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再度洒满了洞溪村的大地,鸡叫已过三轮,黄狗早就在村口大柳树下开始打起了瞌睡,洞悉村中又恢复了那副安静祥和的模样,年轻人们的痕迹还留在村子里,只不过此时的洞溪村,又只剩下一群老人了。
人们从睡梦中醒来,逐次开始了一整天的活动与安排,可在客栈二楼的房间内,郑宁却坐在自己的床上,呆愣愣地盯着地板,一夜未眠。
陪着这个浸润着失眠的夜,从黑至白,原因中自然有酒精作为一部分,毕竟过度的酒精摄入也会过度刺激人类的神经,导致很多不可预期的后果,而失眠就是其中之一,但更多的,还是郑宁从客栈老板刘百岁那里听到的那些消息。
这些消息虽然是酒话与醉话,虽然郑宁无法真正确认其真伪,但仍对她的心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从“银滩”出现的地方向着江水的上游走,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出现的那座工厂名为“南水陶瓷厂”。工厂建立已经有七年之久的时间,与郑宁和许博远猜测的情况差不多的是,洞溪村虽然白日里见不到多少年轻人,但的的确确是有不少人在那里上班的。
至于洞悉村里见不到年轻人,是因为许多年轻人在赚了钱之后,都去购买了距离洞溪村不远的近些年刚刚兴建起的商品房。商品房附近的商业设施配套齐全,虽然距离村子有着一定的距离,但因为有班车,并且离村子也近,年轻人们的选择反而让村里的老人们骄傲。
“共犯”是一个意义非常沉重的词汇,虽然郑宁心中不愿意如此定义,但她不得不去这么想。
自从确认了洞悉村中有许多年轻人们在南水陶瓷厂里面上班,整体事件的脉络虽然现阶段仍只能依靠推理,但依旧清晰了起来
“银滩”的形成,是长年累月石灰石排放的结果。虽然每天的排放量可能不多,但仍有可能在江水边造成这样一种景象。
洞溪村许多村民身上出现的黑便、手指发白的状况,虽然症状很轻,但仍有可能是因为浅度的铅中毒引起的。石灰石在加工成陶瓷的过程中,一定会添加许多添加剂、染料剂以及某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不但会影响水质,被人类摄入后更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其中最有可能的,便是“铅”。
没有人不会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但如果能用身体的健康来换来收入的话,几乎所有人的内心都会打一个摆子。有没有可能,是洞溪村的老人们明知道南水陶瓷厂所排放出的污染物引发了环境污染,但为了下一代的生活,她们选择了集体瞒报呢?
这一切,到目前为止仍只是郑宁的推理,其中有好几个环节中间没有实质性的证据,也就无法坐实证据链,更没有办法公布出来。
没有完整证据链的举报,就不是举报,而是造谣了。
虽然在上大学的时候没有选修过人文类别的学科,但想到这一层,想到了这种类似于某种“集体意识”的东西的时候,郑宁的心脏忽然狠狠地打了一个冷颤。
这已经极其接近社会学层面的问题了,如果真的涉及到了这个层面的东西,那就绝不是自己这种刚刚大学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能够解决的。
可如果真的涉及到了,那么在整片长江流域沿岸,又有多少个村子正在发生着这种事情呢?
难道真的因为“集体”两个字,自己就要放弃么?
上大学的时候,虽然算不得文青,但郑宁也读了许多书,其中一本书中的一个人物所提出的“物种共产主义”,从许多年前就深深根植于她的内心。
物种共产主义非常纯粹,其核心纲领只有短短的几个字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生来平等。
但郑宁不得不承认的是,作为一个人类,她当然要以她自己,或人类的发展作为生命中的最主要前提与最高级纲领,只是如此,其他生物的生存就不重要了么?
落实到具体,就是难道她真的要眼睁睁地看着江豚这种生物,因为人类的发展而逐渐走向灭绝的不归路么?
郑宁接受不了对自己心灵的这种拷问,这是残忍的,更是痛苦的。
单单是每次回想、质疑这个问题和自己出发点的时候,江望潮萦绕在自己心头的那个身影,就让自己难以放弃她们共同的目标。
太阳正在窗外缓缓地升起,逐渐爬上枝头。就在这个时候,敲门声响起了。
许博远面前的房门被打开,顶着疲惫的黑眼圈与满是血丝的双眼,郑宁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没有问为什么,因为就在昨天晚上,送郑宁回房间的时候,许博远就已经感受到了她那娇小身体中的纠结与痛苦。
一方面是人类,是自己的同族;另一方面是江豚,是即将灭绝的种族。
或许,帮助了江豚,就相当于背叛了自己的一部分同族?
