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重点栽培(1/2)
顾青韵见粮价都涨上天了,粮价一天一个样,都替那些没啥钱的村民发愁。对长胜道:“你当个地方的父母官也不管管,民以食为天,这粮食是根本,现在这些商人心这么黑,这粮价都翻了一倍多。你和那些商家说说,就涨个五六成顶天了。曹夫人可是说了,别的县都限了粮价呢。”
连葛老爹都道:“是啊,这才几天啊,粮价就翻了一倍多,再这样下去,那些个老百姓真的是吃不起粮了。”
林郎中:“长胜啊,现在老百姓对你们有些抱怨呢,得想个法子。”
长胜对谨文道:“谨文,你给大伙儿解释解释,我为啥不限粮价。”
谨文问:“爹,你自己解释,我又不是你肚里的蛔虫。”
长胜笑道:“我这是在考你,我现在问你,对于粮价这个事儿你怎么看?”
谨文语出惊人:“不限粮价对咱们新亭县的百姓有好处。”
青韵他们听不明白,六叔公忍不住问他:“这粮价都涨上天了,这还是好事?”
谨文点点头,加重语气:“当然是好事了!”
思宝去扯谨文:“好哥哥,你给我讲讲呗!”
谨文摸了摸思宝的头,道:“思宝啊,你自己想啊,你如果是粮商,手中有一批粮食,新亭县一斤大米二十文或者更多,别的县一斤大米八文到十文,我问你,你手中的这批粮食你会卖给谁?”
思宝毫不犹豫的道:“我肯定卖给新亭县,比别处的利润高多了。”
谨文一笑:“这不就对了,现在芜州府其它的县府都打压粮价,只我们这儿放开,商人是逐利的,更何况这个利又这么大,我猜啊,这几天会有大量的粮食涌入新亭县,那几家粮商肯定想在新亭县大赚一笔。別忘了,咱们新亭县现在可是富裕县,不差钱。
到时粮食一多,商家们想尽快出手好大赚一笔,肯定会相互压价,这样一来,粮价自然就下去了。思宝,娘,这下你们懂了吗?”
苏氏一听,乖乖,这个大孙子咋这么聪明呢,这么复杂深奥的问题被他三言两语就解释明白了。
唉,当官的好苗子啊,就是不怎么肯读书,愁人。
月丫一脸崇拜的看着谨文,忍不住夸道:“小师叔,你好厉害啊,你这么一说我就懂了。”
林郎中也一脸欣慰:“可是乖徒儿,万一那几家粮商勾结在一起,不降价咋办呢?”
众人一听,对啊,别人也不傻啊,这灾荒天,粮食是硬通货,比黄金白银好使。
他们几家私下开个会,统一下粮价,就这么多,不降价,爱买不买怎么办?
谨文哈哈一笑:“放心吧,我爹早已有了计策。你们看他那样儿,气定神闲,一脸的坏笑,起码憋着好几股坏水呢。”
长胜摸摸自己的脸,自己没笑好吧,再说了,自己怎么就是坏笑了?明明自己笑起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呢。
青韵几个齐声问:“长胜,你有什么好办法?快说。”
长胜摇头道:“商场如战场,有些事儿就是战场上的绝密情报,不能泄密。”
青韵几个又转向谨文“谨文,你说说呗!”
谨文指了指自家老爹,忙摆手“我不知道,别问我。”
顾青韵逼问:“我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354章 重点栽培(2/2)
道你是知道的。”
谨文看了看爹,摇了摇头:“爹不让说。其实说出来也没啥,他们本来就是竞争对手,各有各的心思,不是铁板一块,到时想个法子各个击破就是了。”
长胜嘿嘿嘿一阵笑,一把揪住谨文:“儿子,少说几句吧,走,跟爹去书房。”
谨文警惕的问:“你干啥,为啥叫我去书房。”他的直觉告诉他,准没好事。
长胜惊喜交加:“儿子哟,你一向偷懒耍滑,三心二意,不肯好好读书,我本来对你都不抱希望了,想让你自由发展,可这么久以来你的表现不错,特别是粮价这回事,这么多人呢,包括曹远德,万良栎这些当了多年地方官的官场老油条都看不透这事情的本质,你小小年纪却能把这事儿想明白,想通透。妥妥的人才啊,当官的好苗子,我得好好栽培栽培你,说不得以后为大雍朝培养出一个能臣出来。”
谨文一听,大惊,心中叫苦不迭,恨不得把刚才说的话咽回去了。草率了啊,刚才一时飘了啊,被老爹这只老狐狸套路了。
他努力挣扎:“老爹,老爹,你放开我啊,我没你想的这么聪明,这事我是在杂书上看到的,我不值当你巴心巴肝的栽培。”
青韵把大儿子往长胜身边推:“值当值当,为娘的就觉得我大儿最聪明。”
六叔公捋须大笑:“谨文一说我就全明白了,咱老葛家又出了个人物哩。”
苏氏葛老爹一脸骄傲,思宝月丫阿若眼冒星星。
谨文被老爹往书房拉,他伸手向最疼爱他的师父求救:“师父,救我啊,我要跟你学医,我不想科考。”
林郎中激动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哄道:“乖徒儿,听话啊,凭你刚才那番话,师父也觉得你学医浪费人才了,好好跟你爹读书,考取功名,当个好官,造福一方百姓,比当郎中有出息。”
思宝神补刀:“大哥,你酒精做出来了,水泥也试验好了,现在你可以安安心心的跟爹学习了。”
谨文内心狂呼:我不要学习,不要有出息,我有空间,物资可以重启,我不要奋斗,我要摆烂,我要躺平!我要做一个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咸鱼。
没人在乎他真实的想法,他简直是被长胜,青韵,六叔公几个抬进了书房。
然后,长胜把书房门砰一关,把谨文压在书桌上,学了两个多时辰。
从此,谨文就被长胜重点栽培了。
在陈大人贴出了粮食不得随意涨价,涨价只能涨多少多少的告示后。果然新亭县的几个粮商冒着风雪运来了大批的粮食。
粮食一多,自然打起了价格战,粮价嗖嗖往下掉。一下子就掉到了原价五六成的地步。
长胜趁机买了一大批粮食。
经过粮价翻了一两番的高价之后,现在粮价跌成这样,老百姓觉得占了大便宜,不囤些粮都对不起这粮价。
于是老百姓冲进粮铺,你一袋我一袋的买了起来。
那几个粮商一看,这样下去可不行,再互相踩价,说不定连路费钱都挣不来。
几个人坐不住了,约在一起喝了杯茶,达成了一致意见,那就是大伙儿要抱成一团,价格要统一,才能保持高利润。
第二天,粮价又涨了,并且几家粮价一模一样,爱买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