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继续修水库(1/2)
长胜这个时候继续开工修水库,修水渠。
阿诚又派了大量的军队来帮忙。
其实太上皇和宇文宸也在商量动用军队去挖水渠的事。
太上皇道:“现在西戎,北凉那几个都被咱们打残了,掀不起浪了,我想着,不若让边关的士兵去挖水渠,这就省出来许多钱粮来。”
宇文宸点点头:“是啊,从全国各地征集民夫去草原上挖沟渠,这一路上吃的喝的就不知要花费多少粮食银子,再说了,南方的民工到了北方,水土不服的,反而坏事。还不如用边关的士兵,把他们每天的伙食提高一些,反正现在无仗可打,挖个沟渠就当是在练兵了。”
太上皇见宇文宸赞成自己的想法,更加来劲了,问宇文宸:“玉凌关有兵多少?”
宇文宸道:“十二万吧。”
“如果不算空饷的话,这十二万兵,再在古秦省召个几万民工,不出几年,那圣水湖的水就到了咱们的大雍朝。有了这圣水湖的水,古秦省就是咱大雍朝北方的大粮仓。”
古秦省在整个大雍朝来说,面积最大,人口不多,虽然土地贫瘠,但是如果不缺水,种些土豆这些耐干旱的粮食还是可以的。
“听葛谨文说,他爹去年夏天就组织民工修水库了,抢着今年夏季干旱前把水库修好,到时新亭县的夏天就不缺水了。”
“水库的水从哪里来啊?”太上皇问。
“以前靼靼族靠边境的地方有一条大河,叫喀什拉河冬上流就是圣水湖呢,长胜是打算先把这条河的水引到水库来。”宇文宸解释。
“这个长胜,是个干实事的,他不伸手问朝廷要一文钱,把个新亭县打理得井井有条,芜州府的陈知府可没少上折子夸他。现在连水库又早修上了?”太上皇乐呵道。
手底下的人肯干活,还不伸手向上头要钱,这种臣子简直是老天爷派来给他们当天使的。
高公公和六叔公一样,听到有人夸长胜就来劲儿。
“修水库好啊,春上天蓄水,到了夏天再放水,如果遇上干旱天,老百姓的庄稼可就保住啰。”
“那可不,北方的庄稼本来就耐旱,只要有一点水,就不会颗粒无收,老百姓就不会挨饿,咱们朝廷就不用拿出大笔的银子救灾。”太上皇和高公公说得高兴。
“要是大雍朝的每个县,州都修有水库就好了,到时无论干旱,水涝,灾情也不至于太严重。”宇文宸也感叹道。
太上皇看了孙子一眼,叹道:“你可别白日做梦了,每个县修个水库,朝廷得要拨多少银子下去,然后那些个官员重重盘剥,等到了最后,那点银子别说修水库,修个水沟都不够。”
宇文宸被皇爷爷这么直白的把话挑明,也不禁苦笑。
自从当了皇上后,和那些个官员打交道,他才发现,好多政策,只要与世家大族的利益相冲突,那些政策就很难执行下去。
宇文宸现在也不再去想那些个有用没用的糟心事,他下了圣旨,命阿诚的部队留一部分人守住关口,其余的去挖水渠,由长胜统一指挥。
长胜现在多了个头衔,一一圣水湖总督,这个是个临时的官名,就相当于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这个样子吧。
临时的就临时的吧,他又不想当大官。
长胜现在活脱脱的学雷锋做好事,不求名不求利(主要是不差钱,不光不差钱,钱还几辈子用不完。)
他反正是打定主意不掺和到朝廷那个是非窝里去的,更加没有那个雄心壮志去到朝堂上去指点江山,对于自己的几斤几两,他心里清楚,他可没有本事,没有那个闲工夫与那些个世家大族们为敌,他草根出身,可斗不过那些个利益集团。
他只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实实在在替老百姓办几件实事,让老百姓不饿肚子,挣点小钱。
他现在指挥着好几万人的队伍,天天忙得连家都不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397章 继续修水库(2/2)
好在青韵习惯了这种日子,诸葛先生又来得及时,全心全意的把思宝几个严格管教。
青韵无以为报,把家里酿的好酒左一坛右一坛的使劲儿送,反正她家酒多。
苏氏拿着阿诚找来的棉花种子,正在和曹县丞几个商量,要空出一些肥土来种棉花。
曹县丞他们自然是听说这棉花这个名字的,但是自己还从未见过棉花长啥样儿。
苏氏道:“咱们把棉花种出来后,就可以纺纱,织布,多余的布匹可以卖到别的地方去,到时棉花一多,咱们再请些师傅,把布匹染色,织出花来,这样,咱们新亭县的老百姓又掌握了一门挣钱的手艺。”
曹县丞喜道:“这对老百姓,对新亭县可是天大的好事,老夫人一心为民,请受曹某一拜。”
万主簿有些迟疑:“葛老夫人、这个棉花我们只是听说过,可是没人会种啊!”
