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好好学习,不然没出路(1/2)
曾经的砖厂,被挖空了许多的土。
因为污染。
红砖烧制过程中,那些油和煤,并不是全部都随风飘走了,还有些影响到了地下。
地表被挖出一层,自然比其他地方矮了许多,挖掘机在砖厂没停下过。
不好的土,种出来的粮食确实没办法用。
因为地势低,所以郑广武把地平了平,还是比外面的地矮一截,反而在北方的平原出现了梯田的模样。
好在这片地是他家的,不是租的。
租的那些地,他买了些土,填的和外面的地一个高度。
砖厂这片土地的整修是个大工程。
把大部分的欠款还完了之后,虽然还有部分的钱没要回来,但也没有了之前的窘迫。
只是郑庆军的楼房还是没能买成。
其实夫妻俩存了大概两万块钱,这个时候的房价是一平一千四百三或者一千四百五左右,一百三十平的话首付百分之三十是五万。
他们还需要三万呢。
所以等到收麦子的时候,郑广武和王玲加上郑庆军郑春娥都一块来收麦子,两个老人想着,这次卖了钱,拿出来先给孩子付了首付吧。
但是又想到郑春娥,他们俩还欠着春娥手里三万呢
两个人为此辗转反侧,手心手背都是肉,这样去弄,女儿肯定是会伤心的。
但时间没有让他们俩如此纠结,因为之前总不还钱的一个朋友,他忽然赚钱了!
当时郑广武就站起来了,决定亲自去一趟要钱。
为了声势,郑广武叫上了儿子,还交上了姑爷。
郑庆天正好回家,挺到去要账,“那不得带我一个?”
他现在也算是县城认识不少人了,二大爷一说是谁,他立刻就和人脸挂上了号,行,是认识的。
而于玉林四月份调任河北灵犀县轴承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现在开始着手管理企业。
一看,哦,好像也是个熟人。
一家人就这么浩浩荡荡的去了。
到了人家门口,车一停,穿着不太新,不经常穿的皮衣,郑广武下了车,咳嗽了声,走到花坛旁边吐了口痰。
清了清嗓子。
“我找你们王老板,打过电话了。”
在门岗,郑庆天和门卫说了声,门卫赶紧点头,“我打个电话问问啊。”
看着氛围不对啊?要账的?
“好,好的。”
老板发话了,放上来。
“进吧。”
他把栏杆竖起来,又坐回去,打开了自己的保温杯,里面正泡着枸杞。
老板今年赚大钱了好像,厂子单子爆了,这要账的也敢放进去了。
前几年那是谁来都不开门。
“广武老哥啊!”
这位王老板也是宽冢镇人,曾经也是一块开会,一块交税的情谊。
“王老板,打扰了啊。”
郑广武如此重视,还是因为这位王老板手里可有五万的欠款。
要是拿到了,儿子的首付够了,闺女的钱能还一部分。
三弟的钱他已经还了。
当时闺女就说她不急,先给三叔他们。
大哥和小田的还没还呢,得继续要老赖的账。
“于局,于局,好久不见了啊。”
才和郑广武打了个招呼,王老板就笑眯眯的赶紧请大家坐下,尤其是于玉林。
企业各种事情都要通过人家来说的,今天这个钱是必须给,还必须给的两边都高兴。
“小刘啊,赶紧去把我今天取的钱拿过来,几位喝茶喝茶。”
郑庆天脸色奇特的看着这位最近走路都飘起来的王老板如此殷勤,心里切了声,但莫名舒爽。
毕竟这位王老板赚了钱之后,嘴上没个把门的,喝酒吃饭的时候,总能和别人吵起来。
他就是其中一个。
要不是为了厂子,谁忍着,毕竟人家有钱了。
王老板亲自倒了茶,于玉林赶紧笑道,“怎么能让王老板亲自倒茶呢,我这次就是陪我叔叔过来一趟,你们谈你们的。”
于玉林这么说,王老板心里也是松了口气,又轻松了不少。
最起码人家于局没说别的!
于玉林就是帮忙站台子的。
“怎么,老王,你这眼珠子都快掉我姐夫身上了,看不到我啊?”
郑庆天强烈表现,王老板赶紧顺势说道,“哪能看不到郑主任啊,喝茶喝茶!”
要账要的,郑广武走出来的时候还有点飘。
这么多年了,他也没仗着孩子们怎么样,但是吧
有女婿,有儿子,有侄子!是真不错!
