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书容先是表达了对于贤妃不信任自己的伤心,然后又义正言辞地劝淑妃往后不要在宫中开盘设赌场,最后让锦绣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来递给淑妃。
“全押在能成这边,”她说道,“不能让赔率太不好看!”
等几个人走时已经快到了晚上,锦绣一边给叶书容梳着头发一边问道:“娘娘怎么不叫德妃娘娘过来?德妃娘娘这些年一直打理六宫,举办宫宴的事最是得心应手了。”
叶书容有些心不在焉:“本宫从前犯懒,往后却是不能了。”
她之前一直幻想着有朝一日,陆长平的哥哥能回来继承皇位,到时候一切都能回到正轨上来,可如今那人非但没有回来,连陆长平都被拐到了大周去,指不定往后还会出什么幺蛾子呢,后宫这些事,她就算再不愿,也不得不慢慢接过来,万一往后真的有什么突发事件,她也不至于毫无对策。
“不就是办个宫宴,没什么困难的,”叶书容说道,“从小本宫便知道有朝一日要进宫来,这些都是学过的。”
锦绣这才想起来,娘娘可是从小便被封为太子妃的,该学的东西一样都没有落下,只是进宫之后惯会躲懒,德妃又是个爱揽事的,她乐得将那些杂事都退出去,所以一直以来并没有什么机会露一手。
“这回宫宴与上次宴请大周使臣不同,”叶书容打了个哈欠,“那回请的是外人,自然要处处精心,这回是请朝中那些糟老头子,大体上不出错便是,根本不用多精致。”
“他们这会儿心中都算计着呢,那宫宴就算备得再好,到时候也没心思多看一眼,所以干脆一切从简吧,还能省钱。”她又补充了一句。
……
到了宫宴那日,叶书容果真贯彻了一切从简的想法,连歌舞都不曾准备。
因为天气太热,所以宫宴设在了早上,下朝之后,朝臣们便被一路带到了碧水台上。
碧水台建在烟缈湖中,一条曲曲折折的回廊直通湖中心,湖中种着莲花,偶有红色的鲤鱼在碧绿的莲叶中穿过,看着别有一番情致。
只是今日没人有心情看那莲花与游鱼,朝臣们各怀心思,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低声交谈着。
叶书容没有让他们等太久,很快便带着锦绣过来了。
朝臣们起身叩首,叶书容径直走到了最前面的椅子上坐下,微笑着让众人起身。
“众卿家都坐吧,”她的笑容和煦,“今日本宫请众位大人过来,想必大家也知道本宫的用意。”
众人没想到她这样直白,一时间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好。
叶书容的笑容不变:“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今年大旱,本宫与昭王商议过,有些事得早些做准备。”
不是大事?感情银子不是你出的!众人心中吐槽。
吏部尚书最先站了起来:“娘娘说的大旱,臣也有所耳闻,只是如今才将将八月,过些日子说不定便会下雨了呢?娘娘想要未雨绸缪是好事,可凡事过犹不及,要是做得太多了,难免会造成浪费啊!”
他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叶书容小题大做了。
“张尚书此言差矣,”立刻便有人反驳他,“虽然如今才八月,可是从过了年之后便一直没有下雨,就算过些日子下了,庄稼减产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如果受灾的百姓太多,只怕会引起动荡!”
叶书容顺着声音看过去,说话的是户部尚书,外面的情形如何,他自然是比吏部尚书更清楚地,此刻也是第一个跳出来支持叶书容囤粮的人。
“这些年国库中也有不少陈粮,难道还渡不过这一年么?”张尚书不服,“况且又不是整个北越都这样干旱,不过只有京都附近的几个郡罢了!”
“你说得倒是轻巧,”户部尚书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几个郡有多少百姓你可清楚?那么多人每日需要消耗多少粮食你可有算过?国库中的存粮,每年要清除发霉变质的,余下多少你知道吗?”
