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太师大人的报复心(1/2)
新官上任三把火。
沈太师正式进学宫的第一天,便重新定立了学宫规矩,无论皇子还是官家子弟,一律不得缺席课堂。
无故缺席者,一次家访。
二次请父母。
三次直接清出学宫,并在学宫外公示。
伤了、病了,都得来。
这框框简直就是专门给七皇子立的,消息送到七皇子殿里,气的他又把殿里的东西砸了个遍。
“要不是他,本王的腿能断吗?还要本王日日去学宫,简直岂有此理!”
宫人们不敢反驳。
怕他单腿跳着再摔伤了,只得不远不近的跟着他。
正摔得起劲,就听到外面传来一声洪亮的通传:“皇上驾到~”
七皇子顿时慌了。
宫殿里一片狼藉,收拾都来不及收拾。
他匆忙吩咐:“快,快把这些东西都收起来,快,快啊!”
宫人们忙行动起来。
捡东西的,扶椅子花架的,拿扫把的……乱作一团。
不及清理干净,皇帝迈着大步走了进来。
看到殿中景象,顿时龙颜大怒:“朕让你闭门思过,你便是这样给朕思过的吗?”
宫人们吓的跪了一地。
七皇子瘸着腿,行动缓慢,半天才跪下,面色惊慌的行礼:“儿臣,儿臣见过父皇。”
皇帝脸阴的快能滴出水来。
环视四周,看着一地狼藉,更是怒不可遏:“好,真好,这些东西你不要是吧?来人,把七皇子宫里的东西全部给朕搬走!”
七皇子更慌了。
连连认错:“父皇,儿臣知错了,儿臣知错了,求父皇息怒。”
皇帝怒意不减,又对七皇子宫里的下人们道:“你们都给朕听好了,他砸的这些东西叫他自己收拾,收拾不干净,不许吃饭!”
转身欲走,七皇子挣扎着扑过去扯他的衣摆:“父皇了,儿臣错了,儿臣真的知错了,求父皇饶恕啊。”
皇帝拽开衣服,怒斥:“你真是太让朕失望了!”
拂袖而去。
大公公见皇帝怒气冲冲的离开,叹了口气,对七皇子说话的语气颇有几分恨铁不成钢的味道:“我的七殿下哟,您说您什么时候摔东西不行?今儿沈太师跟皇上求了好半天情,才说动了皇上过来看看您。您这……”
“哎……”
他看看殿中狼藉,摇着头叹着气走了。
七皇子都懵了。
沈长亭?
是沈长亭去求了父皇,让父皇来看他?
沈长亭到底安的什么心?
学宫。
一堂课刚刚结束,沈长亭还坐在主位上,他没发话,堂中十几个皇子官家子弟没有一个敢从坐位上站起来的。
全都规规矩矩的待在那里。
十皇子和婧华公主也在。
两人紧挨着,却也不敢离席,更不敢像从前那样交头接耳,只悄悄的交换着眼神。
谁也不知他们交流了什么。
庭三从外面进来,轻手轻脚走到沈长亭跟前,弯腰靠近他,手掩着唇,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道:“主子,七殿下那边的人过来回信,说皇上去过了,不出主子所料,刚好撞上他在砸东西。”
沈长亭头也不抬的道:“自作自受。”
皇帝是他找去的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207章 太师大人的报复心(2/2)
错,可他如果老老实实闭门思过,皇帝也就是去探望一番。
自己作,就怪不得别人了。
庭三继续禀报:“来人还说,皇上叫人将七皇子殿里的东西全搬走了,还责令他自己把砸坏的东西收拾干净。收拾不完,不准吃饭。”
沈长亭勾唇。
清越的嗓音不带一丝温度:“那就让他多饿两日,免得吃太饱,又出去找宁儿的麻烦。”
“是。”
庭三欠欠身,退下了。
沈长亭朝堂下看去。
十皇子和婧华公主还在用眼神交流,根本没注意沈长亭看过来的目光。
沈长亭:“十殿下眼睛不酸吗?”
十皇子本能的回:“不酸。”
话都回完了,才发现问他的是沈长亭,猛的从位子上站了起来。
朝着沈长亭深揖一礼:“老师,我错了。”
婧华也跟着站了起来:“我也错了。”
沈长亭垂下眼帘,薄唇轻启,淡淡的嗓音喜怒不辨:“出师表,十遍,午膳前抄完。”
婧华:“啊?”
这眼看就到午时了啊。
沈长亭用最从容的嗓音,说着最无情的话:“二十遍。”
婧华:“……”
十殿下根本没敢反驳。
给婧华摇头使眼色,叫她别说了。飞快的坐回案前,研墨提笔:“先生,我们这就写。”
婧华只好也坐了回去。
一众官子弟见皇室的人都是这种待遇,哪还敢造次?
个个老实安分。
此时,丞王也在宫中。
早朝后,他被皇后娘娘请到了端阳宫,说有要事商议。
到了才知,是立丞王妃一事。
丞王清矍的脸上带着笑,礼貌之中带着一丝疏远客套:“此事母后与父皇商定就好,儿臣都听母后与父皇的。”
听他这么说,皇后也笑了笑。
开口说道:“到底是选个与你朝夕相对的人,本宫还是想着听听你的意思。”
抬了抬手,宫人呈过来几副画像。
皇后指着那些画像道:“这几人,都是我与你父皇商议看过的,无论家世还是样貌,都能与皇儿相配的女子。你再看一看,可有合意之人。”
宫人将画像呈到了丞王跟前。
丞王没去接。
似是片刻考虑,道:“母后这么说,儿臣倒是想起一人来,不知可否。”
“皇儿请讲。”
“儿臣听闻户部侍郎沈虹有位独女,正是适嫁的年龄,母后觉得她如何?”
沈灵……
皇后想起礼部来送画像时,宁岸特意叫她划掉的那个叫沈灵的女子,正是沈虹的女儿。
略带遗憾的道:“适龄确是适龄,只是,沈虹不过是个小小的户部侍郎,他的女儿,怕是配不上丞王妃之位。”
丞王:“那……侧妃如何?”
皇后迟疑。
丞王解释道:“母后也知,长亭在北境追随儿臣多年,立下了不少功劳。儿臣能重回京都,他功劳最大,儿臣不想亏待了沈家。”
皇后有些犯难:“可本朝从未有过正妃未定,先立侧妃的先例。”
丞王不以为然。
淡淡笑道:“那就有劳母后为儿臣择一位合适的正妃,再择个吉日,儿臣将她们一起迎进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