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和徐二弟明天就要到丁宁家点心铺里去干活了,对铺子里的事儿也有些好奇,坐在旁边认认真真的听着丁妈介绍去了铺子里要干的事情。
几人聊了一个多小时,丁妈把徐二弟和杏花明天要做的事情,以及要注意的事项交代了个清清楚楚。
其实本来也没有这么多要说的,只是看着徐二弟和杏花那求知的眼神,丁妈也不好意思三言两语讲完,所以才多说了一些。
讲完铺子里的事儿,丁爸和徐二弟又去了燕子家,他们今天要做五张摇椅,上午做了两张,下午要做三张的话估计要贪黑了。
燕子爹和百灵爹现在都在镇上码头打工,管吃管住一天六十文钱,虽说收入也可以,但也是个累人的活儿。
丁爸和这俩人平时关系不错,也想着在自家铺子给两人找一些活儿,可自家的铺子就那么大点地方,找了徐二弟和杏花以后铺子里的活儿就基本能忙开了,实在是用不了那么些人。
就算雇人也是雇些能说会道的妇女更好一些,毕竟是销售岗位,买东西的也是女性居多,还是女性更能胜任一些。
只能再好好努力争取把铺子早日开大,到时候雇上刘氏,张氏到铺子里帮忙,让燕子爹和百灵爹在家里养养兔子和鸡。
丁爸刚想到兔子和鸡,坐在院子里帮着她和徐二弟打下手的燕子爹就开口了。
"梨花她爹呀,我和百灵他爹每日苦哈哈的在镇上的码头干活,一个月也才能挣个一两多的银子,我媳妇儿在家里卖鸡蛋一个月也差不多能挣到这个数了,再加上帮你家喂那些兔子啥的一个月我媳妇儿都能挣三两银子,我想着回来和我媳妇儿养鸡,你看能不能成。"
"这有啥不能成的,你看我家养的兔子和鸡起初也是不挣钱的,现在规模大了,每月除了开工资还能挣个十多两银子呢。"
燕子爹知道丁爸家养兔子和鸡挣钱却没想到这么挣钱,一个月十两,一年可就是一百多两银子。
他从小到大也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呀。
"我家后面的院子小,附近又都是居民,我也不敢养太多的鸡,鸡窝个蚯蚓池一到夏天臭气熏天的,到时候邻居都该过来说来了。"燕子爹把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
"我看你可以和百灵他爹一起养鸡,你俩到咱们村边,稍微离村里有一些距离的地方盖个房子,就盖个专门养鸡的房子,养上几百几千只鸡,两人轮流看着,到时候一个月挣几十两银子也是有可能的事儿。"
听到丁爸说一个月挣好几十两银子,旁边的徐二弟都有些心动了,只不过他立刻压下了自己也想去养鸡的想法。
他大哥说的虽然好,可这些都得等鸡的规模变大才有可能实现,他大哥家那二百多只鸡也是养了两年多才养起来的,还有蚯蚓池也是慢慢变大的,这些都需要时间,而且以后还指不定啥样呢,还是现在每月挣这三两银子保险。
当然他也知道把鸡的规模养大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养蚯蚓也是需要时间的,他们现在养鸡之所以挣钱就是因为现在的鸡主要吃蚯蚓,只需要很少的粮食就可以养成,这就大大节约了成本。
若是纯靠粮食养鸡,卖出去的鸡蛋还不够粮食钱的,根本没啥赚头。
之所以村里和镇上没有大规模卖鸡蛋的,也正是因为不划算,费了粮食和人也挣不住钱。
他家现在养了五十只鸡,每月差不多能收一千二百多个鸡蛋,除了成本也能挣个一两银子,都快顶上他在镇上码头干活了。
要是在村子附近盖个鸡舍的话,等规模大了肯定是能挣钱的,不过他一个人可忙不过来,肯定得找个帮手。
他和二弟本就是一家人,现在虽说是分了家,可他和二弟关系好,合伙做生意肯定是行的,他二弟家里也是养了鸡的,挣不挣钱他自己知道,想必自己这个提议他也是愿意的。
