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的小日子也过的很清闲,每日照顾照顾兔子收拾收拾兔窝就没啥事儿了。
家里最忙的人变成了丁飞和丁爸,两人每日早出晚归,采药卖药,用丁妈的话说就是"男人嘛就得吃苦耐劳,赚钱养家。"
早起徐二弟媳妇儿出门去溪边打水的时候,正好碰见在溪边洗菜的刘氏,径直拿着水桶朝刘氏那边走。
刘氏见是她,也赶紧打招呼。
"小姑子,快过来,来这边儿打水,这边儿的水清。"
徐二弟媳妇儿过去麻溜地把水桶里的水打满了,随后又帮着刘氏洗菜。
刘氏家里没分家,一大家子加起来十几口子,每次做饭光洗菜就得洗一大盆,在家里洗还得把水打回去,又费力又麻烦,所以刘氏每次做饭,都是端个盆在溪边洗。
溪边早起打水做饭,洗菜的人多,姑嫂俩一边洗菜一边小声地交谈着。
"大嫂,咱们啥时候去收栗子呀?"
"我早上跟你二嫂说了,咱们一会儿吃完早饭,收拾完就去,你去村东头收,我去村西头,你二嫂去村中间收。"
"行,那我一会儿收拾完去找你俩。"
"好,你收东西的时候可机灵点,徐家妹子信任咱,咱可得给人家把活儿干漂亮点。"
"嫂子,我知道的。"
姑嫂俩嘴里说着话,手里活儿却没停,不一会儿一大盆菜就洗了个干干净净。
徐二弟媳妇儿拎着水桶,刘氏端着盆两人一路有说有笑回了家。
丁妈给刘氏,张氏,徐二弟媳妇儿的工钱是按照她们收到的货物量算的,所以三人干的特别卖力,短短的几天丁宁家的小库房就被栗子,松子堆满了。
徐二弟媳妇儿原先在上柳村的时候,不管是种地还是出去干活,得到的钱都是要交给后婆婆崔氏,饶是如此,老实厚道的她都没学会偷懒,天天勤劳的像头老黄牛。
如今挣的钱都是自己的,徐二弟媳妇儿更是卖力了,每日早早就起床去收栗子,有些人家栗子没收拾好的,还帮着人家晾晒装袋。
徐二弟媳妇儿,刘氏,张氏三人是亲戚,平日里关系又好,收栗子,松子的钱是平分的,三人平日都肯下力气干活,短短七八天就把村里的栗子收了个干干净净。
工资丁妈每日都是现结的,七八日时间刘氏她们收了两千斤板栗,五百多斤松子,连买板栗,松子的本钱带工钱,一共花了八两银子。
晚饭丁妈照例熬了米粥,明天就要去镇上,想吃点好的给大家补充点能量,便卤了鸡腿,炖了兔肉,又炒了一盘子菌菇青菜。
鸡腿和兔肉是瑞哥儿和李大叔今天打猎得的,丁妈在鸡腿里又卤了几个鸡蛋,准备留着明天早上赶路的时候吃。
瑞哥儿和李大叔平日里都在丁宁家吃饭,家里有三个男人,吃饭吃的多,所以丁妈每日的晚饭都会做一大锅。
丁妈在现代是
每次丁宁,丁飞挑食的时候,就拿瑞哥儿举例来说他们。
吃饭的时候,大家边吃边聊,听说丁爸他们明天要到镇上出摊儿,李大叔便让瑞哥儿也跟着去把最近得的皮子卖了。
李大叔和瑞哥儿原先在上柳镇上的时候,得的猎物会直接连皮子带肉一起卖到铺子里去,来到山里以后,因为山里离镇上远,交通不方便,肉放久了不新鲜,便只卖皮子,肉都留下来自家吃。
