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宫后,母后在御书房等他,见到他失魂落魄的回来,母后轻声道:“她会感谢你。”
他只想一个人静一静,便向母后恭声告退,抬起头却看见母后眉眼里的疲惫、以及一丝他从未看见过的心疼神色,他心中微震,忽然就对以往的种种释怀了,母后或许比她表现出的要更疼爱他一点。
十六岁,母后还政与他,自此不问半句朝事,不过当他带着疑惑到宁寿宫请教时,母后还是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皇上,民富则国强,无论何时,你都要将你的子民放在首位。”
“皇上,忠言逆耳利于行,广开言路、从谏如流方能做一位贤明的君主。”
“朝政最忌讳朝令夕改,这不仅会失了你身为君王的威严,还会让下面的官员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执行,更会让你的子民对你失望。”
…………
母后尽心尽力教导他如何成为一个好皇帝,他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母后比起是他的母亲,更像是他的夫子,但不管如何,因为有母后的教导,他亲政的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
母后,是一位合格的太后。
于自身于天下,他都应该敬重孝顺母后。
十七岁,望着私下结党营私、仗着自己是两朝阁老、敢在朝堂上公然挑衅他威严的孙阁老,他已经能做面色平静,割心之痛他都能忍,还有什么是他忍不了的?
孙阁老居功自大,他便让他再自得自满一些。
朝堂上臣子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时,他便笑着问:“孙阁老,你觉得该如何?”
传召孙阁老到御书房议事时,他亲自站起身相迎,除了免跪拜之礼外,他还让小太监搬来绣凳给孙阁老坐,等到孙阁老谏言后,他便温声道:“一切都仰仗孙阁老了。”
其他朝臣与孙阁老意见不合时,他便劝道:“孙阁老是两朝阁老,所思所想定然更加全面,众爱卿就以孙阁老所言吧。”
渐渐地,有朝臣上折子参孙阁老罔顾皇权、把持朝政,他勾起唇角笑了笑,将参孙阁老的折子全部压下不提。
一年后,孙阁老在他无限纵容下,已经到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地步,以权谋私,贪污纳秽,居然还敢克扣军饷,简直是自掘坟墓。
捧了这么久,他终于可以杀之而后快了。
他命心腹大臣递了一封参孙阁老贪污纳秽的折子,然后在朝堂上指着孙阁老的鼻子骂:“你太让朕失望了,你对得起朕的信任吗?”
骂过孙阁老后,其他的就不用他来做了,自有猜透他心思的朝臣为他做。
随后,参孙阁老的折子如雪花一般多,他一本一本翻过后,将折子扔在面无血色的孙阁老脸上,痛心疾首道:“朕不杀你对不起天下黎民百姓,更对不起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将士,来人,将孙阁老押入大牢。”
一年的捧杀,不仅除去了孙阁老这个心头大患,他还威震了朝堂,让文武百官不敢再欺他年幼。
后来,李相因年迈告老还乡,他力排众议,提拔了一名左相和一名右相,这两人向来政见不合,可以互相制衡。
十八岁,他迎娶邹莹华为皇后,邹莹华虽太过于规矩木讷,但温婉贤惠,时刻想着念着他的身体,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她对他很好,他定善待与她。
二十岁,他有了嫡长皇子,白白胖胖的小家伙伸着小胳膊吐着小泡泡,让他心中生出无限的柔情,他情不自禁想时时刻刻见到他的长子,于是每日下朝后,他都要先去皇后宫中看看这个小不点,然后再会御书房处理政事。
他到乾坤宫时,皇后正坐在暖塌上拍哄着小家伙,见到他过来便从暖塌上站起身,抱着孩子欠身向他行礼,他连忙道:“你与朕夫妻之间不用行这些虚礼。”
皇后柔柔一笑,坚持道:“谢皇上体恤,但礼法不可废,臣妾理应向您请安。”
他便不再多说,转而去看皇后怀中的胖娃娃,伸出手轻轻碰了碰孩子柔嫩的脸颊,小家伙撅了撅嘴,挥舞着莲藕般的小胳膊,像是想要抓住他的手一样。
在皇后宫中坐了一刻钟,他站起身温声对皇后道:“让奶娘哄着皇子,你好好歇息,朕去御书房看折子。”