一席话将张尚书问得哑口无言,户部尚书“哼”了一声:“什么都不懂就指手画脚,如果现在不囤粮,等真的发生了饥荒,你去哪里弄能养活那么多人的粮食?”
“张尚书也只是怕浪费而已,并无别的意思。”御史中丞袁存孝打着圆场,“王大人别动气,大家都是为了北越好。”
叶书容挑了挑眉,这人在她的名单上:“那袁大人是如何想的?”
被她点了名,袁存孝惊了惊,规规矩矩地说道:“臣以为皇后娘娘的忧虑是有道理的,可张大人的话也不无道理。”
好一句废话,叶书容心中吐槽,这人看来惯会这样打太极,她却没打算就这样让他糊弄过去:“本宫确实想要囤些粮来,这事是造福百姓,若是光靠国库支撑,难免有些困难,人多力量大,若是众位大人每人能出一份力,这次天灾根本算不得什么。”
“袁大人,你觉得这个法子可行吗?”她一眨不眨地看着袁存孝。
袁存孝额上的汗都要下来了,在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他要是点了头,岂不是得罪了所有同僚?可要是不点头,那传出去,不就是他不在乎百姓的死活?
“臣觉得……”他不得不开口说道,“臣觉得娘娘的想法极对,只是这每人出多少,一时间倒是不好规定……”
“也不用规定每人出多少,毕竟每家的情形不同,”叶书容笑眯眯地说道,“这事全凭自愿就是,出多出少都是一份心意,袁大人说是不是?”
“是,是。”袁存孝擦了擦汗,心道还好皇后娘娘的话也没有说死,虽说不得不出些银子,可这个“全凭自愿”,到底让人没那么难受了。
“娘娘心系百姓,乃是黎民之福!”有人站起来说道。
叶书容定睛一看,说话的竟是尚书右丞付海林,也正是德妃的父亲。
他的一双眼睛与德妃长得极像,此刻正目光灼灼地看着她:“臣愿捐十万两银子,聊表心意!”
叶书容先是表达了对于贤妃不信任自己的伤心,然后又义正言辞地劝淑妃往后不要在宫中开盘设赌场,最后让锦绣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来递给淑妃。
“全押在能成这边,”她说道,“不能让赔率太不好看!”
等几个人走时已经快到了晚上,锦绣一边给叶书容梳着头发一边问道:“娘娘怎么不叫德妃娘娘过来?德妃娘娘这些年一直打理六宫,举办宫宴的事最是得心应手了。”
叶书容有些心不在焉:“本宫从前犯懒,往后却是不能了。”
她之前一直幻想着有朝一日,陆长平的哥哥能回来继承皇位,到时候一切都能回到正轨上来,可如今那人非但没有回来,连陆长平都被拐到了大周去,指不定往后还会出什么幺蛾子呢,后宫这些事,她就算再不愿,也不得不慢慢接过来,万一往后真的有什么突发事件,她也不至于毫无对策。
“不就是办个宫宴,没什么困难的,”叶书容说道,“从小本宫便知道有朝一日要进宫来,这些都是学过的。”
锦绣这才想起来,娘娘可是从小便被封为太子妃的,该学的东西一样都没有落下,只是进宫之后惯会躲懒,德妃又是个爱揽事的,她乐得将那些杂事都退出去,所以一直以来并没有什么机会露一手。
“这回宫宴与上次宴请大周使臣不同,”叶书容打了个哈欠,“那回请的是外人,自然要处处精心,这回是请朝中那些糟老头子,大体上不出错便是,根本不用多精致。”
“他们这会儿心中都算计着呢,那宫宴就算备得再好,到时候也没心思多看一眼,所以干脆一切从简吧,还能省钱。”她又补充了一句。
……
到了宫宴那日,叶书容果真贯彻了一切从简的想法,连歌舞都不曾准备。
因为天气太热,所以宫宴设在了早上,下朝之后,朝臣们便被一路带到了碧水台上。
碧水台建在烟缈湖中,一条曲曲折折的回廊直通湖中心,湖中种着莲花,偶有红色的鲤鱼在碧绿的莲叶中穿过,看着别有一番情致。
只是今日没人有心情看那莲花与游鱼,朝臣们各怀心思,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低声交谈着。
叶书容没有让他们等太久,很快便带着锦绣过来了。
朝臣们起身叩首,叶书容径直走到了最前面的椅子上坐下,微笑着让众人起身。
“众卿家都坐吧,”她的笑容和煦,“今日本宫请众位大人过来,想必大家也知道本宫的用意。”
众人没想到她这样直白,一时间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好。
叶书容的笑容不变:“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今年大旱,本宫与昭王商议过,有些事得早些做准备。”
不是大事?感情银子不是你出的!众人心中吐槽。
吏部尚书最先站了起来:“娘娘说的大旱,臣也有所耳闻,只是如今才将将八月,过些日子说不定便会下雨了呢?娘娘想要未雨绸缪是好事,可凡事过犹不及,要是做得太多了,难免会造成浪费啊!”
