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他往旁边走了两步,走到薛城脑袋滚落的地方,静静地看着,突然俯身鞠了个躬:“老薛,你是个英雄啊!”
随后左手捡起薛城的脑袋,右手扛起薛城的身体。
正在这时,那一堆元兵的尸体突然动了动,然后被从里面掀开,露出一个脑袋来。
却原来是王保保!
关键时候他的亲卫们用身体给他做了盾牌,挡住了漫天箭雨。
王保保看着周围一个个的亲卫尸体,茫然四顾,神情惨然道:“大明靠山王,你杀了我吧!”
朱四维却没有理他,扛着尸体翻身骑上马,对朱标道:“标儿,给徐达和常遇春打信号,城外那十万元兵可以动手吃掉了!”
随后他才看向王保保,然后对旁边的士兵们吩咐道:“把他带到帅府大牢里跟他祖父阿鲁温关在一起!”
朱标松了一口气,他刚才还真担心叔爷一怒之下直接杀了王保保,如果是这样的话,一来叔爷将失信于阿鲁温,他曾经答应过阿鲁温要留王保保一命。
二来,杀了王保保对后面招降蒙元不利,之前叔爷和徐达他们就商议过,如果能招降王保保,那以此人的影响力将直接动摇蒙元的统治。
接下来城外的战事朱四维就不需要参与了,有徐达和常遇春这两位大明军中数一数二的将领带兵,打的又是伏击战,对方还丧失了主将和好几位高级将领,指挥系统瘫痪大半,这场仗注定是一边倒的屠杀了。
第二天,帅府大堂里,薛城的尸体放在正堂前连夜赶制的棺材里。
他的脑袋和身体是朱四维找人用线给缝起来的。
此时大堂里气氛沉凝。
朱四维面向大唐的十几位明军高级将领,沉声道:“在军中披麻戴孝有些不方便,因为严格来说薛宣旨并不是军人,不过我们可以给他开个小小的追悼会,一来缅怀英雄,二来为英雄送行!”
朱四维说到这里顿了顿,接着开始致悼词:“薛城,江南人,年龄……具体多大年龄其实我也不知道,大约四十出头吧!老实说我跟他也不算很熟,总共也就见过几次面。他是中书省的宣旨官,官职不高,但是做事兢兢业业。我跟他的交集几乎每次都是他前来传圣旨,犹记得第一次相遇,他来苏州宣旨,我们短短交谈几句,他大概看出当时我是第一次接旨,不懂礼仪,所以热心嘱咐我该准备什么该说什么改行什么礼,态度和善,做事仔细,虽官职不显但不失为一位尽忠职守的好官!”
“说实话,对于他这次为了促成汴梁伏击战而毅然在蒙古人的酷刑之下没有屈服,最后甚至于去撕咬蒙古将领的喉咙而壮烈殒命,我既感佩又悲痛,他是个文人,我一直以为他像大多数文人一样,胆小惜身,但是他用选择证明,面对异族,我大明文人亦不怕死,亦有风骨,就因为一句话:我汉人再不为奴……薛宣旨的死重于泰山,死得伟大
朱四维的悼词其实并不写得如何好,但是贵在以事实说话,真情流露,因此听得在场的徐达常遇春朱标等人都鼻子酸酸的。
接下来,朱四维带着诸将向薛城的尸体鞠躬送行。
这场追悼会的仪式简单但是却很庄重。
追悼会结束后,薛城被厚葬。
因为考虑到薛城本人非常迷恋北方这些历史古迹,所以他的尸体没有被运送回家乡,而是在就地葬在了汴梁,就在清明上河园的一处河边,有树有草有水有花,关键还能看到清明上河园的盛景。
料想,薛城本人应该挺满意的。
随后还是由朱标主笔撰写汴梁伏击战的战报,战报里除了向父皇朱元璋汇报战况以外,还着重提了薛城一事,朱标建议大明朝廷给薛城封侯以彰显其忠义。
埋葬了薛城以后,朱四维开始着手提审王保保。
此人是蒙元重臣,而且影响力很大,如果能说降的话,或许能兵不血刃拿下大都。
