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妮妮好像很高兴能扒小叔的裤子。
"别,我自己来,"许子海听到这话,"呼"的把脑袋从被窝里伸出来,他闭着眼睛哗啦啦的解开了上衣扣子,然后又解了裤带……
"妈,你们吃饭的时候别叫我了,"说着,许子海把外衣随手一扔,一展被子钻进被窝里,翻个身子找个舒服的姿势,闭上眼睛睡觉去了。
胡云秀起来做饭的时候,才从妮妮的嘴巴里听到关于她小叔夜里不睡觉,像蚂蚁一样来回忙着搬运东西的事情,不由得好笑加惆怅。
看来,当务之急是把房子好好修缮一下了。
不然,再有下一个雨夜,肯定又是鸡飞狗跳的一夜……
狂风暴雨整整下了一整夜,第二天早晨五点多的时候,雨势才减缓了一些……
七点左右的样子,雨已经变成了蒙蒙细雨,这时候所有一切都归为平静了。院子里除了砌了石头的小路,其他的地方满是泥泞,已经没办法下脚了。
被大风吹断的枯枝败叶要么紧紧的贴在泥泞不堪的地面上,要么漂浮在坑坑洼洼的水洼里……
家里有了吃喝的东西,就是再下一天雨,胡云秀一家人也不会着急,等到雨小了的时候,胡云秀带着两个孩子把地上的盆盆罐罐收拾起来,打扫完卫生,才来到厨房做早饭。
是昨天吃过晚饭的时候,许子海去地窖里捡拾一些出来的。
胡云秀就想着,秋收季节,正是大丰收的时候,没道理一点儿吃食都没有的。
她来的时候,正在忙着秋收耕种挣工分,大家伙家里真没存粮了,才向村长张嘴换一些粮食吃的,大家都是你看我我看你的,谁都不想过早的把手里的工分粮票兑换了,是以能拖一天是一天……
六零年代收割小麦全是人工一镰刀一镰刀的收割完的 ,天公作美的话,收完了小麦也得要大约十几二十天的时间。这时候,凡是小孩子们都放了十几天的麦假,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家给大人烧烧稀饭面条,往地里送送开水和饭食,完事了就提着篮子在地里捡拾掉落的麦穗,捡拾的麦子可以归个人所有。
大人们撵场给麦穗脱粒,然后随风向扬干净麦粒,晒干麦子后才能装进粮仓里,最后也要把散落在一边的麦秸秆堆成麦秸垛,用来烧火做饭是最好的引火柴。
然后人工下玉米种子,这时候才从国外引进来化肥,贵的要死,农家大多数都用不起不说,大家的观念里还意识不到化肥的好处,基本每一家都有个粪堆,用来积攒土粪上地肥庄稼用的。
这就增加了许多劳动力,想要一年到头庄稼好见粮多,农民们除了下大白雨之外,几乎天天的泡在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着……
胡云秀进山那几天,玉米棒子收回来了,由于天旱时间长,收成不是很好,村里干部估算了一下,一亩地最多二百斤都是高产地段了。而有的薄地只能收成百十来斤,除去种子功夫钱,好的落个几乎圆扯圆,差的还要倒贴进去。
当初苗插进去的时候,就严重缺水,好不容易成活了,也没长出多大个头的来,到约莫能挖着吃的时候,每一窝只有几个小老鼠那么大个头的,今年的收成太差,让人们忧心这后半年的日子可咋过呀!