苏氏安慰他们:“不怕,我应该会种。”
曹县丞和万主簿他们又惊又喜,齐齐追问:“葛老夫人,你当真会种棉花?”
苏氏当年在农村分田到户时是种过棉花的,只不过种的面积不大。但是种棉花的大致情况她多多少少记得。
棉花天性喜温、喜光,根系发达,根深可达2米 以上。棉花栽培地以土层深厚、通透性好、排灌方便、肥力中等以上的砂质壤土田块为最佳。
棉花施肥,底肥要以农家肥为主,可在棉花播种前翻耕施入,这时施的农家肥不宜过多,长出苗出来后,就不用追肥了。等到棉株开花达80% 以上,并坐住1- 2 个幼桃时,这个时候就要进行追施,并且施肥要足,这这样棉花长出来的花就大。
除了地质和施肥外,适时的播种也很关键,种的太早气温低,棉花苗太容易冻死,种得太迟,又会降低棉花的品质。
还有修枝剪叶,总之要想种出高产的棉花出来,是要下一番心血的。
曹县丞他们几个听苏氏说得头头是道,自然把县府的官田让苏氏先挑选出来,种棉花。
苏氏也不客气,挑了好几块阳光充足的好地,带着一帮葛家庄,姜家村的老汉和老婆子种起了棉花。
袁五姐还在去年冬天,就帮青韵找来了一些棉花种子送给了顾婶子。
顾婶子她们做事靠谱,棉花种成功了,她又可以多做一项生意。
长胜安排阿诚的士兵从喀什拉冬河的河道开始挖宽挖深,由葛老爹负责,工部的那几个技术员做技术上的指导。
而他自己,则狠抓水库的工程。
在他没日没夜的带领下,水库提前修好了。那水库占地百多亩,又大又深,看起来十分壮观。
这么大个水库,不光新亭县不会缺水,就是附近的几个县,随便挖个水沟过去,都会对他们县的用水情况得到些改善。
长胜正打算把喀什拉冬河的水引过来,l自己这边就有了意外之喜。那就是水库的一边本身有一条小溪,长胜在小溪的源头使劲儿的往下挖,竟然挖通了地下河,一大股一大股凊凉的水直往地上冒。
修水库的民工和士兵们都欢呼起来。
自己新亭县也有水?长胜喜出望外,索性拿炸药包炸了起来。
伴随着巨大的响声,地下水飞到了半空中,那地下水喷涌而出。
出水口越大,出水量就越多。不过一天一夜,水库里就有一半的水。
长胜见来了水,马上指挥民工开始挖沟渠,把水引到新亭县内。
从水库到新亭县,有百把里地,路上有的地方全是石头。如果没有炸药,那修水渠确实是一个大工程,但长胜他们手上有炸药,工程的难度就小了许多。
制定好路线,设计好沟渠的长度和宽度,长胜下了死命令,二个半月之后,水必须要流到新亭县。
领队的负责人各自划分了区域,大伙儿来不及休息,又热热闹闹的干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