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明:重生宁王,开局反将了朱棣 > 第66章 借用朱棣身份,搭上徐增寿这条线

第66章 借用朱棣身份,搭上徐增寿这条线

   第66章 借用朱棣身份,搭上徐增寿这条线(1/2)

因为瞿能投靠朱权的消息并未传出。

所以朝廷方面,并未为难瞿家人。

相反的,还颇有照顾。

其父瞿通甚至被升了两级。

朱权也趁着朝廷还未得知消息的空隙,向锦衣卫下达了解救出瞿家人的命令。

而身在军中的瞿通,则就交给了瞿能自己来了。

瞿能十分了解其父,倘若李景隆率军攻来,瞿通势必会争取先锋。

只要瞿通争取到先锋一职,届时瞿能便可在阵前出面,劝瞿通一并归降。

现实也正如计划中的发展。

因为瞿通刚经历“丧子之痛”,所以军中诸将都看在“已故”瞿能的面子上,并没有人站出来抢这个位置。

李景隆也很是痛快的将先锋的位置,给了瞿通。

在诸将的一番商量下,瞿通被李景隆任命成为了三军先锋,统率一万骑先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此时时任山东参政的铁铉,正在后方负责粮草运输。

当得知朱权分兵攻打真定府时,铁铉立即明白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战机,随即立刻吩咐手下开始向北边运粮。

确保李景隆所率领的四十余万大军,不会断粮,从而影响士气。

粮草运输问题解决了。

接下来便是出兵了。

瞿通率领一万骑的先锋部队先行。

平安率五万大军,为前军。

盛庸领五万大军,为后军。

俞通渊领五万大军,为右军。

滕聚领五万大军,为左军。

李景隆亲率二十万大军,坐镇中军。

足足四十余万大军,浩浩荡荡的从德州出发,直奔北平。

就在李景隆出兵的那一天,北平分兵的消息,也传回到了应天府。

皇宫。

武英殿。
r> 早朝刚结束不久,朱允炆立刻又召集群臣于武英殿议事。

“诸位爱卿都看过了吧。”

朱允炆放下手中的战报,抬头环顾四周,扫了一眼群臣,出声问道。

此言一出,顿时打破了宫殿内的宁静。

殿内群臣纷纷出声道:“回禀陛下,臣等都已经看过了。”

朱允炆点了点头:“说说吧,此事你们是个什么看法?”

话音刚落,身为朱允炆心腹的齐泰,率先一步踏出。

“陛下。”

齐泰先是向朱允炆躬身行礼,朱允炆虚抬右手,示意齐泰平身。

齐泰见状缓缓挺直腰板。

“陛下,微臣以为,逆贼朱权、朱棣此举,无异于自取死路,此战曹国公必将率领四十万大军,一举攻破北平城,生擒逆贼,平定藩王之乱。”

顿了顿。

齐泰的目光在此刻变得无比坚定。

因为这一次,齐泰自认为朝廷已经是胜券在握。

“削藩,即将成功。”

最后一句话,回荡在武英殿内,久久不能散去。

齐泰此言一出,一旁的黄子澄、方孝孺、黄观、练子宁一众大臣,都为之兴奋。

倘若削藩当真成功。

那他们便是此次削藩行动的功臣!

未来的仕途,前途无量!

别说是底下的臣子激动了,就连此刻坐在龙椅上的朱允炆自己。

心中也掀起了万丈波涛。

心情一阵狂喜。

倘若不是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66章 借用朱棣身份,搭上徐增寿这条线(2/2)

王喜怒不能形于色。

怕是朱允炆会当场狂笑不止。

“瞧不起自己的叔叔们,如今都要被他,紧紧的攥在手里。”

“生死就由他一言定之!”

就在大家都认为朱权兵败已成定局的时候,群臣之中的魏国公徐辉祖却从战报中,嗅出了一丝不对劲。

他不相信,向来擅谋的朱权和能征善战的朱棣,竟然会想出如此昏招。

除非两人有十足的把握。

取真定,拦明军。

徐辉祖虽然在心中有所顾虑,但他并没有出声。

因为他也知道,他此刻就算是说了,朱允炆也不会听,群臣也不理解,反倒还要白白挨一顿奚落,不值当。

既然说了也是白说。

那还是将这一切埋藏在心里。

静静的看着事情继续发展。

到底是李景隆一举攻破北平城。

还是朱权有惊无险拦下李景隆所率大军,张玉直取真定府。

......

魏国公府。

徐辉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府上。

徐增寿照例到府门前迎接。

只不过这一次迎接倒是有点不一样。

徐增寿的身边,多了两位生面孔。

“哥,你回来啦。”

徐增寿瞧见徐辉祖回来了,立马上前打招呼。

“嗯。”徐辉祖轻嗯一声,随后正欲大步往府内走去时,余光正好瞥见站在徐增寿身后的两位生面孔,随即出声问道:“他们二位是?”

徐增寿闻言连忙解释道:“哥,他们是我最近刚结交的朋友,刚准备出去一趟。”

徐增寿身后的两人也跟着点头 附和道:“我等久仰魏国公大名,今日一见,甚是激动。”

徐辉祖在朝堂上有些不顺心,但听到两人的恭维声,也勉强的挤出了一抹笑容,随后向徐增寿摆了摆手。

“别喝太多了,晚上早些回来。”

“放心吧哥,小弟什么时候要你操心过了,心里有数的。”

旭辉祖闻言点了点头,随后便拖着疲惫的身子往书房走去。

当徐辉祖离开时,徐增寿仍旧不放心的回头看了一眼。

直到徐辉祖消失在视线内后,徐增寿这才松了一口气。

徐增寿身后的这两人,不是别人,正是朱权手底下的锦衣卫的两名成员。

此次朱权派遣到应天府的锦衣卫成员,共有七人。

这两人是专门负责跟徐增寿接头的。

因为先前徐增寿就暗中给北平方面送情报。

所以锦衣卫便借用朱棣的名义,再次搭上了徐增寿这一条路。

徐增寿,魏国公徐辉祖的三弟,任右军都督府左都督,乃是应天府有名的勋贵。

搭上这一条线,对于接下来提前救出瞿府一家,有着很大的帮助。

待到徐增寿将两人带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这才开口问道:

“你们是姐夫的人?”

两人点头。

“可有证明?”

徐增寿还是十分谨慎的。

还好朱权提前料到了徐增寿可能会盘问一番,所以先前在离开北平的时候,顺走了朱棣的一个玉佩。

此次锦衣卫执行任务,便将这玉佩送了去。

当一人从怀中取出玉佩递交给徐增寿。

徐增寿接过玉佩上下打量,看着玉佩上那赫然刻着的棣字,这才信了两人的身份。


https://www.vodtw.la/book/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