好在现在来了一场及时雨,但愿能让地里的接着再长个十天半个月的,把个头窜出来一截就好了。
胡云秀原不知道这些的,还是许子海和他老娘拉呱家常的时候,随便听了一耳朵就记下来——看来,要想养活这一家人,地里的庄稼今年是指望不上了,她要另想个办法了……
来了这么久,她也从她妹胡云兰那里了解了不少关于这个时代的生存法则,首先所有东西都归大集体所有,忌讳东西私有化;买东西需要布票,粮票,肉票,油票……
看来想要在这个年代搞一番大事业是不成了,弄不好就被按个投机倒把的罪名,拉去判个几年刑法搁谁都受不了的。
目前为止,她还是想想怎么让一家人吃饱穿暖,住上不漏雨的房子才是正事儿。
正吃饭的时候,院门被人从外面敲响了,妮妮飞快的跑去打开院门……
来人是住在村东头的一家王姓搬迁户的小儿子,他来到屋里哭丧着脸说明了来意,原来昨夜雨势太大,他那个因为偏瘫常年卧床不起的八十岁老奶奶,住的茅草屋被狂风刮倒了,不但要承受雷鸣闪电,还要遭受大雨的洗礼,连吓带淋雨的,等家里人跑去看她时,她已经气绝身亡了。
这来的十五六岁的大男孩儿就是这位老人的小孙子,他来是想请许子海过去帮忙的……
甭管在什么时候,死了人都是头等大事,许家老太太也顾不上心疼自己的小儿子昨夜没睡好,她听清楚了王家小儿子的来意,赶紧让妮妮去里屋叫醒许子海出来跑一趟王家,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留在那里帮忙了。
许子海睡得正香呢,被妮妮给叫醒了,心里很烦恼,但随后听到妮妮大致说了王家的来意,许子海一骨碌爬起来,快速穿上衣服,踢踏上破烂的鞋子就一蹦子跑到堂屋,扣完鞋子扣衣服扣子,……随后顾不得洗把脸就跟着王家小儿子向外面走去……
"妈,村里有人过世了,我要不要去看看呀?"胡云秀见许子海走出院门后,又回身关闭了院门,就回过头来问她婆婆。
"按说没叫你不用去好了,不过,如果你想要去关心一下看看,也是好的兆头,毕竟礼多人不怪嘛!"老太太若有所思的说道。
"好的,妈,我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胡云秀对她婆婆微笑着说道。
等到收拾完碗筷锅台和案板,记起接下来自己要做的事情……
"妈,那我能不能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看看呢?"胡云秀征求她婆婆的意见。
"好啊,"妮妮好像很高兴能扒小叔的裤子。
"别,我自己来,"许子海听到这话,"呼"的把脑袋从被窝里伸出来,他闭着眼睛哗啦啦的解开了上衣扣子,然后又解了裤带……
"妈,你们吃饭的时候别叫我了,"说着,许子海把外衣随手一扔,一展被子钻进被窝里,翻个身子找个舒服的姿势,闭上眼睛睡觉去了。
胡云秀起来做饭的时候,才从妮妮的嘴巴里听到关于她小叔夜里不睡觉,像蚂蚁一样来回忙着搬运东西的事情,不由得好笑加惆怅。
看来,当务之急是把房子好好修缮一下了。
不然,再有下一个雨夜,肯定又是鸡飞狗跳的一夜……
狂风暴雨整整下了一整夜,第二天早晨五点多的时候,雨势才减缓了一些……
七点左右的样子,雨已经变成了蒙蒙细雨,这时候所有一切都归为平静了。院子里除了砌了石头的小路,其他的地方满是泥泞,已经没办法下脚了。
被大风吹断的枯枝败叶要么紧紧的贴在泥泞不堪的地面上,要么漂浮在坑坑洼洼的水洼里……
家里有了吃喝的东西,就是再下一天雨,胡云秀一家人也不会着急,等到雨小了的时候,胡云秀带着两个孩子把地上的盆盆罐罐收拾起来,打扫完卫生,才来到厨房做早饭。
是昨天吃过晚饭的时候,许子海去地窖里捡拾一些出来的。
胡云秀就想着,秋收季节,正是大丰收的时候,没道理一点儿吃食都没有的。
她来的时候,正在忙着秋收耕种挣工分,大家伙家里真没存粮了,才向村长张嘴换一些粮食吃的,大家都是你看我我看你的,谁都不想过早的把手里的工分粮票兑换了,是以能拖一天是一天……
