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房殿。
宋弗被请到了隔壁的侧殿。
宋弗坐在梳妆台前,任由宫女替她拆下发饰。
很快,隔间的沐浴也准备好了。
椒房殿是空殿,无人居住,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准备好这些,可见皇后对李元漼的上心。
宋弗脱了衣裳,走进浴桶。
宫女要过来的时候,宋弗出声
“你们退下吧,在外头候着,本宫沐浴,不喜她人伺候。”
宫女面面相觑“是。”
宫女退下,没有上前,但是也没有离开,在门口候着。
皇后娘娘的贴身女官特意嘱咐,一定要看好了,她们不敢有半分懈怠。
宋弗靠着浴桶,抬头看向屋顶,目光平静。
有风不知道从哪里吹来,把桌子上的烛光吹得来回摇曳。
头顶的轻纱,也看着明明灭灭。
椒房殿久不住人,这轻纱是在屏风上临时搭的。
有些简陋,但看在宋弗眼里,有些别样的美感。
她闭上眼睛,脑中出现皇后说的那句陪葬。
在一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她脑中飞快琢磨着脱身的办法。
待把所有的可能都预想了一遍的时候,她做了决定
就这么离开吧。
也挺好的。
办法她有,却不能用。
这一生,她是偷来的。
活到现在,确实有些遗憾,但是,人生哪有圆满。
她想要做的事,已经做到了八成。
她知足了。
她的眼眶微动,她想到了陆凉川。
想到了陆凉川说了好多次的那句宋弗,你等我回来。
还有他信里的那句宋弗,保护好自己……
宋弗眼眶发热,一滴清泪从眼角滑落下来。
她从来不是脆弱的人,也从不喊苦喊累喊疼,但现在,她是真的……
有一些难受。
她知道陆凉川在宫中安排有人,可以让她悄无声息的“消失”在宫中。
她也有光明正大脱困的办法。
无论哪一种,都能让她逃过今夜的死局。
也无论哪一种,都会让她和陆凉川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这是不对的。
陆凉川对她的心意,昭昭朗朗。
她可以忽视,却不能否认。
趁着他现在没有陷得太深,趁着现在有机会,就让一切结束吧。
陆凉川有他的路要走,她也有她的路要走。
不过是把一年之期提前了,换陆凉川后半生的平和幸福……
值得。
这大概,就是她的宿命。
但是这一回,她可以从容赴死。
她确确实实有一些累了。
能护着陆凉川走到现在这个局面,她已经很满意。
若能多走一段时间,那是恩赐,若不能,那便缘尽于此。
只是,若自己还能够走下去,她也不愿意和陆凉川有太多的交集。
情字一字,杀人于无形,宋弗是明白的。
她希望在乎的人,能好好的。
更希望他们都能平平安安幸福才好。
若自己的存在,没有让一切越变越好,死亡,也许是一件好事。
陆府,裴佑年收到了从宫中来的消息,一下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面色无比凝重。
他略微想了想,马上叫来了人,吩咐下去
“动用宫中所有力量,务必保证太子妃的安全,送太子妃出宫……”
裴佑年吩咐完,又让人传了密信去边境,这么大的事,得让大哥知道。
他看着底下人出去,焦急的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大哥走的时候,耳提面命的嘱咐了许多次
太子妃是最重要的。
如果太子妃遇到危险,不计任何代价护住太子妃。
他能感觉得出来,对于大哥来说,太子妃不仅仅是一位幕僚那么简单。
若是太子妃有事,他不敢想象自家大哥会如何。
除开自家大哥对太子妃的心思,他本身也不希望太子妃出事的。
这些日子以来,太子妃为他们做了多少事,他都看在眼里。
可以说,没有太子妃,就没有现在的局面,哪怕有,也绝对没有那么顺利。
站在他的立场,他都十分感恩太子妃。
