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徐州(1/2)
“在哪里?”刘金凤诧异地看了她一眼,神色带着几分怀疑。
“就刚才那辆马车,赶车的那个男人好像就是段林。”邵莉莉说着自己也不太确定,毕竟天色已晚,看得也不是很真切。
听到邵莉莉的话,刘金凤直接一巴掌打在她后脑勺上。
“你饿昏头了吧?段林和那小贱蹄子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那个段林家里那么穷还是个瘸子,怎么可能赶得起马车?
刚才车里的人直接就撒了一把铜板下来,怎么可能是段林那个穷瘸子!
“娘,我真的看见了,那个人长得很像段林。”
自打上次见过段林之后,邵莉莉就经常想起他那张俊朗英气的脸,还偷偷幻想过,那个男人的脸,有一副健壮的身体,跟她站在一起的样子。
段林那张脸,她怎么会看错?
但想到刚才夜色不明,又一片混乱,邵莉莉又觉着,可能真的是自己看错了。
刘金凤看看饿得脸色都发白的女儿,只当她是饿昏了头,看花了眼,在说胡话。
“不早了,我们回去找你爹他们吧!”
刘金凤扶着自己的腰,吃力地走了两步,结果腰痛得她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今天真是够倒霉的,一个铜板也没要到,刚才那一地的铜板她们也一个没抢到,还被人推倒把腰给伤了。
她们这一家子,到底是得罪了哪路神仙啊?
怎么诸事不顺,还遇上这么一堆倒霉事呢!
邵父和邵逵今天的运气也不好。
他们在西边的街上要饭,好不容易遇上好心人赏了几个铜板,结果却被别的乞丐给抢了去,他们不愿意,便跟那个乞丐在街上扭打了起来。
但却没想到撞上了县老爷出行的马车,结果被县老爷的人拖着去打了一顿。
饭没讨到,却平白挨了一顿打。
父子俩饥肠辘辘地回破了庙,本想指着刘金凤娘俩今天能讨到些吃的,没想到还没进门便听到刘金凤痛苦哀嚎的声音。
“你娘这是怎么了?”
邵父看着躺在干草堆上呻吟的妻子,转头问邵莉莉。
邵莉莉把今天在街上遭遇的事跟邵父说了一遍。
说完才发现邵父和邵逵也是鼻青脸肿的。
“爹,你和大哥怎么也受伤了?”
邵父难为情地偏过头摸了摸自己肿起的腮帮子。
邵逵在一旁说道“今天在街上的时候,我跟爹和别人起了冲突,结果不小心撞上了县太爷的马车,被他手下的护卫打了。”
提起这事儿,邵逵十分委屈。
那县太爷仗着自己是当官的,不分青红皂白就让手下把他们打了一顿。
一家人想起今天的遭遇,都觉着十分气愤,但却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无奈叹气。
他们现在是想活着都难,再不满又有什么用?
……
段林他们赶着马车赶了整整三天的路才到徐州。
原本是打算在路上休息一晚,第二天早上再赶路的。
但临近徐州城的路上他们遇到不少拦路哄抢粮食的流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42章 徐州(2/2)
,他们带着两个孩子,邵榕榕担心在路上休息不安全,于是让段林加快了脚程,赶在天黑城门关闭之前赶到了徐州进了城。
虽然颠簸点,但总比在路上过夜要强上许多。
令他们意外的是,徐州城内竟然也有那么多流民乞讨。
他们刚进城门,便被一群乞丐围住了。
“没想到,城里现在也这么多流民,才半年,徐州城就变成这样了。”
邵榕榕有些唏嘘,这徐州城的变化太大了,之前离开徐州时,这里还算是一片祥和。
没想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竟全部变了样,自城外起便四处遇流民,城内更是遍地乞讨。
“饥荒战乱的年代,最苦的就是这些百姓。”
段林虽然见过比这更残酷的战场,但看到那些被饿得奄奄一息的流民,还有满街乞讨的百姓,心中还是有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重感。
邵榕榕想起在城外遇到的那些流民,还有城里乞讨的那些百姓,心中隐隐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这些流民乞丐在城里大量聚集,怕是到时候会引发瘟病,导致大面积传染。
她在战场上时便经历过这种事,军队中受伤的人得不到及时治疗,又大批量聚集在一起,导致了相互感染,最后生成瘟病,在整个军队扩散传染。
瘟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致死率极高。
若是真发生这样的事,那到时候徐州城将会变成一座死城。
在客栈住下,看着两个孩子睡着后,邵榕榕跟段林说起了明天的计划。
“明天我去城里的药店再采购一些药材和日常用品,顺便打听一下大夫说的那位周良师兄在什么地方。”
“我跟你一起吧。”
段林有些不放心她。
现在城里到处都是流民,她一个人出去很危险。
“不用,城里头乱,带着孩子一起出去不安全,你留在客栈里看着小青和小花,我一个人可以的。”
段林看了一眼床上熟睡的两个孩子,没再坚持。
只恨他这双腿没用。
不然他就可以出去做这些事情,而不是让邵榕榕一个女人出去。
第二天。
邵榕榕一大早便出了门,在城里的几家药店采购了一些段林平时常用的草药。
为了预防万一,以备不时之需,她还买了一些治疗瘟病需要用到的药草。
顺便跟店老板打听关于周良大夫的消息。
“老板,我想问一下,你认不认识这城里有一个叫周良的大夫,是从青云镇来做义诊的?”
老板冲她摇了摇头。
“不认识,你可以到仁松堂问问,那是城里最大的药堂,大夫也很多,都是从别的地方过来做义诊的,说不定有你要找的人。”
“谢谢老板。”
谢过了药房老板,邵榕榕一路便去了仁松堂。
仁松堂原本是一家官办的药堂,专门给一些有钱人看病抓药的地方。
后来大水淹了徐州不少地方,上边的官员为了重整徐州成,便把仁松堂改成了临时义诊所,招揽各地前来的大夫,在里面坐堂义诊给百姓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