这也是朱四维没有杀他的原因。
不过等见到王保保以后,朱四维却惊讶地发现,对方状态很不好。
原本那个风流倜傥的蒙元名将仿佛已经死了,亲卫们押送过来的只是一具空有躯壳没有灵魂的死尸。
他稍微一想便明白过来,对方这大概是因为此次惨败内疚,而陷入了一种极度自责甚至于自我毁灭的情绪里头了。
不过想想也是,王保保是谁?那可是蒙元如今的擎天之柱,中兴希望。
但是就是这位中兴希望,却亲自带着十万元兵眼巴巴地从大都赶到汴梁、义无反顾地冲进了明军的埋伏,就跟千里送人头一样,不但没有中兴大元,反而毁了大元最后抗衡明军的机会。
这样的打击对于任何人来说,但凡不是没心没肺的,恐怕都不能等闲视之,越自信越有责任心的人越难以承受。
而王保保显然不是个没心没肺的憨憨。
朱四维甚至怀疑,要不是阿鲁温这个外祖父还活着,对王保保开解,也让王保保有所牵挂,王保保八成已经在牢里自杀了。
所以王保保面对朱四维徐达常遇春朱标四人的问话,始终一言不发,最后被押下去之前才终于开口问了一个让他耿耿于怀的问题:“汴梁伏击战,是谁的主意?”
他虽然在问,但是目光却在徐达身上定住,朱标和朱四维两人都太年轻,直接被排除了,常遇春虽勇但也没有这个智谋,也就徐达有这个可能了。
所以其实他已经猜到是谁了,只是确定一下。
没想到徐达和常遇春却不约而同指了指朱四维:“呶,就他,我大明靠山王!”
“什么?”王保保听到这个消息很是吃惊,他看看悠闲喝茶的朱四维,神情变幻莫测,最后仰天悲声长叹:“大明真是人才辈出,竟又出现一位名将!”
反观大元这边却人才匮乏,王保保猛然意识到,大元真的完了!
https://www.vodtw.la/book/4939/等箭雨停止以后,朱四维从马背上跳下来,抬脚走到浩海达裕的尸体旁,然后俯下身从地上捡起浩海达裕的弯刀,手腕一抖,把对方的脑袋砍了下来。
随后他往旁边走了两步,走到薛城脑袋滚落的地方,静静地看着,突然俯身鞠了个躬:“老薛,你是个英雄啊!”
随后左手捡起薛城的脑袋,右手扛起薛城的身体。
正在这时,那一堆元兵的尸体突然动了动,然后被从里面掀开,露出一个脑袋来。
却原来是王保保!
关键时候他的亲卫们用身体给他做了盾牌,挡住了漫天箭雨。
王保保看着周围一个个的亲卫尸体,茫然四顾,神情惨然道:“大明靠山王,你杀了我吧!”
朱四维却没有理他,扛着尸体翻身骑上马,对朱标道:“标儿,给徐达和常遇春打信号,城外那十万元兵可以动手吃掉了!”
随后他才看向王保保,然后对旁边的士兵们吩咐道:“把他带到帅府大牢里跟他祖父阿鲁温关在一起!”
朱标松了一口气,他刚才还真担心叔爷一怒之下直接杀了王保保,如果是这样的话,一来叔爷将失信于阿鲁温,他曾经答应过阿鲁温要留王保保一命。
二来,杀了王保保对后面招降蒙元不利,之前叔爷和徐达他们就商议过,如果能招降王保保,那以此人的影响力将直接动摇蒙元的统治。
接下来城外的战事朱四维就不需要参与了,有徐达和常遇春这两位大明军中数一数二的将领带兵,打的又是伏击战,对方还丧失了主将和好几位高级将领,指挥系统瘫痪大半,这场仗注定是一边倒的屠杀了。
第二天,帅府大堂里,薛城的尸体放在正堂前连夜赶制的棺材里。
他的脑袋和身体是朱四维找人用线给缝起来的。
此时大堂里气氛沉凝。
朱四维面向大唐的十几位明军高级将领,沉声道:“在军中披麻戴孝有些不方便,因为严格来说薛宣旨并不是军人,不过我们可以给他开个小小的追悼会,一来缅怀英雄,二来为英雄送行!”