他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叶书容小题大做了。
“张尚书此言差矣,”立刻便有人反驳他,“虽然如今才八月,可是从过了年之后便一直没有下雨,就算过些日子下了,庄稼减产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如果受灾的百姓太多,只怕会引起动荡!”
叶书容顺着声音看过去,说话的是户部尚书,外面的情形如何,他自然是比吏部尚书更清楚地,此刻也是第一个跳出来支持叶书容囤粮的人。
“这些年国库中也有不少陈粮,难道还渡不过这一年么?”张尚书不服,“况且又不是整个北越都这样干旱,不过只有京都附近的几个郡罢了!”
“你说得倒是轻巧,”户部尚书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几个郡有多少百姓你可清楚?那么多人每日需要消耗多少粮食你可有算过?国库中的存粮,每年要清除发霉变质的,余下多少你知道吗?”
一席话将张尚书问得哑口无言,户部尚书“哼”了一声:“什么都不懂就指手画脚,如果现在不囤粮,等真的发生了饥荒,你去哪里弄能养活那么多人的粮食?”
“张尚书也只是怕浪费而已,并无别的意思。”御史中丞袁存孝打着圆场,“王大人别动气,大家都是为了北越好。”
叶书容挑了挑眉,这人在她的名单上:“那袁大人是如何想的?”
被她点了名,袁存孝惊了惊,规规矩矩地说道:“臣以为皇后娘娘的忧虑是有道理的,可张大人的话也不无道理。”
好一句废话,叶书容心中吐槽,这人看来惯会这样打太极,她却没打算就这样让他糊弄过去:“本宫确实想要囤些粮来,这事是造福百姓,若是光靠国库支撑,难免有些困难,人多力量大,若是众位大人每人能出一份力,这次天灾根本算不得什么。”
“袁大人,你觉得这个法子可行吗?”她一眨不眨地看着袁存孝。
袁存孝额上的汗都要下来了,在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他要是点了头,岂不是得罪了所有同僚?可要是不点头,那传出去,不就是他不在乎百姓的死活?
“臣觉得……”他不得不开口说道,“臣觉得娘娘的想法极对,只是这每人出多少,一时间倒是不好规定……”
“也不用规定每人出多少,毕竟每家的情形不同,”叶书容笑眯眯地说道,“这事全凭自愿就是,出多出少都是一份心意,袁大人说是不是?”
“是,是。”袁存孝擦了擦汗,心道还好皇后娘娘的话也没有说死,虽说不得不出些银子,可这个“全凭自愿”,到底让人没那么难受了。
“娘娘心系百姓,乃是黎民之福!”有人站起来说道。
叶书容定睛一看,说话的竟是尚书右丞付海林,也正是德妃的父亲。
他的一双眼睛与德妃长得极像,此刻正目光灼灼地看着她:“臣愿捐十万两银子,聊表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