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军械丢失案直至今日依旧是个谜,即使谢屿崇已经倾尽所有人力物力财力,但查到的线索微乎其微,不知是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幕后之人的监控下,一旦他即将查到某些线索时幕后之人就提前将其抹去,还是从一开始那人就能算无遗漏,解决掉所有漏洞。
甭管是哪种情况,都似乎无论他如何翻腾,也逃不出那人的掌心。
不过那人能有如此强大的实力本身就能说明很多事了,谢屿崇的眸色如同此时的夜空一般漆黑深沉,他撇开脑海中浮现出来的那个人影,揉揉睁着一双亮晶晶眼看着自己的姜倚宁的头,眉目瞬间柔和下来:
“听说姜雪茶下聘当日还特地派人去挑衅你,我有一份关于她的大礼要送给你。”
姜倚宁不是单纯不知事的小姑娘,前世她也遇到过无数次棘手的手,每当压力大到足以压垮她的时候她一句话都不想说,浑身气场更是沉闷得有如暴风雨前压城的黑云。
方才她在他身上感受到了相似的气场,尽管他有意瞒着她,但她就靠在他肩头,他任何细微的变化都会透过衣裳传达给她,她如何会察觉不到?
他此时压力也很大吧?
这个案子……
姜倚宁也猜到了一个人,可如果幕后之人确实是他,那么谢家想要安全脱身都难于上青天。
她躺在谢屿崇掌心里的手张开五指,与他十紧紧地指相扣,既然他不愿多提此事她就不问了,只是不管发生什么事她都会陪在他身边。
无声的安慰带着蓬勃的力量涌入谢屿崇的心头,他狠狠地抱住她,在她头顶哑着声儿道:
“就当作是聘礼的一部分。”
漆黑的夜,山头上二人相拥着,明月弯弯,高高照着他们,良久它似乎看得羞涩躲进了云层里久久不出。
一阵寒风吹过,谢屿崇在她发间深嗅一口,而后不舍地松开手,他从腰间取下一枚随身携带的墨玉牌:“此物便是我们婚事的信物,你拿着,用不了多久我就会回来三媒六聘迎娶你。”
“这个不是信物。”话是这么说,姜倚宁还是将那块墨玉牌给拿了过来,小管家婆似的塞进荷包里好好保管着,然后朝他摊开白嫩嫩的小手,“我要你前世送给我的剑穗。”
那条剑穗是前世她拜师时他送给她的,后来她无数次出生入死都是它替他陪伴她让她能咬牙挺过去。
谢屿崇含笑,变戏法似的从怀中掏出一条剑穗。
这剑穗和前世那条样式一模一样,前世他说是府里的绣娘做的,他看着还成就送给她了,但眼下还远远不到前世拜师的时候。
不对,这条剑穗没有使用过的痕迹,看起来却不似才编好的,他拿到的时间应该在几个月前。
这就更奇怪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保留那么久,然后在她拜师时还特地找出来送给她?
姜倚宁将其接过,翻来覆去地检查,最终确定确实是编了有些时日了,她沉思片刻,忽然想起自己傻了,他也是重生的,这种小东西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叫绣娘编,没什么值得怀疑的。
不过,她挑眉:“你早早就让人做好这个剑穗,是还想再让我拜师?”