拿了钱,于玉林就和郑广武说了句,“叔,我们的这三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62章 好好学习,不然没出路(2/2)
,您先给一部分就行,庆军到了要买房的时候了,现在县城里没有房子还不能给文涛说媳妇呢。”
郑广武一下就知道,绝对是女儿两口子商量过了。
“玉林,好,好。”
年纪大了,人总容易眼窝子浅,简单几句,老人已经红了眼睛。
郑广武路上就当着大家的面和郑庆军说了。
絮絮叨叨许多,这些年女儿为弟弟,为砖厂,周末就来帮忙,之前贷款还有用她的工资卡,玉林的工资卡贷款
事情太多了都说不完,郑庆军点头,“爹,姐夫,我都记得呢。”
郑庆军不太会说话,他现在干狱警也有好些年了,见了不少人,认识了不少人。
但是亲近,还是亲人亲近。
许多事情,姐姐不说,他也知道,只是他最笨,不太会说那些话,姐姐也没地方需要他帮忙
郑庆军心里都记得,只希望在爹娘的事情多分担些。
可是他也没多大的出息,比不上姐姐和姐夫,能做的就是干活的时候多干些,少麻烦姐姐。
郑庆天送郑广武回去,郑庆军回了监狱,于玉林就回家了。
“怎么样?”
郑春娥在家,于玉林回来,赶紧问道。
“要到了。”
“你老公出马你还能不行?”
郑春娥松了口气,“最近爹娘焦虑的血压一直高,幸好要到了。”
爹那边的朋友,还有一个六万的账,这个要回来,小田的钱就能还了,剩下亲戚们的账目就是分散的小数目,这两年爹娘在地里忙活,挣了钱肯定是还的了。
不会太久的,账目肯定能很快清干净。
“你对你弟弟是真的好啊。”
于玉林不由有些吃味,“总想着你弟弟。”
郑春娥笑了笑,“那不是有你在?”
有你在,我才能想,才敢想,要说原因,还是于玉林通情达理。
其实于玉林是感恩。
感恩自己最贫穷的时候,叔和婶婶接纳了他,他那个时候住在郑春娥娘家,都说他是入赘的。
叔和婶拿他当亲儿子一样,他怎么不把叔叔和婶婶当亲人呢?
人和人的感情,都是相互的。
现在于丽华也不住在他家里了。
因为她已经上了初中,就在县一中,是住校的,一个星期回去一次。
于玉林三哥家的儿子也渐渐长大了,胖乎乎圆润的很,但是老三一家要做生意,确实没太多时间,就把孩子给了于玉林爹娘看着。
或许是长大了,于丽华也懂事了,会帮家庭承担些家务,懂事的孩子没糖吃,但不用被拿出来撒气就已经很好很好了。
大概也是于丽华终于引起来了夫妻俩的内疚,现在于丽华回家里还是不错的,反正爱宝看着妹妹笑的多了,就知道她是过的挺开心的。
就是她总手痒痒想打于泰,也就是于丽华的弟弟。
这小子皮啊!
一晃时间飞逝,六月高考结束,郑春红的儿子出成绩,考上了一本。
“考的不错的,不错的。”
他报了一个一本里还算不错的大学,在本省,很快录取通知书下来,郑春红兴奋的给儿子办了个升学宴。
林恺田也回来了。
他用了假期,蔡小润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亲人,回来参加升学宴,也是他深思熟虑的。
郝玉芳家的大儿子也高中毕业,准备当兵去了。
小儿子休学了。
郝玉芳真是抓住一个,溜掉一个,初中读不完,就要跟着他家叔叔去打工。
郝玉芳气的打了小儿子好几顿,给他逼回去好几次,但是结果没怎么好
她累了,真心累。
所以她给儿子自己选择,可以干活,你干半年,自己看看到底受不受得了。
小儿子豪气冲天,当时就同意了。
所以郝玉芳知道郑春红家儿子考上大学的时候,心里酸溜溜的,又好羡慕。
“你说我这俩孩子随了谁啊?”
“也就是当年我没机会继续读,只要家里不缺我这个劳动力,我都要读完的。”
郑春红也请了郝玉芳,因为是初中同学。
郑春娥安慰着好朋友,“都是懂事的孩子,就是学习人各有志。”
“唉,他们能有什么出息啊。”
但是开心的日子,郝玉芳也没表现太不好,恭喜了郑春红,吃完饭之后回到家,眼不见为净了。
郑春娥就提着于爱宝,“一定好好学习啊,你玉芳阿姨儿子都不读书了,愁的你玉芳阿姨,你可得好好读书,小姑娘不读书更没出路。”
吃的饱饱的于爱宝乖巧点头,“嗯嗯嗯!”
妈妈说得对!
所以什么时候还能去吃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