烟瘴气的。
下午还是一样,没有特殊的病例,张瑞林都是在一边看着,对于自己的两个手下通过这一天的观察更加的满意。
宋院长请他们几个过来其实也就是让他们来当老师的。所以晚上一直到了十点还是在学习。
张瑞林对于罗玉兰特别的惊喜,记忆力好,一点就透,这样的女孩子在这里埋没了
唐小雨这里学的更加的多,刘影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对于孩子病情要求的更是严格,给了她们三本书,这对于唐小雨来说真的是挺痛苦的事情。
十天过去以后,三个大夫对于他们六个表现都挺满意的,年龄大的可能接受能力要差一点,可是有经验,这也是他们的优势。
唐小月也是,这一个多月,她学到了很多,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自卑的姑娘了。
到了九月份,宋院长接到通知,他们几个都要去参加庆典,这是举国欢庆的日子。
县城里的气氛也是喜庆,他们很少有时间出去。但是从过来的病人身上都能感受到喜悦。
终于翻身做主人了,终于能够仰首挺胸的生活。
其实老百姓的要求真的不高,吃饱穿暖,不用过提心吊胆的日子就行。
现在他们都非常的满意,生病了可以来医院,而且国家对他们还有照顾。医院的医生医术还特别的高,老人的以前生病了都是忍着。现在来医院也不用花多少钱,还能治病。
而且现在买粮食也比以前的还要低。老百姓手里也有了自己的钱币。
这是大家伙最高兴的,看着花花绿绿的纸币,罗玉兰是真的喜欢。
她想着有时间到银行去换一些,将来可是会有巨大的升值。
宋院长他们四个要离开,医院还是要继续运行的,所以这次的安排交给了郝运。
年纪大,也有领导能力。再说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基本上也都熟悉了,按部就班的就可以。
罗玉兰想着家里的活他们又干不了,而且王东升也没有时间,现在粮站非常的忙,根本就走不开。
这天罗玉兰和郝运说了一声,自己骑自行车回家。
又有半个月没有回去了,道两边的庄稼都发黄了。
她今天回去就是想着晚上上山掰玉米,就怕唐家人上山发生什么危险。
急匆匆的回家,家里也不知道她晚上会回来,于美英赶忙的给她做饭。
“你大嫂怎么没有回来?”
“院长和大夫们去参加庆典了,医院里的大夫不够,我今天回来去山上掰玉米。家里的玉米唐家可以帮忙。山上的还是我自己来,棉花过一阵我再回来摘。”
于美英心疼闺女,“我跟你一起去。”
“娘,不用你,也没有多少。我就掰下来,玉米秸子就在地里长着。”
郑立春笑着说“我跟你一起。王哥年纪大了,还是留在家里,也没有多少,两人更快。”
“郑师傅,我自己就行。”
“还是两人有伴。”
吃完了晚饭,罗玉兰和五个小的玩了一会儿,背着筐,袋子还有小镐上山了。
山上的玉米长的确实挺好的,还是因为通风。夜里干活视线还是受到了限制,不过习惯也就好了。
郑立春看着前面不停歇的干活的丫头,心里都是感慨,这怎么就不是自己闺女呢。
https://www.vodtw.la/book/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