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洛九黎是臣弟的女人(1/2)
“当年,臣弟可是在父皇面前发过毒誓的,辅佐皇兄登上帝位,待江山稳固,就远离朝堂”
“停!停停!”
皇上忙伸手止住他的话。
“为了一块免死金牌,连父皇都搬出来了,你可真是出息。”
“说吧,朕要听实话。”
身居高位的当权者,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犯糊涂。
何况,皇上正值壮年,还没到老糊涂的地步。
萧溟玄语气淡淡,不疾不徐地说道
“这块免死金牌,是臣弟为洛九黎求的。”
皇上猛然抬头,倏地倒抽了一口气,刚刚的稳重开始崩裂。
“朕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外面的传闻都是真的?”
他虽久居皇城,但皇城外的事情,他也不是全然不知。
关于九王爷与洛九黎的传闻,是何时起传入他耳中的,他似乎早就忘了。
萧溟玄没有正面回答皇帝的话。
“那皇兄可是知道昨日宫外发生了什么?”
皇上淡道
“今日一早才听闻?”
昨日,他被边疆急报扰的头疼了小半日,连后宫都没有去,更是没有心思去管宫外发生了什么小事。
要不是今日一早内侍进来禀报
皇帝倏然双眸微缩,抬头再次看向萧溟玄。
“所以,你与洛九黎”
“皇兄,洛九黎已经是臣弟的女人了。”
嘭!
书案上的茶盏被皇上不经意的碰倒,里面的半盏茶水洒落在了明黄花梨木的桌案上。
“皇兄,小心折子。”
萧溟玄语气微妙的走上前,用干净的布巾把桌面上的水渍擦拭干净。
“你二十五年挑挑拣拣,就选中了她?”
“你不会忘了,她曾经可是你的侄媳妇儿。”
萧溟玄抬头,眉眼寒峭。
这要是让外人看到九王爷冲着皇上变了脸色,肯定会吓个半死。
“她与昭王早就和离了,现在没有任何关系。”
皇上闻此,无奈地揉了揉眉心,有些疲累的重新坐回太师椅上。
也不知是被萧溟玄的话气的,还是被萧溟玄办的事儿气的。
好半响才缓过劲儿来。
“义国公府可有人出城?”
萧溟玄垂着眸,眸底深处仿佛有种冷沉而锋锐的光划过,随即慢慢趋于平静。
“暂时无人。”
他太了解皇上了,也清楚皇上这会最看重什么,最忌惮什么。
皇上表情有些冷冽。
“你查到了?”关于昨晚的事。
“就看皇兄的意思。”
这也是他此次进宫的原因。
他明白,皇上即便知道真相,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动手。
皇权需要稳固,朝堂需要平衡,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不动则已,一动就要连根拔起,永绝后患。
可一旦动了这颗大树,多少枝枝叶叶需要剪掉,又需要填补。
这足以引起朝廷震荡。
何况,这个时候边疆又逢多事之秋。
“给,拿走,让她看看后面那九个字。”
皇上权衡利弊,把一块金光闪闪的免死金牌扔给了萧溟玄。
萧溟玄把免死金牌揣进怀里。
“皇兄,这件事总要有人为此负责的。”
皇上眉心微蹙,磨了磨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173章 洛九黎是臣弟的女人(2/2)
你一个间接受益者,还有脸让别人负责。”
“你现在该担心的是外面的风言风语,怎么说,她清白已失,你”
“臣弟会带她离开京城,皇兄不必思虑其他事。”
这句话深意大不同。
一是,他不在乎。
二是,皇上也不必害怕九王府拉拢义国公府,成为京城新兴权贵。
皇上被他气的,啪的一声拍了下桌子,伸手从桌案下拿出一个木盒子,没好气的直接大力丢给萧溟玄。
“没有朕的允许,你想躲清闲,美的你。”
萧溟玄眼看木盒子砸了过来,几乎本能的伸手接住,然后打开木盒子一看,是领兵的虎符。
啪嗒一声盖住,嫌弃的起身把木盒子就丢到了皇上的书案上。
“臣弟才清闲两年,这玩意儿皇兄还是给别人吧。”
皇上眼皮微微抬起,压低声音漫不经心道
“明日,朕就赐洛九黎为郡主,再召集全京城的青年才俊,侯爷世子们举办一场相亲宴——”
而此时,身在国公府的洛九黎,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筹码’。
母女二人屏退下人,走到内室雕窗前坐下。
“九儿,你打算如何处理她。”
国公夫人口中所说的她,就是孙夫人。
洛九黎淡淡道
“留她一命,还有用处。”
国公夫人点点头,没在继续问下去,若有所思地看着自己的女儿,好半响才道。
“那两个侍女——”
“九王爷送来保护我的。”
洛九黎并不隐瞒。
“果然。”
国公夫人垂下眸子。
“你昨晚…也在九王府?”
“嗯。”
洛九黎点头。
“母亲,女儿可能要食言了。”
国公夫人深深吸了一口气。
身为过来人,她如何看不出,她女儿今早回府时的身形,体态,容貌都发生了变化。
再加上那半真半假的谣传。
只怕,她与九王迫不得已,米已成炊,木已成舟。
“你真的打算和九王爷——”
她止住话,她希望自己的女儿后半辈子平安顺遂,可明明才出了昭王府的狼窝,又要进九王府的火坑,一想到这些,她就心肝儿疼。
洛九黎拉过母亲的手。
“昨天,我被掠走,被下药,在外城那间破茅草屋内,我拼死搏杀,甚至在生出绝望时,想到唯一一个能让我心甘情愿等着的人,就是他。”
“你…唉!”
国公夫人深深叹气,简直为自己的小女儿操碎了心。
“母亲可以放下成见,可你父亲那关只怕难过。”
洛九黎淡淡一笑,这个时候就显出萧溟玄的未雨绸缪了。
“父亲那儿”
“夫人,二小姐,宫里宣召。”
门外,徐嬷嬷拧着眉,略有些紧张。
宫里这个时候宣召二小姐,恐怕,不是好事儿。
徐嬷嬷能想到的,国公夫人自然也想到了,此时的她脸色微变。
“谁的旨意?”
“皇上宣召二小姐进宫。”
徐嬷嬷重复了一遍。
“不行,我要陪你进宫。”
国公夫人对那座皇宫也是充满了抵触。
“母亲你冷静些,没有皇上宣召,外臣家眷一律不得私自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