光卖皮子肯定没有连皮带肉的利润大,好在这里的山中常年无人,也没有其它猎户,所以每日的收获都不错,爷孙家靠打猎混个温饱还是没有问题的。
瑞哥儿明天跟着丁宁她们去镇上,李大叔也准备休息两天。
听说李大叔要待在家里,丁妈便把丁飞托付给了李大叔,让他帮着照看两天。
丁飞虽说有二十岁的灵魂,但身体毕竟还是个六岁孩童的身体,去镇上的路太远了,整整走一天,她们这些大人都受不了,更别说这个六岁的小身板了。
以前逃荒的时候是实在没办法,现在条件好了,丁妈便不想让孩子们跟着受罪。
她也舍不得让丁宁跟着去,可实在是没办法了,他和丁爸两个人能力有限,这一堆摆摊儿的东西,要是没丁宁根本就拉不到镇上去。
晚上大家都睡下后,丁妈又在厨房烙了十几张饼子,炖了一锅肉,留着让丁飞和李大叔这两天吃。
因着明天要早起,丁宁吃完饭洗漱完便回屋睡觉去了,好在她睡眠质量好沾枕头就着,第二天被丁妈喊起来的时候也差不多睡醒了。
丁宁起床后,简单洗漱了一下就出了门,出门口看见瑞哥儿已经在院里了,他旁边放着收拾妥当的三辆独轮车,摆摊儿要带的东西整整齐齐地放在了车上。
一会儿出峡谷的时候,还得把独轮车拆下来拿出去,所以独轮车上的东西并没有用袋子绑起来,而是整齐地码了起来,方便一会儿出谷的时候装卸。
丁妈笑呵呵地看着瑞哥儿。
"瑞哥儿这孩子就是能干,早早的就过来帮着把车子装好了,不像某些人,活儿干完了才起来。"说完还腻了丁宁一眼。
丁宁也不反驳,朝着丁妈做了一个鬼脸就去后院喂兔子去了。
边走还边嘟哝"哼,女人的嘴,骗人的鬼,昨天还夸我能干,说我是个宝,今天瑞哥儿一来,我就变成草了。"
兔窝的卫生丁宁昨天就搞过了,早上给兔窝的水槽里放了水,又加了些棚子里的干草,便弄完了。
等丁宁再次走到前院的时候,徐二弟媳妇儿也到了。
"二婶子好。"丁宁笑嘻嘻地和徐二弟媳妇儿打了招呼。
徐二弟媳妇儿微笑点头回应了丁宁。
人都到齐了,大家便抓紧时间出发,丁宁,瑞哥儿,丁爸三人一人推了辆独轮车,丁妈和徐二弟媳妇儿则是背了些干粮行李,一行五人在独轮车的吱呀声中,出了峡谷。
https://www.vodtw.la/book/5729/收栗子松子的事儿交给刘氏,张氏和徐二弟媳妇儿后,丁妈也安下了心,成日在家里琢磨新吃食。
丁宁的小日子也过的很清闲,每日照顾照顾兔子收拾收拾兔窝就没啥事儿了。
家里最忙的人变成了丁飞和丁爸,两人每日早出晚归,采药卖药,用丁妈的话说就是"男人嘛就得吃苦耐劳,赚钱养家。"
早起徐二弟媳妇儿出门去溪边打水的时候,正好碰见在溪边洗菜的刘氏,径直拿着水桶朝刘氏那边走。
刘氏见是她,也赶紧打招呼。
"小姑子,快过来,来这边儿打水,这边儿的水清。"
徐二弟媳妇儿过去麻溜地把水桶里的水打满了,随后又帮着刘氏洗菜。
刘氏家里没分家,一大家子加起来十几口子,每次做饭光洗菜就得洗一大盆,在家里洗还得把水打回去,又费力又麻烦,所以刘氏每次做饭,都是端个盆在溪边洗。
溪边早起打水做饭,洗菜的人多,姑嫂俩一边洗菜一边小声地交谈着。
"大嫂,咱们啥时候去收栗子呀?"