皇后柔声应下,亲自拿来大氅为他披上,望着他时,眼眸中只有他一个人的身影:“皇上,臣妾让膳房制了雪梨膏,等您看折子时,让全福为您泡水喝。”
他的心中淌过一阵暖流,他这几日熬夜看折子上了火,因不是大事便没有告诉皇后,却没想到皇后时时刻刻惦念着他的身体。
他伸出手握住皇后的手,柔声道:“晌午朕回来用午膳。”
皇后笑的温柔:“臣妾和大皇子等皇上过来。”
有了这个孩子,他与皇后之间能说的话变多了,两个初为父母的人,一心都在孩子身上,因为这个孩子,两人相处愈加融洽,两颗心也离得越来越近。
三十八岁,大武国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充盈,兵雄马壮,他望着大武国的版图,心中生出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来。
曾至逸献上地方志,于他犹如猛虎添翼。
于国,他大兴武举,练兵秣马,善用将才,为大武国开疆拓土。
于民,他重视科举,任用贤才,惩戒贪官污吏,适当减免赋税,保百姓富足安稳。
为国为民,他从未有一天敢松懈。
五十岁,望着扩了三分之一的大武国版图,他抚着胡子欣慰的笑了,他虽未做到一统天下,却也为他的子孙打下了更广阔的疆土。
立长子为太子,让其监国,他带着皇后乘船一路南下,游山玩水,微服私访,他想看看他治理了三十载的国家。
一路所见所闻,虽有瑕疵,但总体来说是平乐安稳,他心甚慰。
“百姓丰衣足食,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这是您亲手开创的繁华盛世。”皇后眉眼温柔:“皇上,您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他眼眶微湿:“朕没有辜负朕的子民。”
回宫后,母后在御书房等他,见到他失魂落魄的回来,母后轻声道:“她会感谢你。”
他只想一个人静一静,便向母后恭声告退,抬起头却看见母后眉眼里的疲惫、以及一丝他从未看见过的心疼神色,他心中微震,忽然就对以往的种种释怀了,母后或许比她表现出的要更疼爱他一点。
十六岁,母后还政与他,自此不问半句朝事,不过当他带着疑惑到宁寿宫请教时,母后还是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皇上,民富则国强,无论何时,你都要将你的子民放在首位。”
“皇上,忠言逆耳利于行,广开言路、从谏如流方能做一位贤明的君主。”
“朝政最忌讳朝令夕改,这不仅会失了你身为君王的威严,还会让下面的官员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执行,更会让你的子民对你失望。”
…………
母后尽心尽力教导他如何成为一个好皇帝,他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母后比起是他的母亲,更像是他的夫子,但不管如何,因为有母后的教导,他亲政的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
母后,是一位合格的太后。
于自身于天下,他都应该敬重孝顺母后。
十七岁,望着私下结党营私、仗着自己是两朝阁老、敢在朝堂上公然挑衅他威严的孙阁老,他已经能做面色平静,割心之痛他都能忍,还有什么是他忍不了的?
孙阁老居功自大,他便让他再自得自满一些。
朝堂上臣子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时,他便笑着问:“孙阁老,你觉得该如何?”
传召孙阁老到御书房议事时,他亲自站起身相迎,除了免跪拜之礼外,他还让小太监搬来绣凳给孙阁老坐,等到孙阁老谏言后,他便温声道:“一切都仰仗孙阁老了。”
其他朝臣与孙阁老意见不合时,他便劝道:“孙阁老是两朝阁老,所思所想定然更加全面,众爱卿就以孙阁老所言吧。”
渐渐地,有朝臣上折子参孙阁老罔顾皇权、把持朝政,他勾起唇角笑了笑,将参孙阁老的折子全部压下不提。
一年后,孙阁老在他无限纵容下,已经到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地步,以权谋私,贪污纳秽,居然还敢克扣军饷,简直是自掘坟墓。
捧了这么久,他终于可以杀之而后快了。
他命心腹大臣递了一封参孙阁老贪污纳秽的折子,然后在朝堂上指着孙阁老的鼻子骂:“你太让朕失望了,你对得起朕的信任吗?”