这种矛盾与颠覆在心中翻江倒海,哪怕许博远向来是个乐观豁达的人,想起的时候都不好受。
这天早上,许博远见到郑宁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任凭郑宁挥了挥手,就跟着她走了。
“走吧,我们去取样。”
她们要去村里的水井,去取样,去送往检测机构检测。
只要拿到的检测结果里证明其中含有有害物质,那么她们就完成了证据链的一大步。
至于南水陶瓷厂……郑宁没有多想,只想着顺其自然解决这件事情,然后回到自己家里的床上,好好地睡一觉。
或许,查出一座工厂对江豚生活流域的污染,对保护江豚的宏大任务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但这件事的本质,对郑宁来说,却足以让自己欣慰,也足以让她觉得,自己对得起江望潮。
走在村里,走在路上,清风吹拂着二人的面庞,她们抬头的时候,却看到了从未见过的一幕村外不远处,就是种植水稻的水田,稀稀疏疏的秧苗正在被村民们依次插在水田中,等待着生长,等待着茁壮。
春,总是生机盎然,肆意勃发,似乎一切都有希望的季节。
清晨的阳光再度洒满了洞溪村的大地,鸡叫已过三轮,黄狗早就在村口大柳树下开始打起了瞌睡,洞悉村中又恢复了那副安静祥和的模样,年轻人们的痕迹还留在村子里,只不过此时的洞溪村,又只剩下一群老人了。
人们从睡梦中醒来,逐次开始了一整天的活动与安排,可在客栈二楼的房间内,郑宁却坐在自己的床上,呆愣愣地盯着地板,一夜未眠。
陪着这个浸润着失眠的夜,从黑至白,原因中自然有酒精作为一部分,毕竟过度的酒精摄入也会过度刺激人类的神经,导致很多不可预期的后果,而失眠就是其中之一,但更多的,还是郑宁从客栈老板刘百岁那里听到的那些消息。
这些消息虽然是酒话与醉话,虽然郑宁无法真正确认其真伪,但仍对她的心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从“银滩”出现的地方向着江水的上游走,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出现的那座工厂名为“南水陶瓷厂”。工厂建立已经有七年之久的时间,与郑宁和许博远猜测的情况差不多的是,洞溪村虽然白日里见不到多少年轻人,但的的确确是有不少人在那里上班的。
至于洞悉村里见不到年轻人,是因为许多年轻人在赚了钱之后,都去购买了距离洞溪村不远的近些年刚刚兴建起的商品房。商品房附近的商业设施配套齐全,虽然距离村子有着一定的距离,但因为有班车,并且离村子也近,年轻人们的选择反而让村里的老人们骄傲。
“共犯”是一个意义非常沉重的词汇,虽然郑宁心中不愿意如此定义,但她不得不去这么想。
自从确认了洞悉村中有许多年轻人们在南水陶瓷厂里面上班,整体事件的脉络虽然现阶段仍只能依靠推理,但依旧清晰了起来
“银滩”的形成,是长年累月石灰石排放的结果。虽然每天的排放量可能不多,但仍有可能在江水边造成这样一种景象。
洞溪村许多村民身上出现的黑便、手指发白的状况,虽然症状很轻,但仍有可能是因为浅度的铅中毒引起的。石灰石在加工成陶瓷的过程中,一定会添加许多添加剂、染料剂以及某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不但会影响水质,被人类摄入后更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其中最有可能的,便是“铅”。
没有人不会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但如果能用身体的健康来换来收入的话,几乎所有人的内心都会打一个摆子。有没有可能,是洞溪村的老人们明知道南水陶瓷厂所排放出的污染物引发了环境污染,但为了下一代的生活,她们选择了集体瞒报呢?
这一切,到目前为止仍只是郑宁的推理,其中有好几个环节中间没有实质性的证据,也就无法坐实证据链,更没有办法公布出来。
没有完整证据链的举报,就不是举报,而是造谣了。
虽然在上大学的时候没有选修过人文类别的学科,但想到这一层,想到了这种类似于某种“集体意识”的东西的时候,郑宁的心脏忽然狠狠地打了一个冷颤。
这已经极其接近社会学层面的问题了,如果真的涉及到了这个层面的东西,那就绝不是自己这种刚刚大学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能够解决的。
可如果真的涉及到了,那么在整片长江流域沿岸,又有多少个村子正在发生着这种事情呢?
难道真的因为“集体”两个字,自己就要放弃么?
上大学的时候,虽然算不得文青,但郑宁也读了许多书,其中一本书中的一个人物所提出的“物种共产主义”,从许多年前就深深根植于她的内心。
物种共产主义非常纯粹,其核心纲领只有短短的几个字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生来平等。
但郑宁不得不承认的是,作为一个人类,她当然要以她自己,或人类的发展作为生命中的最主要前提与最高级纲领,只是如此,其他生物的生存就不重要了么?
落实到具体,就是难道她真的要眼睁睁地看着江豚这种生物,因为人类的发展而逐渐走向灭绝的不归路么?
郑宁接受不了对自己心灵的这种拷问,这是残忍的,更是痛苦的。
单单是每次回想、质疑这个问题和自己出发点的时候,江望潮萦绕在自己心头的那个身影,就让自己难以放弃她们共同的目标。
太阳正在窗外缓缓地升起,逐渐爬上枝头。就在这个时候,敲门声响起了。
许博远面前的房门被打开,顶着疲惫的黑眼圈与满是血丝的双眼,郑宁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没有问为什么,因为就在昨天晚上,送郑宁回房间的时候,许博远就已经感受到了她那娇小身体中的纠结与痛苦。
一方面是人类,是自己的同族;另一方面是江豚,是即将灭绝的种族。
或许,帮助了江豚,就相当于背叛了自己的一部分同族?
这种矛盾与颠覆在心中翻江倒海,哪怕许博远向来是个乐观豁达的人,想起的时候都不好受。
这天早上,许博远见到郑宁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任凭郑宁挥了挥手,就跟着她走了。
“走吧,我们去取样。”
她们要去村里的水井,去取样,去送往检测机构检测。
只要拿到的检测结果里证明其中含有有害物质,那么她们就完成了证据链的一大步。
至于南水陶瓷厂……郑宁没有多想,只想着顺其自然解决这件事情,然后回到自己家里的床上,好好地睡一觉。
或许,查出一座工厂对江豚生活流域的污染,对保护江豚的宏大任务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但这件事的本质,对郑宁来说,却足以让自己欣慰,也足以让她觉得,自己对得起江望潮。
走在村里,走在路上,清风吹拂着二人的面庞,她们抬头的时候,却看到了从未见过的一幕村外不远处,就是种植水稻的水田,稀稀疏疏的秧苗正在被村民们依次插在水田中,等待着生长,等待着茁壮。
春,总是生机盎然,肆意勃发,似乎一切都有希望的季节。