到时候盖了鸡舍,守家待地每天老婆孩子热炕头一个月就能挣几十两银子,那可是地主才能过上的日子呀。
见燕子爹思考了半天,丁爸又接着说道。
"你现在就可以让你媳妇儿再孵一批小鸡,蚯蚓池也再挖大一些,你和百灵爹现在开始打土坯,估计一个多月鸡舍就能盖起来,到时候鸡也多了,蚯蚓也多了,一并弄到新鸡舍去,再养几个月,你们两家三百只鸡,一个月就差不多十两银子,一家一半也能得五两银子,比你在镇上打工了强不少。"
丁爸原先还在想燕子爹和百灵爹的生机问题,没想到燕子爹也是个脑袋灵光的,见鸡蛋挣钱能想到大规模养鸡,不像村里其它人干着怕赔钱,干那怕赔钱,只知道老老实实的种地,一年到头也就能填饱肚子。
当然丁爸也不是看不起种地的村民,只是觉得人要变通,不能只指望着一个营生。
燕子爹也是个行动派,想法得到丁爸的肯定后,他当即就决定明天不再上镇上打工了,要留在村子里养鸡。
不过要盖鸡舍的话就得找块儿地,现在村里人都有了房子,为了避免大家胡乱造房子打乱村里的规划,现在盖房子都得里正批准才行。
下午他直接拎了两瓶酒,一只鸡去了里正家里,当天就把鸡舍用地搞定了。
搞定鸡舍的问题,晚上燕子爹又找了他二弟把想盖鸡舍的想法说了出了,要不说这两人是亲兄弟呢,百灵爹这段时间其实也有这个想法,只是他还没下决定而已,听说燕子爹也想盖鸡舍,两个当即就拍板定下了这个事情。
盖鸡舍的银钱两人平分,以后的一切收入也平分。
对于男人们要盖鸡舍的事情,张氏和刘氏也是同意的,鸡是她俩养的,鸡蛋能赚钱她俩是知道的。
眼见着徐老大家越过越好翻修了房子又在镇上开了铺子她们也是羡慕的,能有发家致富的营生她们也是很支持自家男人的。
https://www.vodtw.la/book/5729/闲下来后,徐二弟媳妇儿把小石子哄了去午睡,然后大家便坐在棚子下面开始聊起了明天去铺子里的事儿。
杏花和徐二弟明天就要到丁宁家点心铺里去干活了,对铺子里的事儿也有些好奇,坐在旁边认认真真的听着丁妈介绍去了铺子里要干的事情。
几人聊了一个多小时,丁妈把徐二弟和杏花明天要做的事情,以及要注意的事项交代了个清清楚楚。
其实本来也没有这么多要说的,只是看着徐二弟和杏花那求知的眼神,丁妈也不好意思三言两语讲完,所以才多说了一些。
讲完铺子里的事儿,丁爸和徐二弟又去了燕子家,他们今天要做五张摇椅,上午做了两张,下午要做三张的话估计要贪黑了。
燕子爹和百灵爹现在都在镇上码头打工,管吃管住一天六十文钱,虽说收入也可以,但也是个累人的活儿。
丁爸和这俩人平时关系不错,也想着在自家铺子给两人找一些活儿,可自家的铺子就那么大点地方,找了徐二弟和杏花以后铺子里的活儿就基本能忙开了,实在是用不了那么些人。
就算雇人也是雇些能说会道的妇女更好一些,毕竟是销售岗位,买东西的也是女性居多,还是女性更能胜任一些。
只能再好好努力争取把铺子早日开大,到时候雇上刘氏,张氏到铺子里帮忙,让燕子爹和百灵爹在家里养养兔子和鸡。
丁爸刚想到兔子和鸡,坐在院子里帮着她和徐二弟打下手的燕子爹就开口了。
"梨花她爹呀,我和百灵他爹每日苦哈哈的在镇上的码头干活,一个月也才能挣个一两多的银子,我媳妇儿在家里卖鸡蛋一个月也差不多能挣到这个数了,再加上帮你家喂那些兔子啥的一个月我媳妇儿都能挣三两银子,我想着回来和我媳妇儿养鸡,你看能不能成。"
"这有啥不能成的,你看我家养的兔子和鸡起初也是不挣钱的,现在规模大了,每月除了开工资还能挣个十多两银子呢。"
燕子爹知道丁爸家养兔子和鸡挣钱却没想到这么挣钱,一个月十两,一年可就是一百多两银子。
他从小到大也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呀。