谢屿崇扶额,就知道这小坏家伙刁钻得很,他没好气地在她头上撸了一把:“我聘礼都给了,还拜什么师?你老老实实等着当我的夫人吧。”
说着,他顿了顿,语气中透着难掩的羞窘:
“这剑穗是我亲手做的。”
姜倚宁睁大了眼,她没办法想象平时不近人情的谢屿崇会捏着细小的绳子编剑穗,那画面太……美,实在不是她这等凡人敢想象的。
“我还有些事要忙,飞鸾会送你回去。”
丢下这句话,谢屿崇逃也似地运起轻功飞走,兴许是过于不好意思,无法专心,他要去蹬下一个落脚点时不甚蹬歪了,整个人狠狠趔趄几下。
噗嗤——
姜倚宁的笑声在安静的空间里尤其明显,直接把谢屿崇烫得红了耳根子。
在南修仪的催促之下,大理寺对谢屿崇的调查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就连谢家驻守在凉州的老将秦声都被带回京审讯。与此同时这场几乎能撼动谢家的调查,令整个京城全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中,百姓们连过年都有些没滋没味的。
几年前,谢老将军仍在边关为了守卫大承的疆土、边关的百姓领兵浴血奋战。
据去过前线的百姓说,战甲银光闪闪,却不如他满头华发刺眼,亦不如他满身鲜血夺目。不在前线的百姓多数只在他班师回朝时见过一次,那时他的战甲布满纵横交错的划痕,划痕最深处足以盛血,深深浅浅密密麻麻交叠在一起,根本数不清他到底挨了多少刀,在生死线上徘徊了多少次。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在他战功最显赫之时,只要他说一句靖康帝不堪为君,天下愿追随他除掉昏君的人比比皆是。他当时都没有不臣之心,如今又怎么可能弑君造反?
百姓看起来仍按部就班地生活,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的心里有一团火在燃烧。
这世道藏污纳垢,若连世代忠烈的谢家都不得善终,还能有他们这些平头百姓的容身之地吗?
且不说百姓如何想,冯家新任家主冯誉熙了强有力的证据,把谢家往死路上狠狠推了一把,眼下百官在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争执。
冯誉熙的是谢家军军械丢失的全过程,每一步是如何操作的、涉及到哪些人等等都明明白白,至于谢家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更是再清楚不过了。
而负责去凉州调查的官员也传来消息,军械丢失时所有相关的工匠和管事都不见踪迹,他们几乎是把凉州掘地三尺后才找到部分工匠和管事家人的尸体,好巧不巧,埋尸现场暗藏有能指向谢家的证据。
如此一来,谢家就很难洗掉身上的罪名了。
南修仪一党的官员见状,自然是不遗余力地奏请靖康帝给谢屿崇定罪。
谢家军械丢失案直至今日依旧是个谜,即使谢屿崇已经倾尽所有人力物力财力,但查到的线索微乎其微,不知是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幕后之人的监控下,一旦他即将查到某些线索时幕后之人就提前将其抹去,还是从一开始那人就能算无遗漏,解决掉所有漏洞。
甭管是哪种情况,都似乎无论他如何翻腾,也逃不出那人的掌心。
不过那人能有如此强大的实力本身就能说明很多事了,谢屿崇的眸色如同此时的夜空一般漆黑深沉,他撇开脑海中浮现出来的那个人影,揉揉睁着一双亮晶晶眼看着自己的姜倚宁的头,眉目瞬间柔和下来:
“听说姜雪茶下聘当日还特地派人去挑衅你,我有一份关于她的大礼要送给你。”
姜倚宁不是单纯不知事的小姑娘,前世她也遇到过无数次棘手的手,每当压力大到足以压垮她的时候她一句话都不想说,浑身气场更是沉闷得有如暴风雨前压城的黑云。
方才她在他身上感受到了相似的气场,尽管他有意瞒着她,但她就靠在他肩头,他任何细微的变化都会透过衣裳传达给她,她如何会察觉不到?
他此时压力也很大吧?