骂过孙阁老后,其他的就不用他来做了,自有猜透他心思的朝臣为他做。
随后,参孙阁老的折子如雪花一般多,他一本一本翻过后,将折子扔在面无血色的孙阁老脸上,痛心疾首道:“朕不杀你对不起天下黎民百姓,更对不起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将士,来人,将孙阁老押入大牢。”
一年的捧杀,不仅除去了孙阁老这个心头大患,他还威震了朝堂,让文武百官不敢再欺他年幼。
后来,李相因年迈告老还乡,他力排众议,提拔了一名左相和一名右相,这两人向来政见不合,可以互相制衡。
十八岁,他迎娶邹莹华为皇后,邹莹华虽太过于规矩木讷,但温婉贤惠,时刻想着念着他的身体,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她对他很好,他定善待与她。
二十岁,他有了嫡长皇子,白白胖胖的小家伙伸着小胳膊吐着小泡泡,让他心中生出无限的柔情,他情不自禁想时时刻刻见到他的长子,于是每日下朝后,他都要先去皇后宫中看看这个小不点,然后再会御书房处理政事。
他到乾坤宫时,皇后正坐在暖塌上拍哄着小家伙,见到他过来便从暖塌上站起身,抱着孩子欠身向他行礼,他连忙道:“你与朕夫妻之间不用行这些虚礼。”
皇后柔柔一笑,坚持道:“谢皇上体恤,但礼法不可废,臣妾理应向您请安。”
他便不再多说,转而去看皇后怀中的胖娃娃,伸出手轻轻碰了碰孩子柔嫩的脸颊,小家伙撅了撅嘴,挥舞着莲藕般的小胳膊,像是想要抓住他的手一样。
在皇后宫中坐了一刻钟,他站起身温声对皇后道:“让奶娘哄着皇子,你好好歇息,朕去御书房看折子。”
皇后柔声应下,亲自拿来大氅为他披上,望着他时,眼眸中只有他一个人的身影:“皇上,臣妾让膳房制了雪梨膏,等您看折子时,让全福为您泡水喝。”
他的心中淌过一阵暖流,他这几日熬夜看折子上了火,因不是大事便没有告诉皇后,却没想到皇后时时刻刻惦念着他的身体。
他伸出手握住皇后的手,柔声道:“晌午朕回来用午膳。”
皇后笑的温柔:“臣妾和大皇子等皇上过来。”
有了这个孩子,他与皇后之间能说的话变多了,两个初为父母的人,一心都在孩子身上,因为这个孩子,两人相处愈加融洽,两颗心也离得越来越近。
三十八岁,大武国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充盈,兵雄马壮,他望着大武国的版图,心中生出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来。
曾至逸献上地方志,于他犹如猛虎添翼。
于国,他大兴武举,练兵秣马,善用将才,为大武国开疆拓土。
于民,他重视科举,任用贤才,惩戒贪官污吏,适当减免赋税,保百姓富足安稳。
为国为民,他从未有一天敢松懈。
五十岁,望着扩了三分之一的大武国版图,他抚着胡子欣慰的笑了,他虽未做到一统天下,却也为他的子孙打下了更广阔的疆土。
立长子为太子,让其监国,他带着皇后乘船一路南下,游山玩水,微服私访,他想看看他治理了三十载的国家。
一路所见所闻,虽有瑕疵,但总体来说是平乐安稳,他心甚慰。
“百姓丰衣足食,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这是您亲手开创的繁华盛世。”皇后眉眼温柔:“皇上,您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他眼眶微湿:“朕没有辜负朕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