"我早上跟你二嫂说了,咱们一会儿吃完早饭,收拾完就去,你去村东头收,我去村西头,你二嫂去村中间收。"
"行,那我一会儿收拾完去找你俩。"
"好,你收东西的时候可机灵点,徐家妹子信任咱,咱可得给人家把活儿干漂亮点。"
"嫂子,我知道的。"
姑嫂俩嘴里说着话,手里活儿却没停,不一会儿一大盆菜就洗了个干干净净。
徐二弟媳妇儿拎着水桶,刘氏端着盆两人一路有说有笑回了家。
丁妈给刘氏,张氏,徐二弟媳妇儿的工钱是按照她们收到的货物量算的,所以三人干的特别卖力,短短的几天丁宁家的小库房就被栗子,松子堆满了。
徐二弟媳妇儿原先在上柳村的时候,不管是种地还是出去干活,得到的钱都是要交给后婆婆崔氏,饶是如此,老实厚道的她都没学会偷懒,天天勤劳的像头老黄牛。
如今挣的钱都是自己的,徐二弟媳妇儿更是卖力了,每日早早就起床去收栗子,有些人家栗子没收拾好的,还帮着人家晾晒装袋。
徐二弟媳妇儿,刘氏,张氏三人是亲戚,平日里关系又好,收栗子,松子的钱是平分的,三人平日都肯下力气干活,短短七八天就把村里的栗子收了个干干净净。
工资丁妈每日都是现结的,七八日时间刘氏她们收了两千斤板栗,五百多斤松子,连买板栗,松子的本钱带工钱,一共花了八两银子。
晚饭丁妈照例熬了米粥,明天就要去镇上,想吃点好的给大家补充点能量,便卤了鸡腿,炖了兔肉,又炒了一盘子菌菇青菜。
鸡腿和兔肉是瑞哥儿和李大叔今天打猎得的,丁妈在鸡腿里又卤了几个鸡蛋,准备留着明天早上赶路的时候吃。
瑞哥儿和李大叔平日里都在丁宁家吃饭,家里有三个男人,吃饭吃的多,所以丁妈每日的晚饭都会做一大锅。
丁妈在现代是
每次丁宁,丁飞挑食的时候,就拿瑞哥儿举例来说他们。
吃饭的时候,大家边吃边聊,听说丁爸他们明天要到镇上出摊儿,李大叔便让瑞哥儿也跟着去把最近得的皮子卖了。
李大叔和瑞哥儿原先在上柳镇上的时候,得的猎物会直接连皮子带肉一起卖到铺子里去,来到山里以后,因为山里离镇上远,交通不方便,肉放久了不新鲜,便只卖皮子,肉都留下来自家吃。
光卖皮子肯定没有连皮带肉的利润大,好在这里的山中常年无人,也没有其它猎户,所以每日的收获都不错,爷孙家靠打猎混个温饱还是没有问题的。
瑞哥儿明天跟着丁宁她们去镇上,李大叔也准备休息两天。
听说李大叔要待在家里,丁妈便把丁飞托付给了李大叔,让他帮着照看两天。
丁飞虽说有二十岁的灵魂,但身体毕竟还是个六岁孩童的身体,去镇上的路太远了,整整走一天,她们这些大人都受不了,更别说这个六岁的小身板了。
以前逃荒的时候是实在没办法,现在条件好了,丁妈便不想让孩子们跟着受罪。
她也舍不得让丁宁跟着去,可实在是没办法了,他和丁爸两个人能力有限,这一堆摆摊儿的东西,要是没丁宁根本就拉不到镇上去。
晚上大家都睡下后,丁妈又在厨房烙了十几张饼子,炖了一锅肉,留着让丁飞和李大叔这两天吃。
因着明天要早起,丁宁吃完饭洗漱完便回屋睡觉去了,好在她睡眠质量好沾枕头就着,第二天被丁妈喊起来的时候也差不多睡醒了。
丁宁起床后,简单洗漱了一下就出了门,出门口看见瑞哥儿已经在院里了,他旁边放着收拾妥当的三辆独轮车,摆摊儿要带的东西整整齐齐地放在了车上。
一会儿出峡谷的时候,还得把独轮车拆下来拿出去,所以独轮车上的东西并没有用袋子绑起来,而是整齐地码了起来,方便一会儿出谷的时候装卸。
丁妈笑呵呵地看着瑞哥儿。
"瑞哥儿这孩子就是能干,早早的就过来帮着把车子装好了,不像某些人,活儿干完了才起来。"说完还腻了丁宁一眼。
丁宁也不反驳,朝着丁妈做了一个鬼脸就去后院喂兔子去了。
边走还边嘟哝"哼,女人的嘴,骗人的鬼,昨天还夸我能干,说我是个宝,今天瑞哥儿一来,我就变成草了。"
兔窝的卫生丁宁昨天就搞过了,早上给兔窝的水槽里放了水,又加了些棚子里的干草,便弄完了。
等丁宁再次走到前院的时候,徐二弟媳妇儿也到了。
"二婶子好。"丁宁笑嘻嘻地和徐二弟媳妇儿打了招呼。
徐二弟媳妇儿微笑点头回应了丁宁。
人都到齐了,大家便抓紧时间出发,丁宁,瑞哥儿,丁爸三人一人推了辆独轮车,丁妈和徐二弟媳妇儿则是背了些干粮行李,一行五人在独轮车的吱呀声中,出了峡谷。
https://www.vodtw.la/book/5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