六零年代收割小麦全是人工一镰刀一镰刀的收割完的 ,天公作美的话,收完了小麦也得要大约十几二十天的时间。这时候,凡是小孩子们都放了十几天的麦假,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家给大人烧烧稀饭面条,往地里送送开水和饭食,完事了就提着篮子在地里捡拾掉落的麦穗,捡拾的麦子可以归个人所有。
大人们撵场给麦穗脱粒,然后随风向扬干净麦粒,晒干麦子后才能装进粮仓里,最后也要把散落在一边的麦秸秆堆成麦秸垛,用来烧火做饭是最好的引火柴。
然后人工下玉米种子,这时候才从国外引进来化肥,贵的要死,农家大多数都用不起不说,大家的观念里还意识不到化肥的好处,基本每一家都有个粪堆,用来积攒土粪上地肥庄稼用的。
这就增加了许多劳动力,想要一年到头庄稼好见粮多,农民们除了下大白雨之外,几乎天天的泡在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着……
胡云秀进山那几天,玉米棒子收回来了,由于天旱时间长,收成不是很好,村里干部估算了一下,一亩地最多二百斤都是高产地段了。而有的薄地只能收成百十来斤,除去种子功夫钱,好的落个几乎圆扯圆,差的还要倒贴进去。
当初苗插进去的时候,就严重缺水,好不容易成活了,也没长出多大个头的来,到约莫能挖着吃的时候,每一窝只有几个小老鼠那么大个头的,今年的收成太差,让人们忧心这后半年的日子可咋过呀!
好在现在来了一场及时雨,但愿能让地里的接着再长个十天半个月的,把个头窜出来一截就好了。
胡云秀原不知道这些的,还是许子海和他老娘拉呱家常的时候,随便听了一耳朵就记下来——看来,要想养活这一家人,地里的庄稼今年是指望不上了,她要另想个办法了……
来了这么久,她也从她妹胡云兰那里了解了不少关于这个时代的生存法则,首先所有东西都归大集体所有,忌讳东西私有化;买东西需要布票,粮票,肉票,油票……
看来想要在这个年代搞一番大事业是不成了,弄不好就被按个投机倒把的罪名,拉去判个几年刑法搁谁都受不了的。
目前为止,她还是想想怎么让一家人吃饱穿暖,住上不漏雨的房子才是正事儿。
正吃饭的时候,院门被人从外面敲响了,妮妮飞快的跑去打开院门……
来人是住在村东头的一家王姓搬迁户的小儿子,他来到屋里哭丧着脸说明了来意,原来昨夜雨势太大,他那个因为偏瘫常年卧床不起的八十岁老奶奶,住的茅草屋被狂风刮倒了,不但要承受雷鸣闪电,还要遭受大雨的洗礼,连吓带淋雨的,等家里人跑去看她时,她已经气绝身亡了。
这来的十五六岁的大男孩儿就是这位老人的小孙子,他来是想请许子海过去帮忙的……
甭管在什么时候,死了人都是头等大事,许家老太太也顾不上心疼自己的小儿子昨夜没睡好,她听清楚了王家小儿子的来意,赶紧让妮妮去里屋叫醒许子海出来跑一趟王家,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留在那里帮忙了。
许子海睡得正香呢,被妮妮给叫醒了,心里很烦恼,但随后听到妮妮大致说了王家的来意,许子海一骨碌爬起来,快速穿上衣服,踢踏上破烂的鞋子就一蹦子跑到堂屋,扣完鞋子扣衣服扣子,……随后顾不得洗把脸就跟着王家小儿子向外面走去……
"妈,村里有人过世了,我要不要去看看呀?"胡云秀见许子海走出院门后,又回身关闭了院门,就回过头来问她婆婆。
"按说没叫你不用去好了,不过,如果你想要去关心一下看看,也是好的兆头,毕竟礼多人不怪嘛!"老太太若有所思的说道。
"好的,妈,我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胡云秀对她婆婆微笑着说道。
等到收拾完碗筷锅台和案板,记起接下来自己要做的事情……
"妈,那我能不能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看看呢?"胡云秀征求她婆婆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