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啊……!”
就两个字。
但这两个字却发自于王老汉的肺腑!
听在所有人的耳朵里,它便有了沉甸甸的重量!
一家子,七口人,真正的劳动力就是王新父子三人和他的两个儿媳妇。
孙子和孙女皆年幼,地里的活是干不了什么的,但两张嘴总得要招呼着。 𝓜.🆅𝕆🅳𝙏𝙬.𝓛𝙖
这里是吴国的一处粮仓。
这里皆是上田!
亩产相较于宁国而言还要多上五十来斤,但这一家子辛勤劳碌一年,却仅仅只能果腹!
若能有盈余,想来这弟兄二人也应该分家出去了。
看这破旧的茅屋,王老汉显然并没有说谎。
这是吴国农人的真实现状,那么宁国的农人与之相比,也不会有什么两样。
甚至连果腹都难!
这一刻,李辰安真正的意识到了这个世界的落后。
他也才真正感觉到了肩头的重量。
而吴沁此刻也呆住了。
作为吴国唯一的公主,她在宫里的用度从来是不缺的。
她在六岁那年去过吴悔的封地,本以为已经见识到了民间之疾苦,这时候听这王老汉这么一说,她才知道自己那见识太过浅薄!
朝中的官员们都说吴国在父皇的治理之下已有盛世的模样。
这如果就是盛世……那么这样的盛世便是极少数人的盛世!
对于天下最多的农人而言,那样的盛世,与他们毫无关系。
都是父皇的子民,为什么他们的日子就过得如此之苦?
吴沁天资聪颖。
她这时心里有了一个难解的疑惑——
在这样的雨天,农人们为了自己田里的庄稼,他们依旧要冒雨去田里干活。
同样如这样的雨天,京都的那些商贾权贵们,恐怕正坐在某个茶楼里,或者坐在某处湖边。
他们喝着茶,听着曲儿,看着烟雨朦胧的景致,指不定来了性子还能吟出一首诗来……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八百一十四章 那年夏 十(2/2)
有开源的思想,他们大多采取的是最简单的摊派!
而摊派的对象,一定是最老实的农人!
他们没有文化,更没有申述的地方。
他们只能默默的承受。
只要还有这样的一处破茅屋能够安生,只要还能果腹,他们就会守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
他们,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造反! 🅼.🅅𝙊🄳𝓣🅆.🄻🄰
而统治阶层,恰好就拿捏住了他们的这一点。
“王大爷,而今粮价如何?”
“粮价这个东西说不准啊,比如去年,”
“去年年逢极好,稻谷亩产都在二百五十斤上下,也就是二十斗这个样子。”
“若是按照往年的价格,一斗稻谷粮商收购价格在二十七文钱。”
“我家三十亩田,七千五百斤稻便是六百斗,全部卖出,能得银……十六两,除去各种税赋所需的大致三两五钱,能余十二两五钱……”
“但去年丰产,粮价大跌,粮商收购价格跌到了二十二文……”
“去年多收了十余斗,却只卖了十三两多的银子……但缴纳的税赋却没有变,余银反而只有九两五钱……除去购买种子什么的……”
“这账细细一算,便是白忙活了一年。”
王新又咧嘴一笑摇了摇头,又是一声长叹“难啊……!”
“闹不明白,明明多收了十余斗,粮价却贱成了这样,日子反而过得更艰难。”
“原本以为能多收入几个铜板,想要将狗蛋送去私塾识几个字,这不又放下了,只能看看今年。”
李辰安默默点头。
他望着渐黑的天,看着越来越大的雨,也悠悠一叹
“不容易啊!”
“王莽能送去读书当然是最好的……”
他的话音未落,一个妇人戴着一顶斗笠风风火火的从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