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后朱权要是率军干翻了朱允炆,夺得大明江山。
姚广孝都不敢想象自己以后的生活。
要是真像太祖皇帝那般的话,姚广孝只是想一想就已经感觉到头皮发麻了。
接连数日,张玉率领着北路大军也同时调转方向,直奔太原府。
朱权这一招祸水东引的目的。
可不仅仅只是让鬼力赤和阿鲁台转移劫掠的目的地。
朱权不仅要鬼力赤和阿鲁台此次南下劫掠有来无回。
还要捎带手的将自己的好侄子朱济熺的太原府也一并吞了。
如果在这期间耿炳文也率军凑热闹的话。
朱权也不介意让耿炳文体验一下“人间冷暖”。
这些天朱权是轻松了,不过南边的朝廷则就十分头疼了。
原先被任命为讨伐鬼力赤与阿鲁台两部异族的北路朝廷大军主将的耿炳文,在朝廷颁布的圣旨下,也只得暂时休整一番,等待新的调令。
数日后,朝廷总算是做出了抉择。
一封圣旨从应天府而出。
耿炳文所率领的朝廷北路大军,改变目的地。
从原先计划的北平,改为了晋王朱济熺的太原府。
既然尖刀计划失败,索性便将计就计的将同样是不稳定因素的朱济熺给软禁起来。
朱济熺麾下不过六七万可战之兵。
而且这些兵马将近有一半乃是朝廷的军队,朱济熺对他们只有临时的指挥权,并无调动的权利。
所以当耿炳文奉朝廷旨意,率领北路大军朝着太原府进发时。
远在太原府的晋王朱济熺在得知了这则对于他而言,无异于天大的坏消息。
前有鬼力赤与阿鲁台两部南下劫掠临时调转方向。
后又有耿炳文奉旨入太原。
这才多久?
十天不到的功夫,原先的局势发生了
朱济熺本来还大有坐山观虎斗的想法。
可如今这战火却是莫名其妙的烧到了自己身上。
属实是离谱到家了!
朱允炆的削藩,先前的几位藩王那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当两难的抉择摆在朱济熺的面前时。
是朱允炆所代表的大明朝廷。
还是朱权所拉起的造反大旗?
朱济熺召集麾下幕僚商议了整整一天一夜。
最终朱济熺派出幕僚快马加鞭前往北平城。
告诉他的好十七叔。
他晋王朱济熺,愿意率太原府投奔于他!
尊宁王朱权为皇!
一同反了!
这要是朱权在场的话,非得纠正一下朱济熺的思想。
什么叫反了?
明明就是他的好侄子身边有奸臣作祟,他不过是率军清君侧罢了。
他之所以起兵,那可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大侄子好啊!
他可是正义之师啊!
......
朱济熺的幕僚抵达北平城,很快便被送到了朱权的宁王府。
幕僚说出了此行的目的。
【晋王朱济熺听闻十七叔的大义,如今陛下遭奸人蒙蔽,大明江山危在旦夕,此存亡危急时刻,唯有十七叔才能率军拨乱反正,还我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侄子朱济熺,自愿率太原府投入十七叔的麾下,与十七叔共举清君侧大旗,率仁义之师,入主应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https://www.vodtw.la/book/5919/ 第112章 朱济熺主动投诚,入主太原府!(2/2)
这年头还得是读过书的会说话。
这哪里可能是朱济熺的原话。
这里面十句话,可能就那个愿意投奔朱权是朱济熺亲口说的。
至于其他的,大家都懂。
不过朱济熺自愿率太原府投奔于朱权,对于朱权而言自然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不起刀兵便能将太原府收入囊中。
那朱权现在可就有了三王之地。
大明北境,可以说是尽入他手!
朱权同意接受太原府,并让幕僚回去告知朱济熺这则好消息。
幕僚领命离去。
幕僚离去后,朱权当即召集一众心腹商议。
次日,姚广孝负责筹备大军粮草。
朱权则是召集大军十万,并亲自担任大军主将,即刻出发入主太原!
据可靠消息,耿炳文所率领的朝廷北路大军也正在马不停蹄的赶往太原府。
朱权一定要赶在耿炳文的前面。
所以这也是为何朱权选择出征日期为何如此临近的原因。
徐妙锦得知朱权又要出征了,并没有多说什么挽留的话语。
因为徐妙锦自己也知道。
朱权已做的决定,任何人也改变不了。
“王爷,此去定要小心。”
徐妙锦一边为朱权披上红袍,一边担忧的提醒道。
朱权会心一笑,抬手捋了捋徐妙锦的发丝,满口答应。
“放心吧夫人,此战本王有必胜的把握。”
“夫人。”一听到这个词汇,徐妙锦的小脸唰的一下就通红了,让朱权忍不住的低头在其脸蛋上啄了一口。
“嗯。”徐妙锦幽怨的轻哼了一声。
这给朱权看得一股无名火瞬间燃起。
“夫人,这红袍就先别系了。
我们还是先办点正事吧!”
说罢,朱权一把粗鲁的将徐妙锦给横抱甩在了柔软的大床上。
帘子落下,房内歌舞升平......
待到朱权出征之际,站在城头之上为朱权送行的徐妙锦,双腿不由的打颤。
“徐姐姐,你是身体不舒服吗?怎么双腿一直在抖?”
张千菁未尝男女之事,所以在看到徐妙锦的双腿异常时,单纯的以为是徐妙锦身体不适呢。
徐妙锦小脸涨红,支支吾吾的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最后还是徐妙锦的丫鬟救场,这才结束了这个话题。
朱权率军加快加鞭前往太原府,中途几乎是没有休整。
一连多日赶路。
大军总算是赶在耿炳文的朝廷北路大军抵达太原府之前,进驻太原。
朱济熺一早便率一众幕僚在城门口等着了。
脸上堆砌着笑意。
甭管是真是假。
在朱权的大军铁蹄与刀兵之下。
就算一开始是假的。
但最后也只能是真的!
“恭迎宁王!”
“恭迎宁王入主太原!”
“恭迎宁王率仁义之师入主太原,我等愿入宁王麾下,清君侧!”
“......”
为了以示欢迎朱权率军入主太原的诚意,这些都是经过提前数次排练的。
声如洪钟。
朱权还未率军抵达太原呢,就已经听到欢迎自己的声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