现在,太子妃有难,他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裴佑年想了一会,虽然吩咐了下去,但是还是不放心。
他悄悄的出门,往城南别院而去,这种事,还得找楚先生商量一二。
只有两个时辰,一刻也不能浪费。
入夜,城门禁闭。
一只信鸽由北城门飞出城外,飞到了城外一处隐秘的暗哨。
暗处的人打开信看过,而后,从黑暗中冲出一匹马,疾驰而出,往边境的方向而去。
宫中。
太子薨了的消息,原本皇帝还准备瞒住,但是不知道是谁,早把消息传了出去。
现在,在宣德殿参加宫宴的大臣,几乎都知道了。
虽然他发言下了命令,不许大家乱传,但是,那么大的事,那么多人看见,铁定瞒不住。
皇帝原本还想着是不是能把这个消息捂住,明日一早,直接造成太子离开京城的假像,便还算是能利用一番。
但现在看来,这个计划还没开始,直接就破碎了。
也是,这本来就是对方的手笔,必然是不会让他钻一点空子的。
此时,宣德殿。
大臣们都准备离开,宫中发生了那么大的事,哪里还举办得下去。
但是,离开之前,皇后和李元齐分别来问了一次话。
自然是没有问出什么的,这会,大臣们都陆陆续续的出了宫。
宫中的戒备更森严了几分。
御书房里。
皇帝没有半分睡意,听着底下的人,禀报各自收到的消息。
李元齐那边,正在抓刺客,现在还没有消息传来。
皇后那边也在查,而且曹太傅也入了宫。
这一回,皇帝没有拦着皇后。
在他看来,事情是大周太子做的,他们算是同仇敌忾。
皇后愿意查就让她查,若能查出些什么来,对她们也有帮助。
此时的他,万万想不到,皇后查出来的东西,跟他以为的,完全不一样。
长乐宫。
皇后和曹太傅分坐一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曹太傅年过六十,一身太傅官服,束发是典型的读书人装束,面色却看起来有些严肃,就像学堂里最严厉的夫子。
皇后一一找人来问话,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力求差出真相。
当查到说齐王的暗卫,在太子出事之前进了椒房殿,而且在太子出事前有人见到过,就在能对太子动手的位置时,皇后当即把那个区域的侍卫都传了过来。
情况属实。
而且还查到太子刺杀事情发生,皇帝让齐王彻查,齐王亲自放走了自己的侍卫,名正言顺。
而现在,御林军在找的所谓刺客,根本毫无踪影。
顺着这条线,皇后把这件事查了个清楚明白,每一个结果,都表明她前面的猜测没有错,杀害李元漼的,就是李元齐。
到这里,事情已经很清楚了。
李元齐想要杀李元漼,在李元漼去了椒房殿后,自己派了人,悄悄的去了椒房殿的暗处,对李元漼放了冷箭,导致李元漼殒命。
而后,他把这一切推到大周太子的身上,让皇帝把这件事情的处理权交给他,他再名正言顺的放掉自己的侍卫。
看起来计谋并不高明,却得了天时地利,又乘了自己设计他和宋弗的东风,胜在有效,一击必中。
皇后一掌狠狠的打在桌子上,长长的指甲被桌角刮断也浑然不觉。
一侧,曹太傅坐着听底下人来报说的话,亦是脸色不好。
他看向皇后,只听皇后大喝一声
“太子薨了,明日必上朝,明日本宫也一起去朝堂,必要皇上给太子一个公道。”
曹太傅心中一凛“皇后,稍安勿躁。”
皇后一脸悲痛看向曹太傅
“父亲要我如何稍安勿躁,催儿死了,我为他讨个公道也不行?”
曹太傅“就因为漼儿不在了,所以我们更应该谨言慎行,为活着的人做打算。”
皇后顿住,看向曹太傅,一脸痛心的表情。
她知道曹太后在担忧什么。
太子薨了,但曹家还活着,她如果明日真的上了大殿,让皇帝难堪,皇帝必定不会放过曹家。
而且,现在宫中只有李元齐一个皇子,皇帝无论如何也会保他。
她那样做,无异于就是跟皇帝摊牌,逼迫皇帝。
她一闹,皇帝碍着满朝文武,会罚李元齐,但不会重罚,而会重拿轻放。
“父亲,难道漼儿就这么死了吗?”