朱四维说到这里顿了顿,接着开始致悼词:“薛城,江南人,年龄……具体多大年龄其实我也不知道,大约四十出头吧!老实说我跟他也不算很熟,总共也就见过几次面。他是中书省的宣旨官,官职不高,但是做事兢兢业业。我跟他的交集几乎每次都是他前来传圣旨,犹记得第一次相遇,他来苏州宣旨,我们短短交谈几句,他大概看出当时我是第一次接旨,不懂礼仪,所以热心嘱咐我该准备什么该说什么改行什么礼,态度和善,做事仔细,虽官职不显但不失为一位尽忠职守的好官!”
“说实话,对于他这次为了促成汴梁伏击战而毅然在蒙古人的酷刑之下没有屈服,最后甚至于去撕咬蒙古将领的喉咙而壮烈殒命,我既感佩又悲痛,他是个文人,我一直以为他像大多数文人一样,胆小惜身,但是他用选择证明,面对异族,我大明文人亦不怕死,亦有风骨,就因为一句话:我汉人再不为奴……薛宣旨的死重于泰山,死得伟大
朱四维的悼词其实并不写得如何好,但是贵在以事实说话,真情流露,因此听得在场的徐达常遇春朱标等人都鼻子酸酸的。
接下来,朱四维带着诸将向薛城的尸体鞠躬送行。
这场追悼会的仪式简单但是却很庄重。
追悼会结束后,薛城被厚葬。
因为考虑到薛城本人非常迷恋北方这些历史古迹,所以他的尸体没有被运送回家乡,而是在就地葬在了汴梁,就在清明上河园的一处河边,有树有草有水有花,关键还能看到清明上河园的盛景。
料想,薛城本人应该挺满意的。
随后还是由朱标主笔撰写汴梁伏击战的战报,战报里除了向父皇朱元璋汇报战况以外,还着重提了薛城一事,朱标建议大明朝廷给薛城封侯以彰显其忠义。
埋葬了薛城以后,朱四维开始着手提审王保保。
此人是蒙元重臣,而且影响力很大,如果能说降的话,或许能兵不血刃拿下大都。
这也是朱四维没有杀他的原因。
不过等见到王保保以后,朱四维却惊讶地发现,对方状态很不好。
原本那个风流倜傥的蒙元名将仿佛已经死了,亲卫们押送过来的只是一具空有躯壳没有灵魂的死尸。
他稍微一想便明白过来,对方这大概是因为此次惨败内疚,而陷入了一种极度自责甚至于自我毁灭的情绪里头了。
不过想想也是,王保保是谁?那可是蒙元如今的擎天之柱,中兴希望。
但是就是这位中兴希望,却亲自带着十万元兵眼巴巴地从大都赶到汴梁、义无反顾地冲进了明军的埋伏,就跟千里送人头一样,不但没有中兴大元,反而毁了大元最后抗衡明军的机会。
这样的打击对于任何人来说,但凡不是没心没肺的,恐怕都不能等闲视之,越自信越有责任心的人越难以承受。
而王保保显然不是个没心没肺的憨憨。
朱四维甚至怀疑,要不是阿鲁温这个外祖父还活着,对王保保开解,也让王保保有所牵挂,王保保八成已经在牢里自杀了。
所以王保保面对朱四维徐达常遇春朱标四人的问话,始终一言不发,最后被押下去之前才终于开口问了一个让他耿耿于怀的问题:“汴梁伏击战,是谁的主意?”
他虽然在问,但是目光却在徐达身上定住,朱标和朱四维两人都太年轻,直接被排除了,常遇春虽勇但也没有这个智谋,也就徐达有这个可能了。
所以其实他已经猜到是谁了,只是确定一下。
没想到徐达和常遇春却不约而同指了指朱四维:“呶,就他,我大明靠山王!”
“什么?”王保保听到这个消息很是吃惊,他看看悠闲喝茶的朱四维,神情变幻莫测,最后仰天悲声长叹:“大明真是人才辈出,竟又出现一位名将!”
反观大元这边却人才匮乏,王保保猛然意识到,大元真的完了!
https://www.vodtw.la/book/4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