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因为毛文龙被冤杀而引起的风暴,随着周延儒和侯恂两人被崇祯下令抓捕,而迅速落下了帷幕。
虽然仍旧有官员不服,在第二天早朝时毅然站出来质问崇祯,周延儒和侯恂两位重臣何罪?但是,在传阅了侯恂送入皇宫的那封密奏之后,就连其最铁杆的支持者,都悻然闭上了嘴巴。
劝大明朝的皇帝以割让鸡笼、金门和鹭岛为代价,请异族前来剿灭大明的水师,然后推行禁海之策以隔绝中外。这得蠢到什么地步,才能想得出来,并且公然写在奏折之中?要知道,大明朝的立国根基,就是当初太祖皇帝带领群雄“驱逐鞑虏,重建华夏”,两百多年来,民间无数心怀蒙元的读书人变着法子贬低大明,却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从李唐至今,论得国之正,莫过于大明。
侯恂劝崇祯以割让国土为代价,引红毛舰队来剿灭郑一官和韩庆之,等同于劝崇祯自己刨自己的祖坟。而禁海之策,更是站在了一半儿东林党人的对立面!
很多东林党人之所以与郑一官“折节”相交,就是因为其家族每年从海贸中都能获得大量红利。你侯恂恢复禁海令,等同于断了一半儿东林党人的财路,来养自家!
谁不知道,当初禁海令执行的最严格之时,就是侯家勾结倭寇,走私最猖獗之时,所谓禁海,就是不准别人染指海贸之利,只由少数几家吃独食?既然你侯恂已经疯到断了别人财路养自己吃独食的地步了,大伙还凭什么为你鼓与呼?
选择闭嘴两不相帮的,只是朝臣中的极少数。其他大多数朝臣,包括朝堂中的大部分东林党人,在传阅过了侯恂的密奏之后,都果断转变了阵营。速度之快,让崇祯皇帝都始料未及。
于是乎,一番揭发和指责之后,朝廷迅速做出了决策。周延儒弄权误国,削职为民,与他的儿子们一道赶回老家永不启用。侯恂勾结倭寇,纵容家人鱼肉乡里,按律族诛,念在其曾经为国有功的份上,只斩其本人和他已经成年的儿子,暂且收押天牢待其他罪行审理清楚,便押赴菜市口执行。
周延儒和侯恂的十七位“同党”,被撤职的撤职,下狱的下狱,绝不宽贷。周延儒和侯恂等人的家产,因为已经被查抄,就交给金陵留守钱谦益负责酌情处理,优先补偿曾经遭受两家迫害的江南百姓。
唯一没有被朝廷下重手处置的,只有袁崇焕。经过锦衣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每次出现验证,请不要使用无痕模式!
第281章 黎明(2/2)
皇宫和京城城内观察到的情况,写了一份极为详实的报告,准备到了金陵之后,与崇祯皇帝的密旨一道,当面向靖海公递交。
韩庆之通过朝廷的邸报和自己安插在京城城内的眼线,早已经抢先一步得知了周延儒、侯恂等人的下场,接到崇祯的密旨和骆养性的报告之后,三方比较,忍不住轻轻叹气。
终究还是让袁崇焕逃脱了惩罚,继续留在了辽东。他可以清楚地预见,接任蓟辽总督的杨嗣昌,根本不是袁崇焕的对手。用不了多久,就会被袁崇焕联合祖大寿、吴襄等人彻底架空。
然而,他却无法逼迫崇祯做更多让步,后者至今还坚信,袁崇焕许下的豪言壮语,三年平辽。而后者之所以破格启用杨嗣昌,也是为了防止关宁军被纳入靖海军的旗下。
想杀袁崇焕,除非他现在就宣布清君侧。然而,联合五省督抚和郑家军逼崇祯低头是一回事,清君侧则是另外一回事。
五省督抚当中,除了袁枢之外,其他几位此番之所以响应他的号召,都是因为彼此利益相关,并不是心里头已经没有了大明,没有了皇帝。郑一官之所以三言两语就被他说服,也是因为他能够给郑一官提供海量的工业品和新式战舰,不是想要将皇帝拉下马。至于钱谦益,之所以倒向他,一方面是迫于形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钱家在海贸和开办工厂所获取了利益,已经远远超过了佃租和纺织。
换句话说,眼下他所带领的利益联盟,走到这一步,已经是极限。想要逼崇祯退让更多,联盟内部肯定就会起纷争。更不用指望来一次天翻地覆的革命。而崇祯在给他的密旨当中,也清楚地告知了侯恂的谋划,通过许心素之子,引红毛诸国的舰队东进。这时候打一场内战,只会便宜了异族!
“末将上船之前,还见过袁总督的夫人。陛下已经着手给毛文龙平反,并准备封毛文龙为广宁侯,加谥号忠愍。”误以为韩庆之是为了毛文龙的事情而叹气,骆养性赶紧低声补充,“陛下在禁军之中,单独设了一个忠义营,下旨封毛承祚辽东都指挥使司佥事,昭武将军,掌管此营。黄龙、毛承禄,耿仲明等人也都调入营内任职。”
这又是一步“妙棋”,一方面,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每次出现验证,请不要使用无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