曹太傅“技不如人就要认。”
皇后又落了两行泪,一脸不甘
“父亲以为曹家毫无动作,齐王上位就能放过我?就能放过曹家?
“不可能的,哪怕我们现在不反抗,齐王上位,也绝对没有曹家的生存之地。”
说到这个,曹太傅面色凝重。
皇后说得对,若李元齐上位,不会放过曹家。
但是现在,他们也不能拿这一点就去逼迫皇上,让皇上给太子一个公道。
太子已经死了,作为皇帝自然要顾全大局,他们不能让皇帝,在一个活着的皇子,和一个死去的皇子之间做比较。
更何况,死去的这个,还是不受宠的皇子。
不用想他都知道结果是什么。
皇帝一定会选择李元齐,要不然也没有让李
曹太傅看向皇后,语气告诫
“皇后稍安勿躁,皇家本没有公平可言,你在宫中多年,不会连这一点道理都不明白。”
听到这里,皇后泪如雨下。
她明白,她就是太明白了,便越发觉得皇家的凉薄和无情。
“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杀人凶手逍遥法外,而我们什么都不能做,父亲让我以后如何在黄泉之下去见漼儿,他会不会怪我?不能替他报仇雪恨……”
曹太傅面色冷静。
“皇后要知道,现在我们查到的一切都只是侍卫们的口头之言,并没有实证,比如凶器,比如有人亲眼看到了齐王的暗卫动手,而不是只见到齐王的暗卫在那四周出现,这些都是极易被人反驳的点。
“齐王既然做了,一定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我们现在只有这些猜测和旁言,根本没有多大的作用。
“眼下的情况,别说我们只有那么一点点猜测的证据,哪怕我们有实证,皇上也不会发落了齐王。”
皇后听着,再忍不住大哭起来,她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
曹太傅坐在一侧,一言不发。
现在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对于曹家来说,也是极大的动荡。
这些年来,为了太子李元漼,曹家是有多低调就多低调,府中的子孙都是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位置,生怕被皇帝忌惮外戚干政。
但现在,太子一死,他们做的一切都徒劳无功。
皇帝冷血无情,根本看不到曹家的付出,眼下太子一出事,曹家就十分被动了。
皇后抬起头来,面色依旧悲痛,语气却是无比愤恨
“那我们便去投靠大周太子,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李元齐得了逞。
“他以为杀了漼儿便万事大吉,绝对不可能。
“他越想要什么,本宫便越要把他想要的都摧毁了。”
说这些话的时候,皇后激动得咬牙切齿。
曹太傅听到这些话,眉头深皱,却没有答话。
皇后见曹太傅犹豫,急切道
“父亲还在犹豫什么,李元齐上位,曹家绝对没有好果子吃,还不如投靠大周太子,还能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投靠大周太子,曹家才能有生路。”
皇后十分清楚自己的父亲最在乎什么,这个时候要让曹太傅答应,自然是要往他的心窝子里戳。
她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娘家,去帮自己儿子的杀人凶手。
她宁愿自己死,也绝对不放李元齐。
曹太傅眉头越皱越紧。
这一点,他自然也是想过的,但是却不敢轻易做决定。
当初,大周先皇和大魏皇帝,都是他的学生。
他为了曹家的荣华富贵,在大周先皇死后,第一个出来公开支持了大魏皇帝,已然被拥护大周的旧臣戳脊梁骨。
现在他又想回去投靠大周太子,就怕大周太子不领他这个情。
诚然,对于曹家来说,最好的路是投靠大周太子。
但问题时,他不知道大周太子对于曹家是什么态度。
若大周太子对当年的事耿耿于怀,那他还不如帮大魏朝廷,为曹家的未来孤注一掷赌一把。
这一次选择,曹太傅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https://www.vodtw.la/book/5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