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都市:我的靠山有亿点凶 > 第1031章 少年志远

第1031章 少年志远

   第1031章 少年志远(1/2)

“这边好像已经是在阴月皇朝附近了吧?”

眨眼间,方毅就已经来到了一片树林之中。

在一颗大树下面,躺着一名衣衫褴褛的少年。

只见他眉头紧皱,眉宇之间还有血煞之气散发出来。

方毅立即走上前,随手一挥,便将他体内的血煞气息给清楚了。

由于这名少年体内的煞气还不是很浓郁,所以方毅清理起来,并没有多少难度。 🅼.𝕍𝙤🄳𝕋𝙬.𝓛🄰

同时还帮助这名少年,将体内的一些暗伤顽疾给修复好了。

几分钟后,少年从迷迷糊糊之中醒来。

一起身,就看到了一个陌生人静静地站在一旁,吓得连忙站了起来,顺手就拿起旁边的木棍。

战战兢兢的瞪着方毅,很是紧张的询问道:“你……你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我身边,我宁死也不会屈服你们的,你们就死了这条心吧。”

方毅见他还是个十六七岁的孩子,耐心解释道:“看起来,你好像正在被仇家追杀,不过你放心,我并不是你的仇家,也不会对你怎么样,看你的情况,应该是遇到血魔了吧。”

听到血魔两个字,少年的目光闪烁了一下,畏畏缩缩的看着方毅。

当安定下来,他才惊讶的发现,自己身上,已经没有血煞之气的侵蚀了,身体也没有之前那么疲惫了。

当即就激动了起来:“是……这些都是你做的吗?”

方毅莞尔一笑:“这地方除了我还有别人吗,我若是想要对你造成什么危险的话,大可不必多此一举。”

少年想想也是,眼神中的戒备,逐渐松懈了下来,同时带着一丝歉意道:“对不起大哥哥,是我刚刚冒犯了你,还请你原谅。”

方毅哑然,自己看起来有这么年轻么?

不过想到自己刚刚突破,有天雷淬体,将身体变得更加年轻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于是就说道:“小事儿,我也没有想过跟你计较这些,倒是你,小小年纪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你的家人呢?”

少年沉默不语。

像是想到了什么很不快心的事情,变得郁郁寡欢起来。

方毅并不着急,只是轻声询问道:“怎么,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少年埋着头,没有回答。

方毅静静地站着,也没有去催促。

大概过了有将近半个时辰,少年在看了方毅起码有五六遍之后,似乎才终于下定了决心,将自己所经历的事情都说出来。

“我叫姜志远。”少年平静的说着。

只是那眼角之中,明显有一丝渗人的杀意在浮现着。

温和的阳光照在姜志远的脸上,那淡淡的金光放佛让他更苍老了几岁,眼角现出一丝抹不去的沧桑。

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着,他最不想浮现的一幕幕。

那是在两个月前,距离大雁城隔着三个大城市的九昭城。

那里,大夏皇朝的边境大城。

姜志远小时候,就住在九昭郊区的一个叫花田村的小村子里。

在阴月皇朝的大军没有打来的时候,那里是人间的天堂,澜沧江的水,滋润着花田村的每一寸土地,致使他们年年丰收。

即使那时的大夏皇朝,有着沉重的赋税,那里的百姓,依然过得是无比的幸福,快乐。

直到两个月前的一个夜晚,花田村外不远的地方,忽然响起了震天的喊声,那浓重的杀气,弥漫了整个村庄,所有的村民都被吓得不敢出来。哒哒的马蹄声,从细小微不可闻,到最后,整个村庄,都是马蹄的声音。

姜志远从窗户的一角看到,村子里大部分的男男女女,都被一群凶神恶煞的士兵压在街道上,跪成了一排。

漂亮的村妇,被士兵拖进的小黑屋,强壮的男人,年老的老人,被锋利的长刀刺穿了胸膛。

姜志远被吓得张嘴惊呼,却被一张长满老茧的双手捂住了嘴巴。

姜志远回过头



   第1031章 少年志远(2/2)

去,看到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眼里含着泪水,朝着自己痛苦的摇头,示意他不要出声。

一个男人骑在马上,挥舞着寒光闪闪的长剑,呼喊道:“兄弟们,烧,烧光这里。”

无数的火把,像一条条恶毒的火龙,无情的蚕食着一间间的房屋,没过多久,大火弥漫了整个花田村,照亮了半个天空。

姜志远一家人,由于以前在家里有一个储存干货的地下室,才幸免于难。

天亮的时候,姜志远的父亲,确定外面已经没有人了,才打开顶盖,将他的儿子和妻子送了出去。 𝕄.𝙑𝕆𝙙𝙏𝙒.🅻𝓐

一眼望去,满是黑烟焦土,所有的房屋都化为了灰烬,再也没有一点点的生机。

“这里已经成了阴月皇朝和大夏皇朝的战场,我们不能再住在这里了。”宁父叹了一口气。

“那我们该去哪,父亲。”姜志远无比难过的问道。将头深深的埋在母亲的怀里。

宁父想了片刻,平静道:“如今战事已经开启,这里已经不再平静,如今我们也只能去京城了。或许那里,还没有受到战火的牵连。”

“这里就距离京城这么远,凭我们的脚力,能走到吗?”宁母有些担心,自己或许还没走到那里,就已经魂归他乡了。

“那里,是我们的希望。”宁父将姜志远背在背上,开始了一段艰辛的路程。

自战事开始,边境的一些另外的村子和县城,也都受到了同样的灾难。

活下来的人,都和宁父有着同样的想法。慢慢的,他们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成千上万的难民开始了北上京都之路。

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京都,但所剩下的人,已经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了。

有的在路上感染风寒,却没有医生和药物,眼睁睁的看着同伴在病痛中死去,也有的是长期的跋涉,导致心力交瘁,积劳成积而死。

宁父牵着姜志远和他妻子的手,看着眼前大雁城高大的城门,欣慰的笑了。
r> 但是这一笑,却成为了永恒。

他的任务终于完成了,安详的闭上了眼睛,倒了下去。

任姜志远如何呼喊,他再也听不到了。

将宁父裹着一张草席,埋在了大雁城外的一个小溪傍边后,他们母子终于进城了。

大雁城里面,很是繁华,车水马龙,笙歌艳舞。

但是没有了家庭支柱的母子俩,每日只能靠朝廷的救济米度日。

有时还会遇上地痞无赖,把刚领来的救济米全部抢去。

那一天,母子俩就只能饿肚子了。在大雁城里,他们母子俩就这么苟延残喘的过着。

在大雁城的第六个年头,应天书院下放了一个书院扫地的杂工工作。

京城多富贵,一般的有钱人家自是不会去的。

但一些穷苦人家,却依然是往死里钻。

书院即使是找一个杂工,也是颇有讲究,有面试和笔试两关。

穷人家的孩子,有文化的极少,认识字的也没几个。

然姜志远在花田村时,却有教书的先生时常教村子里面孩子读书认字。

姜志远那时学习非常的刻苦,也终于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

首先是笔试的时候,应招的人有两百人,但能过这一关的却只有十之一二。

到了面试的时候,考官正是文课的老师,易晚秋。

他向姜志远问了一个。

“这个工作能给你带来什么。”

姜志远只说了一句话:“它是我生活的最后一点希望。”

从此以后,姜志远便开始在学院里面,认认真真的做自己的事情。

因为有了经济的来源,自己和母亲的日子,也过的不再像以前一样拮据,紧张了。

原本,姜志远以为,日子会这么平平淡淡的过下去。

母子俩就在这大雁城里面,当一个老老实实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