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察部落总共三十多万牧民,规模与蒙古曾经的三大部落相当。三十万牧民,顶多能组建几万骑兵。派遣援助罗斯国的四万多骑兵已是钦察大部分成年男性了。在基辅战场上,钦察骑兵伤亡两万多人,其余一万多人逃走,宋军随后追击。没了钦察部落的四万骑兵,又损失了一万步弓手。算上其他伤亡,九万人的联军,转眼剩下了三万人。这三万人全是步兵,连骑士都变成了步战骑士。马军两万人追击钦察逃兵,三万人围剿联军。联军没有弓弩手保护,马军得以抵近射击。火枪在近距离的精度和伤害都大幅提升,联军遭受到了很大伤亡。这场战争,东欧联军已经完败。他们没法与宋军近战,就没有还手的能力。战争持续不到一个时辰,终于演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从钦察骑兵逃离战场开始,联军的士气就崩溃了。普通步兵的木盾挡不住子弹,成片倒地。重甲骑士的铠甲和铁盾具备一定的防护能力,宋军的短管火枪没法射穿重甲,骑士还能站在战场上。马军暂时不理会骑士,反正骑士行动缓慢,随时都能应对。因战争发生基辅附近,罗斯大公亲自率军应敌。他作为统帅,起初信心满满,到了此刻,大为惊惧。步兵伤亡近半,他无能为力。联军九万人参战,剩下了一万多人。宋军显然没打算放他们活着回去,这一万多人也得死。罗斯大公可不想死在这。他身着重铠,连战马都披了重甲。还有十几名铁甲骑兵护卫,他认为他能跑得了。宋军的武器射不穿铠甲,他们跑得慢,宋军也阻拦不住。等跑回城中,闭门不出,宋军就打不进来。毕竟这里距离基辅城很近,有很大机会能逃得性命。
罗斯大公不打算管,也没心思没能力管那些将士了。他调转马头逃走。毕再遇看的清清楚楚。他对身侧的孟宗政道:“辛帅派遣我们来给罗斯国一些教训,你说这教训够不够?”孟宗政问:“马帅是想放他们一条生路?”毕再遇看着战场上那些四散逃窜的罗斯士兵。“大宋攻伐蒙古,并没有斩尽杀绝。官家的意思我懂得,留下他们比杀死他们更重要。让他们传播恐惧,世世代代不敢与大宋为敌。我们与罗斯国这场战争的目的,也是这样。”孟宗政道:“我明白了。士卒溃逃就让他们逃了吧。那些重甲战士怎么办?”毕再遇道:“那些重甲士兵都是精锐士兵,这类士兵不那么容易投降。”他淡淡的道:“杀了吧。”孟宗政道:“我去。”毕再遇点点头,叮嘱道:“如果他们跪下投降,就不杀了。”孟宗政应了,轻夹马腹,摆摆手,身后一队骑兵跟随。
这队骑兵在距离重甲骑士四十步的位置站住。骑士有七八百人,士气低落,却并未崩溃。他们好战,不服输。见了宋军,见了宋军将帅大旗,以为要近身搏杀。纷纷挥舞兵器,发出战吼。孟宗政不用多问,他们一定不会跪下投降。宋军将火枪挎在身侧,取出长柄手榴弹。手榴弹尾部带着黑烟,落在了骑士当中。为避免误伤,宋军骑兵后撤。手榴弹的爆炸声压过了枪声。重铠甲能挡得住子弹,挡不住炸弹的冲击。就像是重甲挡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349章 东欧陷入动荡(2/2)
止。基辅城墙上的罗斯重臣贵族,还有许多弓弩手,眼睁睁看着宋军当着他们的面,割下了罗斯大公的脑袋。马军将罗斯大公的脑袋丢在地上,捡起旗帜,离开了基辅。马军就是要让所有罗斯权贵看着。这是给罗斯国的惨痛教训。与大宋为敌,就是自寻死路。相隔千万里,照样能击败你们的主力军队,照样能兵临城下,杀了你们的大公爵。这种威慑最是刻骨铭心。马军消失在他们的视线,城上城下依然静悄悄。那些平素大权在握,充满自豪的罗斯权贵,都跟丢了魂一样,呆立许久,无人敢发出半点声音。
钦察残兵惊慌失措。以为逃离战场就能活命,怎料得到宋军骑兵紧咬不放。他们不具备蒙古骑兵那样的战斗素养,别说奔跑千里万里,连几百里几十里都坚持不住。马军没有遇见抵抗,最晚在次日上午结束了战斗。一万多钦察骑兵全部被杀被俘。四万钦察骑兵支援罗斯国,全军覆没。失去四万成年男性,钦察部落伤及根基。钦察承认失败,往西迁徙,躲避宋军。宋军也没打算追击钦察,撤回察干乌拉。罗斯大公被杀,导致罗斯国内部混乱。东正教牧首与重臣贵族商议,准备推举新任大公爵。罗斯国派系争斗,许多地区有意独立建国。罗斯大公在时,扩张土地,以军事威慑,能保证罗斯国一统。他死了,局势急转直下。新任大公爵未必有他的能耐,就算是有,这烂摊子也没法收拾。立陶宛被波兰和罗斯夹在中间。之前投靠罗斯,现在罗斯自身难保,波兰的威胁也摆在了面前。东欧联军的全军覆没,导致整个东欧陷入了动荡,这种动荡会持续很多很多年。
宋军多次巡查,确保将所有活着的蒙古人都集中在了斡难河王庭和察干乌拉两地。在这个过程中,大宋安国公主赵晴自是无法逃脱。她到底是大宋公主,宋军一直以礼相待。随她被俘的还有赵璋和拖雷。宋军将蒙古人集中起来,想要干什么?自是没什么好事。赵晴带着赵璋入宋,求见赵盏。她求见赵盏,就是想讨个情面。她在赵盏那里没有情面,她是知道的。可赵盏格外喜欢赵璋,或许能看在这孩子的脸面,抬一抬手,给蒙古一个存续的机会。不管怎么说,赵璋的身体里流着一半蒙古人的血。赵晴与赵璋抵达南京城。上面说官家太忙,没时间见你。赵晴带着赵璋见到了婆婆孛儿帖,大哥术赤,三弟窝阔台,许多部落首领,蒙古贵族。还见到了木华黎,速不台、哲别等重臣将领。这些蒙古人被关押的南京城中,待遇不错,没人为难他们。可整日战战兢兢,不知能不能活着看到明天的太阳,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在得知蒙古主力惨败,铁木真可汗不知所踪,众人哀叹。大势已去,他们的死活成了大宋皇帝的一句话。又得知宋军将蒙古人都集中看押在斡难河王庭和察干乌拉,很多人忍不住哭了出来。宋朝皇帝必定动了杀心。集中在一起,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