"我家后面的院子小,附近又都是居民,我也不敢养太多的鸡,鸡窝个蚯蚓池一到夏天臭气熏天的,到时候邻居都该过来说来了。"燕子爹把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
"我看你可以和百灵他爹一起养鸡,你俩到咱们村边,稍微离村里有一些距离的地方盖个房子,就盖个专门养鸡的房子,养上几百几千只鸡,两人轮流看着,到时候一个月挣几十两银子也是有可能的事儿。"
听到丁爸说一个月挣好几十两银子,旁边的徐二弟都有些心动了,只不过他立刻压下了自己也想去养鸡的想法。
他大哥说的虽然好,可这些都得等鸡的规模变大才有可能实现,他大哥家那二百多只鸡也是养了两年多才养起来的,还有蚯蚓池也是慢慢变大的,这些都需要时间,而且以后还指不定啥样呢,还是现在每月挣这三两银子保险。
当然他也知道把鸡的规模养大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养蚯蚓也是需要时间的,他们现在养鸡之所以挣钱就是因为现在的鸡主要吃蚯蚓,只需要很少的粮食就可以养成,这就大大节约了成本。
若是纯靠粮食养鸡,卖出去的鸡蛋还不够粮食钱的,根本没啥赚头。
之所以村里和镇上没有大规模卖鸡蛋的,也正是因为不划算,费了粮食和人也挣不住钱。
他家现在养了五十只鸡,每月差不多能收一千二百多个鸡蛋,除了成本也能挣个一两银子,都快顶上他在镇上码头干活了。
要是在村子附近盖个鸡舍的话,等规模大了肯定是能挣钱的,不过他一个人可忙不过来,肯定得找个帮手。
他和二弟本就是一家人,现在虽说是分了家,可他和二弟关系好,合伙做生意肯定是行的,他二弟家里也是养了鸡的,挣不挣钱他自己知道,想必自己这个提议他也是愿意的。
到时候盖了鸡舍,守家待地每天老婆孩子热炕头一个月就能挣几十两银子,那可是地主才能过上的日子呀。
见燕子爹思考了半天,丁爸又接着说道。
"你现在就可以让你媳妇儿再孵一批小鸡,蚯蚓池也再挖大一些,你和百灵爹现在开始打土坯,估计一个多月鸡舍就能盖起来,到时候鸡也多了,蚯蚓也多了,一并弄到新鸡舍去,再养几个月,你们两家三百只鸡,一个月就差不多十两银子,一家一半也能得五两银子,比你在镇上打工了强不少。"
丁爸原先还在想燕子爹和百灵爹的生机问题,没想到燕子爹也是个脑袋灵光的,见鸡蛋挣钱能想到大规模养鸡,不像村里其它人干着怕赔钱,干那怕赔钱,只知道老老实实的种地,一年到头也就能填饱肚子。
当然丁爸也不是看不起种地的村民,只是觉得人要变通,不能只指望着一个营生。
燕子爹也是个行动派,想法得到丁爸的肯定后,他当即就决定明天不再上镇上打工了,要留在村子里养鸡。
不过要盖鸡舍的话就得找块儿地,现在村里人都有了房子,为了避免大家胡乱造房子打乱村里的规划,现在盖房子都得里正批准才行。
下午他直接拎了两瓶酒,一只鸡去了里正家里,当天就把鸡舍用地搞定了。
搞定鸡舍的问题,晚上燕子爹又找了他二弟把想盖鸡舍的想法说了出了,要不说这两人是亲兄弟呢,百灵爹这段时间其实也有这个想法,只是他还没下决定而已,听说燕子爹也想盖鸡舍,两个当即就拍板定下了这个事情。
盖鸡舍的银钱两人平分,以后的一切收入也平分。
对于男人们要盖鸡舍的事情,张氏和刘氏也是同意的,鸡是她俩养的,鸡蛋能赚钱她俩是知道的。
眼见着徐老大家越过越好翻修了房子又在镇上开了铺子她们也是羡慕的,能有发家致富的营生她们也是很支持自家男人的。
https://www.vodtw.la/book/5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