这个案子……
姜倚宁也猜到了一个人,可如果幕后之人确实是他,那么谢家想要安全脱身都难于上青天。
她躺在谢屿崇掌心里的手张开五指,与他十紧紧地指相扣,既然他不愿多提此事她就不问了,只是不管发生什么事她都会陪在他身边。
无声的安慰带着蓬勃的力量涌入谢屿崇的心头,他狠狠地抱住她,在她头顶哑着声儿道:
“就当作是聘礼的一部分。”
漆黑的夜,山头上二人相拥着,明月弯弯,高高照着他们,良久它似乎看得羞涩躲进了云层里久久不出。
一阵寒风吹过,谢屿崇在她发间深嗅一口,而后不舍地松开手,他从腰间取下一枚随身携带的墨玉牌:“此物便是我们婚事的信物,你拿着,用不了多久我就会回来三媒六聘迎娶你。”
“这个不是信物。”话是这么说,姜倚宁还是将那块墨玉牌给拿了过来,小管家婆似的塞进荷包里好好保管着,然后朝他摊开白嫩嫩的小手,“我要你前世送给我的剑穗。”
那条剑穗是前世她拜师时他送给她的,后来她无数次出生入死都是它替他陪伴她让她能咬牙挺过去。
谢屿崇含笑,变戏法似的从怀中掏出一条剑穗。
这剑穗和前世那条样式一模一样,前世他说是府里的绣娘做的,他看着还成就送给她了,但眼下还远远不到前世拜师的时候。
不对,这条剑穗没有使用过的痕迹,看起来却不似才编好的,他拿到的时间应该在几个月前。
这就更奇怪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保留那么久,然后在她拜师时还特地找出来送给她?
姜倚宁将其接过,翻来覆去地检查,最终确定确实是编了有些时日了,她沉思片刻,忽然想起自己傻了,他也是重生的,这种小东西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叫绣娘编,没什么值得怀疑的。
不过,她挑眉:“你早早就让人做好这个剑穗,是还想再让我拜师?”
谢屿崇扶额,就知道这小坏家伙刁钻得很,他没好气地在她头上撸了一把:“我聘礼都给了,还拜什么师?你老老实实等着当我的夫人吧。”
说着,他顿了顿,语气中透着难掩的羞窘:
“这剑穗是我亲手做的。”
姜倚宁睁大了眼,她没办法想象平时不近人情的谢屿崇会捏着细小的绳子编剑穗,那画面太……美,实在不是她这等凡人敢想象的。
“我还有些事要忙,飞鸾会送你回去。”
丢下这句话,谢屿崇逃也似地运起轻功飞走,兴许是过于不好意思,无法专心,他要去蹬下一个落脚点时不甚蹬歪了,整个人狠狠趔趄几下。
噗嗤——
姜倚宁的笑声在安静的空间里尤其明显,直接把谢屿崇烫得红了耳根子。
在南修仪的催促之下,大理寺对谢屿崇的调查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就连谢家驻守在凉州的老将秦声都被带回京审讯。与此同时这场几乎能撼动谢家的调查,令整个京城全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中,百姓们连过年都有些没滋没味的。
几年前,谢老将军仍在边关为了守卫大承的疆土、边关的百姓领兵浴血奋战。
据去过前线的百姓说,战甲银光闪闪,却不如他满头华发刺眼,亦不如他满身鲜血夺目。不在前线的百姓多数只在他班师回朝时见过一次,那时他的战甲布满纵横交错的划痕,划痕最深处足以盛血,深深浅浅密密麻麻交叠在一起,根本数不清他到底挨了多少刀,在生死线上徘徊了多少次。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在他战功最显赫之时,只要他说一句靖康帝不堪为君,天下愿追随他除掉昏君的人比比皆是。他当时都没有不臣之心,如今又怎么可能弑君造反?
百姓看起来仍按部就班地生活,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的心里有一团火在燃烧。
这世道藏污纳垢,若连世代忠烈的谢家都不得善终,还能有他们这些平头百姓的容身之地吗?
且不说百姓如何想,冯家新任家主冯誉熙了强有力的证据,把谢家往死路上狠狠推了一把,眼下百官在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争执。
冯誉熙的是谢家军军械丢失的全过程,每一步是如何操作的、涉及到哪些人等等都明明白白,至于谢家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更是再清楚不过了。
而负责去凉州调查的官员也传来消息,军械丢失时所有相关的工匠和管事都不见踪迹,他们几乎是把凉州掘地三尺后才找到部分工匠和管事家人的尸体,好巧不巧,埋尸现场暗藏有能指向谢家的证据。
如此一来,谢家就很难洗掉身上的罪名了。
南修仪一党的官员见状,自然是不遗余力地奏请靖康帝给谢屿崇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